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存在著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詞:「阿窿」。
意思是從事非法貸款活動並收取高額利息的人或集團。他們以不抵押的方式貸款,因此吸引一些急需用錢的人上鉤,也稱大耳窿。
阿窿在收取借款和利息時,常採用恐嚇或暴力手段,在新加坡造成了社會問題。

(這種場景在新加坡住過的人都知道,大耳窿潑漆要錢來了)
「大耳窿」或「阿窿」的英語詞彙「loan shark」,產生於十九世紀的美國。當年在美國從事高利貸活動都是一些黑手黨,手段殘酷,因此被稱為「loan shark」。

「阿窿」一詞源自香港的廣東話(廣州話、粵語)俗詞「大耳窿」(發音為daaih yíh lùhng),傳到新加坡、馬來西亞之後從三字詞演變成二字詞」阿窿」。馬來語不但報章使用,也正式收入詞典,拼寫採用along。
對於「大耳窿」的來源,有三種說法:一是當時在香港的借貸商主要是遮地人(Chettiars)而他們有許多會在耳朵上戴上大耳環。另一種說法則是放高利貸的人,將錢幣放在耳朵里,日子久了錢幣越放越多,他們的耳朵就顯得越來越大,所以稱為「大耳窿」。第三種說方法是 「loan shark」這個英語詞語在香港與廣東話合併成詞語「鯊魚loan」,後來演變成廣東話諧音的「大耳窿」。
HQ丨編輯
HQ丨編審
新加坡華語資料庫丨來源
yan.sg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