外来人才是让新加坡更富有,还是抢本地人饭碗?李光耀是这样看的

2022年01月17日   •   1万次阅读

编者按: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可以说是新加坡快速稳定发展的关键一环,李光耀的人才思想对其有着深远影响。通过引进外来人才大力发展经济,政治上培养新生力量,为未来几届领导层铺路。

受疫情影响,新加坡在收紧入境措施时期损失了大量的外来人才,财政部长黄循财表示2020年有着一定的人才问题,在亚洲发展经济的话,人员流动是很重要的。

时至今日,半个多世纪前的人才思想还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看完本文相信会找到一些答案。

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1963年与马来西亚合并,1965年退出马来西亚联邦,成为独立的国家。

作为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小国,如何在世界上取得生存和发展,是建国领袖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1959年6月,李光耀出任新加坡自治政府首任总理,至此之后的50多年间,他的理念和眼光,为新加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新加坡自治开始,李光耀就认为新加坡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发展经济、稳定政治,而这两者都需要人才。因此,对人才的重视及引进外来人才,就成为李光耀人才思想的核心。

本文将具体分析李光耀的人才思想,以及其思想对于新加坡多年来的人才政策及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所产生的影响及成效。

(图源: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the Arts Collection, 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一、李光耀的人才思想

新加坡在战后重新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与战前不同,新加坡人民开始要求在政府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1963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联合邦、沙捞越和沙巴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并退出英国统治。

成立联邦后,发展经济就成为重中之重,人才是发展经济的基础。李光耀的人才思想主要有三个核心,即发展高等教育、精选领导层、吸引外来人才。

发展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李光耀首先将重点放在高等教育上,力图通过教育培养经济发展的各方面人才。在1962年参加新加坡大学学生会的常年晚宴时,李光耀就强调:

1. 必须设立高等学府,栽培新马人才,以实现工业化社会的目标。

2. 为配合裕廊工业区的发展计划,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计划。

3. 必须对扩展哪一类的学府,做出正确的判断,以便在未来12年中吸收我们的青年,训练他们,使他们日后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工业社会,这一点是每一个新兴国家所希望做到的。

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只是短暂的两年,由于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矛盾,新加坡不得不于1965年脱离自治邦,成为独立的国家。这时的新加坡,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住宅短缺、自然资源缺乏、失业率高都是当时的困境。

为了生存与发展,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并重组经济发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成立裕廊镇管理局和新加坡发展银行等,都有效的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加坡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其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跃升为仅次于日本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精选领导层

在建国初期的经济发展期,稳定的政治是必要的基础。李光耀也注意到人才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在1966年巴耶利峇区补选群众大会上,他就提出了干练人才推行计划,他认为:

1. 人民行动党人不要以为反对党的势力崩溃便松懈下来,他承诺将吸取更多干练人才,协助推行政府的计划。

2. 长远的政治运动是不能光靠一两个人的,要尽可能的多找一些干练人士来协助推行政府的计划,这也要贯穿到选举当中去,希望能够有更好的人才来代表各选区的同胞,这样新加坡的政治才会有新的血液,政治斗争才不会因任何意外而忽然中断。

李光耀的这一理念也一直体现于他对人民行动党招揽人才的指导原则上。

1984年,在行动党干部大会上,他表示找领袖不能碰运气:“行动党一旦停止罗致人才,就会变得脆弱,而能干者将会外流或向行动党的政治权挑战。”

如果我们没有挑选最能干和最肯献身的人才,如果我们只让我们自己喜欢的人或者随波逐流的人填满国会,我们一定失败。 我们把最好的人才延揽进来,这样做使反对党找不到杰出的人才,那些有聪明才智的人就算不同意我们的政策,也一样可以加进来,他可以说服我们修改政策,为人民做好事。

(图源: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the Arts Collection, 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吸引及招揽人才固然重要,但对人才的界定同样重要。1988年,李光耀在向新加坡国立大学及南洋理工学院学生发表演讲时,是这样论述所需要的人才类型的:

“我们所需要的是能力比把一家公司转亏为盈更强的人。必须能够感受人民的情绪、感觉和抱负;必须能够动员人民,使人民能和你共同争取所要求的生活。”

为了帮政府争取到合适的人才,李光耀甚至提出与私人部门争人才。李光耀在1989年国会辩论法定职位的薪金调整声明中解释部长应获加薪的理由时就指出:

“继续享有稳定、良好的政府、良好的政策以及经济的增长是很重要的,这要求政府做到从每年的100名最优秀的学生中,吸收至少30名进入民事服务的各个部门,不管是行政、工程、绘测、会计或法律等,如果做不到的话,政府将无法为私人企业提供成长条件。

政府向来都是大专毕业生与工人的最大雇主。在50年代雇佣的人数达到50%。今天,私人部门却起著带头作用。如果我们付出的工资无法和私人部门相比的话,我们所得到的将是别人所剩余的。”

在吸引优秀人才到政府部门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完成领袖陆续接班的平稳过渡,这样才能让年轻的专才发挥最大的作用。

