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新加坡大选被视为国家政治发展的关键转折点——这是第四代领导团队首次主导的全国选举,也是第五代政治人才崭露头角的舞台。
在全球化退潮、地缘政治动荡的背景下,此次大选不仅关乎未来五年的政策方向,更将决定新加坡能否在"动荡、不确定、复杂且模糊"(VUCA)的世界中保持竞争力。
政治新血:第四代带第五代
执政党与反对党同步更新
1. 人民行动党:史上最大规模新人阵容

人民行动党在此次大选中展现出强大的革新决心,一次性推出了 32 名新候选人,其平均年龄仅 39.3 岁,其中女性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这一规模在新加坡选举历史上实属罕见。
这些新候选人来自科技、金融、社会企业等多个领域,不少是放弃高薪职位且在视野的黄金时期选择投身政治的精英,例如前 Grab 高管、AI 初创创始人等他们的加入为政党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创新思维,这也显示了执政党逆转大龄化趋势的决心。
正如黄循财总理明确表示:“这不是补位,而是为 2030 年代提前储备内阁人选。”
这清晰地表明了人民行动党着眼于长远发展,致力于培养新一代政治人才,以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政治和经济环境。
2. 工人党:双语人才破局
尽管大部分反对党的自我更新情况不明显,但新加坡最大的反对党工人党却展现出不同的气象。工人党同样招揽了一批40岁左右的新生代,其中几位还是从体制内走出来的人才。
在上一届大选之后,工人党被批评为“已经不是刘程强时代的工人党了”。工人党主席林瑞莲在2020年大选后提出要检讨新加坡的种族政策,甚至提出“种族色盲”的目标,这进一步让人质疑工人党是否已摒弃支持他们的受华文教育的老一辈新加坡人。

然而,经过五年的磨炼,工人党在语言文化课题上调整了姿态,也吸取了 2020 年华语辩论缺席的教训,着重推出了新一代能流畅使用中英双语的候选人,其中包括律师、前公务员等。
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强调:“语言是多元社会的桥梁,而非政治表演工具。”并将焦点集中在住房、通胀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议题上,试图通过关注民生问题来赢得选民的支持。
3. 前进党:外交立场引发争议

前进党在此次竞选宣言中首次明确支持 “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一立场打破了新加坡长期以来在外交事务中 “不选边站” 的传统,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有学者分析认为,此举或许是为了争取特定选民群体的支持,但也可能挑战新加坡长期以来基于国家利益形成的外交共识。在外交政策上的大胆表态,使前进党在此次大选中备受关注,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平衡选民诉求与国家利益的考验。
选战策略:高协调性的"精密战役"

1. 执政党三大战术创新
人民行动党在此次选战中展现出了精心策划的战术布局:
◎ 其一,采用 “捆绑式竞选” 策略,将集选区与拆分出的单选区进行联动,如三巴旺团队承诺共享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整体竞争力;
◎ 其二,制造 “悬念营销” ,在提名日前按部就班地公布各区排阵,迎合选民希望提前熟悉新面孔的诉求。然而,几个关键集选区的排阵被特意留到最后揭晓,甚至不确定会在提名日前公布。这种策略不仅给选战增添了戏剧性,也为党内的战略调整留有余地。
◎ 其三,在时间线设计上极具巧思:
01 4月14日
李显龙预警"外部环境恶化",为选战营造紧张氛围;
02 4月16日
黄循财在拉惹勒南讲座定调"安全港"战略,明确政党的施政方向;
03 5月1日
竞选截止日与劳动节集会重合,强化"经济保卫战"叙事,突出政党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决心和能力。

2. 反对党应对
工人党采用 “小切口突破” 的策略,在盛港、阿裕尼等选区主打 “政策监督者” 形象,试图通过聚焦特定选区的具体问题,对执政党进行监督和批评,以此赢得选民的信任。
而前进党则聚焦外交议题,试图通过在外交领域的独特立场试探政治红线,但这种策略也存在风险,因为过度偏离民生关切可能导致其失去部分选民的支持。
历史坐标中的战略选择

回顾新加坡的政治发展历程,此次第四代领导团队主导的大选与 1990 年代吴作栋接棒李光耀时期的 “新生代实验” 有着相似之处,都面临着团队更新和政策转型的挑战。
然而,二者也存在关键差异。当时新加坡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亚洲金融危机,而如今则是全球秩序重构带来的更为复杂和严峻的国际形势。
此外,新一代候选人成长于社交媒体时代,他们更加擅长利用现代传播手段与选民进行直接沟通,这也为选举带来了新的特点和变化。
选民抉择:稳定与变革的平衡
对于新加坡选民而言,此次大选是在稳定与变革之间寻求平衡的艰难抉择。人民行动党凭借其丰富的危机应对经验和系统化的人才梯队,在选民心中树立了可靠的形象,为国家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都会区年轻选民群体的壮大,他们对政治制衡机制的需求逐渐上升,这为反对党提供了机会。
此外,第五代领导风格将如何演变,是更开放的 “倾听式治理”,还是更强势的领导模式,也成为选民关注的隐形议题。选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权衡不同政党的政策主张和领导能力,做出最符合国家和自身利益的选择。
本次大选不仅是第四代领导人带领第五代走上领导之路的里程碑,也是新加坡在动荡、不确定、复杂和模糊的世界中的一次重要转折。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都需要在国家利益的认知上达成新共识,确保新加坡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稳定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