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新加坡大選被視為國家政治發展的關鍵轉折點——這是第四代領導團隊首次主導的全國選舉,也是第五代政治人才嶄露頭角的舞台。
在全球化退潮、地緣政治動盪的背景下,此次大選不僅關乎未來五年的政策方向,更將決定新加坡能否在"動盪、不確定、複雜且模糊"(VUCA)的世界中保持競爭力。
政治新血:第四代帶第五代
執政黨與反對黨同步更新
1. 人民行動黨:史上最大規模新人陣容

人民行動黨在此次大選中展現出強大的革新決心,一次性推出了 32 名新候選人,其平均年齡僅 39.3 歲,其中女性占比超過三分之一,這一規模在新加坡選舉歷史上實屬罕見。
這些新候選人來自科技、金融、社會企業等多個領域,不少是放棄高薪職位且在視野的黃金時期選擇投身政治的精英,例如前 Grab 高管、AI 初創創始人等他們的加入為政黨注入了新鮮血液和創新思維,這也顯示了執政黨逆轉大齡化趨勢的決心。
正如黃循財總理明確表示:「這不是補位,而是為 2030 年代提前儲備內閣人選。」
這清晰地表明了人民行動黨著眼於長遠發展,致力於培養新一代政治人才,以應對未來複雜多變的政治和經濟環境。
2. 工人黨:雙語人才破局
儘管大部分反對黨的自我更新情況不明顯,但新加坡最大的反對黨工人黨卻展現出不同的氣象。工人黨同樣招攬了一批40歲左右的新生代,其中幾位還是從體制內走出來的人才。
在上一屆大選之後,工人黨被批評為「已經不是劉程強時代的工人黨了」。工人黨主席林瑞蓮在2020年大選後提出要檢討新加坡的種族政策,甚至提出「種族色盲」的目標,這進一步讓人質疑工人黨是否已摒棄支持他們的受華文教育的老一輩新加坡人。

然而,經過五年的磨鍊,工人黨在語言文化課題上調整了姿態,也吸取了 2020 年華語辯論缺席的教訓,著重推出了新一代能流暢使用中英雙語的候選人,其中包括律師、前公務員等。
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強調:「語言是多元社會的橋樑,而非政治表演工具。」並將焦點集中在住房、通脹等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議題上,試圖通過關注民生問題來贏得選民的支持。
3. 前進黨:外交立場引發爭議

前進黨在此次競選宣言中首次明確支持 「承認巴勒斯坦國」,這一立場打破了新加坡長期以來在外交事務中 「不選邊站」 的傳統,這一舉措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
有學者分析認為,此舉或許是為了爭取特定選民群體的支持,但也可能挑戰新加坡長期以來基於國家利益形成的外交共識。在外交政策上的大膽表態,使前進黨在此次大選中備受關注,同時也面臨著如何平衡選民訴求與國家利益的考驗。
選戰策略:高協調性的"精密戰役"

1. 執政黨三大戰術創新
人民行動黨在此次選戰中展現出了精心策劃的戰術布局:
◎ 其一,採用 「捆綁式競選」 策略,將集選區與拆分出的單選區進行聯動,如三巴旺團隊承諾共享資源,通過這種方式增強團隊協作能力,提高整體競爭力;
◎ 其二,製造 「懸念營銷」 ,在提名日前按部就班地公布各區排陣,迎合選民希望提前熟悉新面孔的訴求。然而,幾個關鍵集選區的排陣被特意留到最後揭曉,甚至不確定會在提名日前公布。這種策略不僅給選戰增添了戲劇性,也為黨內的戰略調整留有餘地。
◎ 其三,在時間線設計上極具巧思:
01 4月14日
李顯龍預警"外部環境惡化",為選戰營造緊張氛圍;
02 4月16日
黃循財在拉惹勒南講座定調"安全港"戰略,明確政黨的施政方向;
03 5月1日
競選截止日與勞動節集會重合,強化"經濟保衛戰"敘事,突出政黨在經濟發展方面的決心和能力。

2. 反對黨應對
工人黨採用 「小切口突破」 的策略,在盛港、阿裕尼等選區主打 「政策監督者」 形象,試圖通過聚焦特定選區的具體問題,對執政党進行監督和批評,以此贏得選民的信任。
而前進黨則聚焦外交議題,試圖通過在外交領域的獨特立場試探政治紅線,但這種策略也存在風險,因為過度偏離民生關切可能導致其失去部分選民的支持。
歷史坐標中的戰略選擇

回顧新加坡的政治發展歷程,此次第四代領導團隊主導的大選與 1990 年代吳作棟接棒李光耀時期的 「新生代實驗」 有著相似之處,都面臨著團隊更新和政策轉型的挑戰。
然而,二者也存在關鍵差異。當時新加坡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亞洲金融危機,而如今則是全球秩序重構帶來的更為複雜和嚴峻的國際形勢。
此外,新一代候選人成長於社交媒體時代,他們更加擅長利用現代傳播手段與選民進行直接溝通,這也為選舉帶來了新的特點和變化。
選民抉擇:穩定與變革的平衡
對於新加坡選民而言,此次大選是在穩定與變革之間尋求平衡的艱難抉擇。人民行動黨憑藉其豐富的危機應對經驗和系統化的人才梯隊,在選民心中樹立了可靠的形象,為國家的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都會區年輕選民群體的壯大,他們對政治制衡機制的需求逐漸上升,這為反對黨提供了機會。
此外,第五代領導風格將如何演變,是更開放的 「傾聽式治理」,還是更強勢的領導模式,也成為選民關注的隱形議題。選民們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權衡不同政黨的政策主張和領導能力,做出最符合國家和自身利益的選擇。
本次大選不僅是第四代領導人帶領第五代走上領導之路的里程碑,也是新加坡在動盪、不確定、複雜和模糊的世界中的一次重要轉折。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反對黨,都需要在國家利益的認知上達成新共識,確保新加坡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穩定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