新加坡的第二代领袖陆续接班开始于八十年代初期,1982年,李光耀在人民行动党的干部大会上说明接棒工作进展时表示:“老一辈仍守着岗位,年轻人先汲取经验。”

对此,李光耀的解释是:“在一个完全改观的世界里—— 在经历过巨大变化的新加坡 —— 我们的杰出人才必须面临考验,汲取经验,以便使领导层能够制定有效和实际的办法来解决几乎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们必须发掘更多能够解决问题的领袖,这些领袖要有能力传达他们所制定的解决方案,以及号召和动员人民大众支持他们的解决方案。”

(图源: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the Arts Collection, 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吸引外来人才

人才的吸纳非常重要,但新加坡国土面积有限,只有几百万人口,又面临着出生率逐年下降的问题。光是依靠本地人才,远远达不到社会发展的需求。 正如李光耀曾经形象的指出:“堪称社会中流砥柱的人约300名。他们挑起策划和执行政策的重担。如果这300人共乘的巨无霸客机不幸坠下,新加坡社会必将瓦解。这说明本地领袖人才是很有限的。”

对于人才短缺的问题,李光耀也非常有前瞻性。早在20世纪80年代,李光耀便意识到吸引全球精英的重要性。1980年5月20日,在南洋大学与新加坡大学合并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之前, 李光耀向两校的教职员讲话,深入谈到国大未来的水平与发展方向。

他强调须聘请更多资格更好的讲师来改善大学的素质,以训练更优秀的毕业生。他指出:“在政府部门,有许多敏感的工作需要由新加坡人来做;对于大学来说,不管教学人员是白人、黑人、黄色人种、褐色人种或者是混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能干,他是否热忱?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之后,他又多次肯定外来人才的贡献及提议要吸引外来人才。1982年8月12日,在全国职工总会《继往开来》论文专辑发表献词时,李光耀指出:“如果没有这些外地出生的杰出人才负责掌管主要的政府部门和法定机构, 新加坡就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在1989年8月20日的国庆群众大会上,李光耀指出,政府吸收外国移民,包括香港移民,是为了我们经济、社会及政治利益,不会有任何新加坡人在攀登社会阶梯时吃亏。

李光耀一系列的人才思想,对于新加坡政府50年来的人才策略及发展战略的制定有很深的影响,新加坡政府所实施的一些相关的政策,都是其人才思想的体现。

(图源: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the Arts Collection, 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二、新加坡的国际人才发展战略

在李光耀人才思想的指引下,新加坡确立了以人才立国为重点的发展战略,新加坡政府所实施的人才政策也是围绕这一重点而进行的,它为新加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视,使得新加坡政府多年来都大力发展本国的大专教育,并努力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继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三所政府公立大学之后,政府又于2010年确定成立第四所大学,即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

之后,新加坡科技学院和新跃大学也转型为本地第五和第六所政府辅助学校。在2013年的一次发言中,李显龙总理就提到:“我国近几年积极扩展大专教育领域,随着新加坡科技学院和新跃大学转型为本地第五和第六所政府辅助大学,政府的目标是在2020年之前,把获政府津贴的大学学额,增加到相等于同届学生人数的四成。”

除此之外,新加坡还有多所理工学院和工艺技术学校,确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接受高等教育或专业技术教育,学得一技之长, 应对今后的工作需求。 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新加坡也提供政府奖学金,资助优秀的学子升读大学或到海外留学。这些奖学金得主在学成后,大部分进入政府部门服务,成为未来领导层的新生力量。

同时,新加坡政府也提供优厚的薪金,吸引人才,培养接班人,确保未来领导班子的平稳过渡。李显龙总理在2011年一次以“领导层更新:第四代及以后的领导班子”为主题的演讲中,就提到他已为未来的新加坡集合了一支年轻的A队。

然而,作为一个缺乏任何天然资源和国内市场的小国, 新加坡的国际人才战略即吸引外来人才是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一政策的产生和实施主要是为了应对因出生率下降所带来的人口短缺的压力以及适应国家的经济转型。

与其东南亚邻国不同,1965年独立之后的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多元种族和文化政策,这有助于它推动与实施开放的移民政策。

(李光耀在剑桥大学图书馆,图源: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总理李光耀明确表示,“新加坡要建立一个多元种族国家。我们将建立个榜样。这不是个马来国,这不是个华人国,也不是个印度国。让我们真正的新加坡人,不论种族、语言、文化、宗教,团结一致。”

在独立后初期,新加坡实行“两个就够了”的生育政策;与此同时, 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工作岗位,生育率因而逐年降低:从4.93(1960–65年),降到2.62(1970–75年) 和1.57(1995–2000年)。尽管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奖励生育措施,情况并未改善。2010年新加坡的生育率为每个女性居民1.15个子女(远低于2.1的人口替代率)。

1/3
下一页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0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3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帮94年闺女在新加坡找对象?这届网友的评论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前晚!新加坡全岛突然变成红色!实拍上百张图片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加征高达3521%的“天价关税”!背后隐藏的三重战略意图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8892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7524次阅读
提名站候选人致谢词 出现各种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182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669次阅读
新加坡商场突发玻璃坠落事故:6 人受伤,现场目击者回忆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4617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4446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275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410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