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国都处在通胀的压力下,新加坡也不例外,那么高通胀下对本地有何影响呢?
01 减少外食
通胀压力加剧,最新消费习惯调查发现,本地35%的受访者在过去六个月里已减少在外用餐,比率是六个东南亚国家中最高的。
这项针对东南亚消费者的网络问卷调查由两家数据分析公司Blackbox Research和Audience DNA于今年11月联合展开。参与调查的9231名15岁以上的受访者,均匀分布(各占16%至17%)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和菲律宾。
新加坡受访者共有1577人,占总人数的17%。他们被问及面临的最大财务挑战时,票选前三的分别是利率上涨(20%)、家庭日用品价格的普遍上涨(16%)和汽油价格/交通费用上涨(15%)。
调查结果也显示,我国35%的受访者在过去六个月里已减少在外用餐,20%降低了使用送餐服务的次数,比率为六个东南亚国家中最高。另外,有23%表示会购买更多打折促销商品。
不过在购物习惯方面,选择网络购物并本地送货的受访者已达到35%,冠病疫情期间,线上购物成为人们首选的购物方式。

38%的本地受访者认为网购最大的好处是带来便利,32%则认为选择更多样是他们看重的,也有23%觉得网购能够紧跟时下潮流。
整体来看,九成的受访东南亚消费者在过去六个月中,削减了开销或降低了家庭开支,以应对通胀飙升带来的影响。他们当中,67%表示通胀压力加剧加上利率上升,让他们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感到焦虑。
02 人力成本高
金管局和贸工部指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需求已放缓,供应链摩擦也减小。能源和食品价格已从今年初高峰回落,但由于供应紧张,价格仍处于高位。发达经济体的人力市场仍紧缩,薪金压力大,进口通胀预料保持在较高水平。
虽然全球能源和食品价格已回落,但人力市场依然紧张,推动我国9月份核心通货膨胀率升至5.3%,高于8月的5.1%,创14年来新高。
经济师预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明年4月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让新元加快升值应对通胀。
9月的整体通胀率维持在7.5%。与8月一样,私人陆路交通的通胀降低,抵消了核心和住宅通胀攀高的影响。
这两个通胀数据和经济师预测的中位数一致。
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需求已放缓,供应链摩擦也减小。“能源和食品价格已从今年初的高峰回落,但由于供应紧张,价格仍处于高位。发达经济体的人力市场仍紧缩,薪金压力大,进口通胀预料保持在较高水平。
国内人力单位成本短期内会随薪金增长进一步攀升、水电费预料保持在高位,企业预计继续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拥车证限额收紧、市场对租房需求强劲,汽车和住宿成本涨幅预计下来几个季度继续持高。
明年整体通胀料介于5.5%至6.5%
金管局和贸工部预计今年核心和整体通胀分别达到4%和6%。

核心通胀料在未来几个季度居高,明年下半年随着国内人力市场及全球通胀料趋于缓和而放缓。考虑到包括消费税调高在内的所有因素,当局预计明年整体通胀介于5.5%至6.5%,核心通胀介于3.5%至4.5%。若不包括消费税的一次过影响,明年整体通胀料介于4.5%至5.5%,核心通胀介于2.5%至3.5%。
消费税调高会让核心通胀在明年2月达到5.8%的高峰。
虽然全球能源和食品价格缓和,紧缩的人力市场加剧薪金压力,本地员工薪金门槛(Local Qualifying Salary)、渐进式薪金模式(Progressive Wage Model)拓展到零售业可能加快了薪金价格螺旋上涨。

食品价格涨幅尚未见顶,非熟食、熟食、肉类、油脂、蔬菜和乳品的通胀进一步攀高,小贩中心和餐馆的食品通胀都攀高,部分是因为薪金上涨压力。
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三个月平均移动环比涨幅放慢到0.5%,低于8月的0.7%,接下来通胀增长势头会继续放缓。不过他认为,由于核心通胀依然高于当局的目标2%,明年4月金管局会再度收紧货币政策来对抗通胀。
03 退休金
本地继续面对物价上涨的压力,服务和食品价格进一步上扬,推动8月份核心通货膨胀率上升至5.1%,是过去14年以来的新高。这些数据也证明,通胀并没有随着金管局多次收紧货币政策而消失。今时今日的乐龄一组必须更积极守住自己的养老金,才不会让不断上涨的价格蚕食掉。
在各投资群当中,退休人士是特别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投资组合中,为了减低风险,通常都会有比较高比例的债券。不仅如此,许多退休人士并不会为自己的投资组合注入新资金,因此他们通常也无法做到成本平均化,也不能从较低的股价中获益。
01 股票投资 在股票投资方面,退休人士不应该只关注这一、两年股价高回报的股票。退休人士可以考虑投资在有增加股息记录的优质公司。以美国股市而言,在标准与普尔500指数股票当中,就有大约65只股是属于这类的“股息贵族”。这些股票在至少过去的25年里,每年都有增加股息。
如果退休人士对股票不熟悉,也可以考虑直接把钱放在派息基金。退休人员应该通过建立有弹性的投资组合,例如:通过低风险的派息基金,以及投资在中期投资级的公司债券或债券基金赚取稳定的收入。
如果这些退休人士有更长的时间范围,他们还可以考虑利用长期的结构性驱动因素和大趋势,例如:中国、人工智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投资的重点。另外,医疗保健和必需消费品等行业的防御性股票也可以限制市场抛售期间的下行风险。
对于退休人士来说确保投资没有因为通货膨胀而缩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投资者偏好风险较高的投资,他们还可以考虑像美国金融这样类别的股票,这些股票应该可以从利率上升中受益。

