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人才是讓新加坡更富有,還是搶本地人飯碗?李光耀是這樣看的

2022年01月17日   •   1萬次閱讀

編者按: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可以說是新加坡快速穩定發展的關鍵一環,李光耀的人才思想對其有著深遠影響。通過引進外來人才大力發展經濟,政治上培養新生力量,為未來幾屆領導層鋪路。

受疫情影響,新加坡在收緊入境措施時期損失了大量的外來人才,財政部長黃循財表示2020年有著一定的人才問題,在亞洲發展經濟的話,人員流動是很重要的。

時至今日,半個多世紀前的人才思想還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呢?看完本文相信會找到一些答案。

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1963年與馬來西亞合併,1965年退出馬來西亞聯邦,成為獨立的國家。

作為一個自然資源匱乏的小國,如何在世界上取得生存和發展,是建國領袖所面臨的關鍵問題。

1959年6月,李光耀出任新加坡自治政府首任總理,至此之後的50多年間,他的理念和眼光,為新加坡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從新加坡自治開始,李光耀就認為新加坡最重要的課題就是發展經濟、穩定政治,而這兩者都需要人才。因此,對人才的重視及引進外來人才,就成為李光耀人才思想的核心。

本文將具體分析李光耀的人才思想,以及其思想對於新加坡多年來的人才政策及發展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所產生的影響及成效。

(圖源: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the Arts Collection, 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一、李光耀的人才思想

新加坡在戰後重新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與戰前不同,新加坡人民開始要求在政府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1963年,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聯合邦、沙撈越和沙巴共同組成馬來西亞聯邦並退出英國統治。

成立聯邦後,發展經濟就成為重中之重,人才是發展經濟的基礎。李光耀的人才思想主要有三個核心,即發展高等教育、精選領導層、吸引外來人才。

發展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必要條件,因此李光耀首先將重點放在高等教育上,力圖通過教育培養經濟發展的各方面人才。在1962年參加新加坡大學學生會的常年晚宴時,李光耀就強調:

1. 必須設立高等學府,栽培新馬人才,以實現工業化社會的目標。

2. 為配合裕廊工業區的發展計劃,新加坡大學和南洋大學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計劃。

3. 必須對擴展哪一類的學府,做出正確的判斷,以便在未來12年中吸收我們的青年,訓練他們,使他們日後能夠幫助我們建立一個工業社會,這一點是每一個新興國家所希望做到的。

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只是短暫的兩年,由於經濟和政治等方面的矛盾,新加坡不得不於1965年脫離自治邦,成為獨立的國家。這時的新加坡,面臨著更為嚴峻的考驗,住宅短缺、自然資源缺乏、失業率高都是當時的困境。

為了生存與發展,新加坡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發展高等教育、培養人才,並重組經濟發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成立裕廊鎮管理局和新加坡發展銀行等,都有效的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新加坡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其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躍升為僅次於日本的亞洲四小龍之一。

精選領導層

在建國初期的經濟發展期,穩定的政治是必要的基礎。李光耀也注意到人才與政治的密切關係,在1966年巴耶利峇區補選群眾大會上,他就提出了幹練人才推行計劃,他認為:

1. 人民行動黨人不要以為反對黨的勢力崩潰便鬆懈下來,他承諾將吸取更多幹練人才,協助推行政府的計劃。

2. 長遠的政治運動是不能光靠一兩個人的,要儘可能的多找一些幹練人士來協助推行政府的計劃,這也要貫穿到選舉當中去,希望能夠有更好的人才來代表各選區的同胞,這樣新加坡的政治才會有新的血液,政治鬥爭才不會因任何意外而忽然中斷。

李光耀的這一理念也一直體現於他對人民行動黨招攬人才的指導原則上。

1984年,在行動黨幹部大會上,他表示找領袖不能碰運氣:「行動黨一旦停止羅致人才,就會變得脆弱,而能幹者將會外流或向行動黨的政治權挑戰。」

如果我們沒有挑選最能幹和最肯獻身的人才,如果我們只讓我們自己喜歡的人或者隨波逐流的人填滿國會,我們一定失敗。 我們把最好的人才延攬進來,這樣做使反對黨找不到傑出的人才,那些有聰明才智的人就算不同意我們的政策,也一樣可以加進來,他可以說服我們修改政策,為人民做好事。

(圖源: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the Arts Collection, 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吸引及招攬人才固然重要,但對人才的界定同樣重要。1988年,李光耀在向新加坡國立大學及南洋理工學院學生髮表演講時,是這樣論述所需要的人才類型的:

「我們所需要的是能力比把一家公司轉虧為盈更強的人。必須能夠感受人民的情緒、感覺和抱負;必須能夠動員人民,使人民能和你共同爭取所要求的生活。」

為了幫政府爭取到合適的人才,李光耀甚至提出與私人部門爭人才。李光耀在1989年國會辯論法定職位的薪金調整聲明中解釋部長應獲加薪的理由時就指出:

「繼續享有穩定、良好的政府、良好的政策以及經濟的增長是很重要的,這要求政府做到從每年的100名最優秀的學生中,吸收至少30名進入民事服務的各個部門,不管是行政、工程、繪測、會計或法律等,如果做不到的話,政府將無法為私人企業提供成長條件。

政府向來都是大專畢業生與工人的最大僱主。在50年代僱傭的人數達到50%。今天,私人部門卻起著帶頭作用。如果我們付出的工資無法和私人部門相比的話,我們所得到的將是別人所剩餘的。」

