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存在着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词:“阿窿”。
意思是从事非法贷款活动并收取高额利息的人或集团。他们以不抵押的方式贷款,因此吸引一些急需用钱的人上钩,也称大耳窿。
阿窿在收取借款和利息时,常采用恐吓或暴力手段,在新加坡造成了社会问题。

(这种场景在新加坡住过的人都知道,大耳窿泼漆要钱来了)
“大耳窿”或“阿窿”的英语词汇“loan shark”,产生于十九世纪的美国。当年在美国从事高利贷活动都是一些黑手党,手段残酷,因此被称为“loan shark”。

“阿窿”一词源自香港的广东话(广州话、粤语)俗词“大耳窿”(发音为daaih yíh lùhng),传到新加坡、马来西亚之后从三字词演变成二字词”阿窿”。马来语不但报章使用,也正式收入词典,拼写采用along。
对于“大耳窿”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当时在香港的借贷商主要是遮地人(Chettiars)而他们有许多会在耳朵上戴上大耳环。另一种说法则是放高利贷的人,将钱币放在耳朵里,日子久了钱币越放越多,他们的耳朵就显得越来越大,所以称为“大耳窿”。第三种说方法是 “loan shark”这个英语词语在香港与广东话合并成词语“鲨鱼loan”,后来演变成广东话谐音的“大耳窿”。
HQ丨编辑
HQ丨编审
新加坡华语资料库丨来源
yan.sg丨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