希望通过趁低买进的投资者,他们应该谨慎选择股票和债券,采取多样化和中期观点是重要的。这些投资者也应该逐步吸购,并在未来几个月内分散新投资的买进时间,以防市场因通胀和利率上升,或是对经济衰退出现进一步走弱。
市场上是没有一个能够完全避免投资组合免受通胀上升影响的“特别配方”。但是投资者是可以通过购买那些杠杆率不高、资产负债表强劲、现金流和现金持有量健康的公司来降低风险。
02 持有适当的现金
身边持有适当的现金可以避免退休人员在投资市场低迷时,从“缩水”的账户中提取资金。不过现金总是跟不上通货膨胀的步伐的,所以现金最好不要持有太多。
一个可参考的标准是,将持有的现金部分保持在一到两年的需要就可以了。而且放在银行的现金应该尽量找那些能给更高利息的户头类别(例如:定期存款)以及银行,确保手头上的每一分钱都在“做工”。
03 小部分的黄金投资
在谈到黄金投资时,黄金确实在历史上证明了是个很好保值的避险资产。不过,黄金不会为主人赚取定期回报,而且它对利率波动很敏感。
在利率上升时,投资者可能会转向其他可以生利息的资产类别,这就会拖累金价。此外,黄金还持有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黄金会从今年3月份的每盎司2000美元左右的峰值,跌至最近的1700美元左右了。
利率上升,黄金就失去了光彩。但是投资者在他们的投资组合中,持有一些黄金是应该的,因为黄金可以很好对冲突如其来的负面意外。此外,如果经济最终真的出现衰退,央行可能会停止加息甚至降息,这对黄金来说就会是个好消息。
04 15亿元补贴
为协助本地家庭应对物价上涨,政府又再出台15亿元援助配套,今年12月约250万名新加坡公民可获300元至500元的一笔生活费特别补助。此外,政府为每户新加坡家庭提供额外100元社区发展理事会邻里购物券(CDC Voucher),发放60万张各值30元的公共运输补助券等。
政府今年初在财政预算案中推出5亿6000万元的家庭援助配套,4月宣布提前实施部分措施,6月接着出台15亿元援助配套。
其中在今年12月,约250万名新加坡公民可获300元至500元的一笔生活费特别补助。
以现金形式发放的生活费特别补助提供给明年满21岁或以上的新加坡人,他们在2022估税年的估税入息须不超过10万元,并且最多有一个房产。低收入群体可获得的补助额较高。
这笔特别补助会在今年12月发放,加上早前宣布帮助国人减轻消费税上调影响的定心与援助配套,首笔现金补助到时也会一并发放,以估税入息不超过2万2000元的低收入群体为例,他们将获得500元的特别补助以及200元的定心配套现金补助,共700元现金。
除了生活费特别补助,这次的援助配套还包括:

一、为每户新加坡家庭提供额外100元社区发展理事会邻里购物券(CDC Voucher)。加上较早时宣布的每户200元购物券,公民家庭明年1月各会获得共300元购物券,一半可在参与计划的超市使用,一半可用来光顾邻里商店和小贩摊位。
截至10月13日,97.6%公民家庭已领取去年发放的邻里购物券,92.1%领取了今年的,两轮总消费额将近1亿9800万元。
二、发放60万张各值30元的公共运输补助券,给家庭人均月入不超过1600元的本地居民家庭,并在明年提供额外约2亿元补贴,缓解车资上涨对乘客的影响。这些措施已在10月12日宣布车资上调时透露。
三、调高教育部经济援助计划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顶限,并在2023学年增加全职工艺教育学院学生的助学金。
加上早前宣布的措施,政府今年提供的援助将能完全抵消低收入家庭的平均生活费上涨,对于中等收入家庭来说则会抵消过半。
这次的援助配套无须动用国家储备金,资金源自2022财年上半年比预期好的财政收支状况。这是因为奥密克戎冠病变种毒株没有预想般严重,许多经济产业得以加快开放。
05 工资上涨
《2022年劳动力报告》预估数据显示,本地全职居民的名义收入中位数从去年的4680元增至今年的5070元,8.3%的增幅也比去年的3.2%高。即使计入通胀,实际增长有2.1%,高于去年的0.9%。此外,低收入雇员的收入和中位数相比的差距也缩减至18年来最小。
虽然通货膨胀攀高,全职雇员今年的收入还是继续增加,计入通胀后的实际收入中位数增长高于去年,达2.1%。同时,收入最低20%雇员的收入和收入中位数差距也缩减至18年来最小。

《2022年劳动力报告》预估数据显示,本地全职居民的名义收入中位数从去年的4680元增加到今年的5070元,
8.3%的增幅也比去年的3.2%高。即使计入通胀,实际增长有2.1%,高于去年的0.9%。不过,还是低于2014年至2019年的平均每年3.8%。人力部解释,疫情前的通胀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