在吸引優秀人才到政府部門工作的同時,還需要完成領袖陸續接班的平穩過渡,這樣才能讓年輕的專才發揮最大的作用。

新加坡的第二代領袖陸續接班開始於八十年代初期,1982年,李光耀在人民行動黨的幹部大會上說明接棒工作進展時表示:「老一輩仍守著崗位,年輕人先汲取經驗。」

對此,李光耀的解釋是:「在一個完全改觀的世界裡—— 在經歷過巨大變化的新加坡 —— 我們的傑出人才必須面臨考驗,汲取經驗,以便使領導層能夠制定有效和實際的辦法來解決幾乎無法解決的難題。我們必須發掘更多能夠解決問題的領袖,這些領袖要有能力傳達他們所制定的解決方案,以及號召和動員人民大眾支持他們的解決方案。」

(圖源: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the Arts Collection, 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吸引外來人才

人才的吸納非常重要,但新加坡國土面積有限,只有幾百萬人口,又面臨著出生率逐年下降的問題。光是依靠本地人才,遠遠達不到社會發展的需求。 正如李光耀曾經形象的指出:「堪稱社會中流砥柱的人約300名。他們挑起策劃和執行政策的重擔。如果這300人共乘的巨無霸客機不幸墜下,新加坡社會必將瓦解。這說明本地領袖人才是很有限的。」

對於人才短缺的問題,李光耀也非常有前瞻性。早在20世紀80年代,李光耀便意識到吸引全球精英的重要性。1980年5月20日,在南洋大學與新加坡大學合併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之前, 李光耀向兩校的教職員講話,深入談到國大未來的水平與發展方向。

他強調須聘請更多資格更好的講師來改善大學的素質,以訓練更優秀的畢業生。他指出:「在政府部門,有許多敏感的工作需要由新加坡人來做;對於大學來說,不管教學人員是白人、黑人、黃色人種、褐色人種或者是混種,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能幹,他是否熱忱?是否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

之後,他又多次肯定外來人才的貢獻及提議要吸引外來人才。1982年8月12日,在全國職工總會《繼往開來》論文專輯發表獻詞時,李光耀指出:「如果沒有這些外地出生的傑出人才負責掌管主要的政府部門和法定機構, 新加坡就沒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在1989年8月20日的國慶群眾大會上,李光耀指出,政府吸收外國移民,包括香港移民,是為了我們經濟、社會及政治利益,不會有任何新加坡人在攀登社會階梯時吃虧。

李光耀一系列的人才思想,對於新加坡政府50年來的人才策略及發展戰略的制定有很深的影響,新加坡政府所實施的一些相關的政策,都是其人才思想的體現。

(圖源: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the Arts Collection, 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二、新加坡的國際人才發展戰略

在李光耀人才思想的指引下,新加坡確立了以人才立國為重點的發展戰略,新加坡政府所實施的人才政策也是圍繞這一重點而進行的,它為新加坡的經濟與社會發展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對於高等教育的重視,使得新加坡政府多年來都大力發展本國的大專教育,並努力提高整體的教育水平。繼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三所政府公立大學之後,政府又於2010年確定成立第四所大學,即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

之後,新加坡科技學院和新躍大學也轉型為本地第五和第六所政府輔助學校。在2013年的一次發言中,李顯龍總理就提到:「我國近幾年積極擴展大專教育領域,隨著新加坡科技學院和新躍大學轉型為本地第五和第六所政府輔助大學,政府的目標是在2020年之前,把獲政府津貼的大學學額,增加到相等於同屆學生人數的四成。」

除此之外,新加坡還有多所理工學院和工藝技術學校,確保大部分的學生都能接受高等教育或專業技術教育,學得一技之長, 應對今後的工作需求。 在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的同時,新加坡也提供政府獎學金,資助優秀的學子升讀大學或到海外留學。這些獎學金得主在學成後,大部分進入政府部門服務,成為未來領導層的新生力量。

同時,新加坡政府也提供優厚的薪金,吸引人才,培養接班人,確保未來領導班子的平穩過渡。李顯龍總理在2011年一次以「領導層更新:第四代及以後的領導班子」為主題的演講中,就提到他已為未來的新加坡集合了一支年輕的A隊。

然而,作為一個缺乏任何天然資源和國內市場的小國, 新加坡的國際人才戰略即吸引外來人才是整個國家發展戰略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這一政策的產生和實施主要是為了應對因出生率下降所帶來的人口短缺的壓力以及適應國家的經濟轉型。

與其東南亞鄰國不同,1965年獨立之後的新加坡政府採取了多元種族和文化政策,這有助於它推動與實施開放的移民政策。

(李光耀在劍橋大學圖書館,圖源: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總理李光耀明確表示,「新加坡要建立一個多元種族國家。我們將建立個榜樣。這不是個馬來國,這不是個華人國,也不是個印度國。讓我們真正的新加坡人,不論種族、語言、文化、宗教,團結一致。」

在獨立後初期,新加坡實行「兩個就夠了」的生育政策;與此同時, 越來越多的女性走上工作崗位,生育率因而逐年降低:從4.93(1960–65年),降到2.62(1970–75年) 和1.57(1995–2000年)。儘管政府實施了一系列的獎勵生育措施,情況並未改善。2010年新加坡的生育率為每個女性居民1.15個子女(遠低於2.1的人口替代率)。

1/3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幫94年閨女在新加坡找對象?這屆網友的評論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前晚!新加坡全島突然變成紅色!實拍上百張圖片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加征高達3521%的「天價關稅」!背後隱藏的三重戰略意圖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379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7695次閱讀
提名站候選人致謝詞 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閱讀
新加坡商場突發玻璃墜落事故:6 人受傷,現場目擊者回憶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