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3 新加坡公共运输补贴资金收入来源
(2)政府补贴
政府补贴是指补贴项目资金完全由政府承担,补贴票类的票价和资金管理也由政府完成。目前新加坡属于政府补贴的票类只有两种,分别为低收入工作者特权补贴车票和残疾人特权补贴车票。
03补贴项目
新加坡先后设立了7个公共运输补贴项目,涉及低收入工作者、残疾人、儿童、学生、老年人5个群体,其中月票优惠不是一个独立的身份优惠项目,而是作为一个以时间为尺度的优惠形式,与身份优惠存在一定的交叉,部分身份优惠可使用且仅能使用月票优惠,部分身份优惠不能使用月票优惠。
表3-1 新加坡公共运输补贴项目

新加坡公共运输票价体系特点总结
01统一的定价体系
新加坡公共运输的采用统一的定价体系,即地铁和地面公交采用统一的基准定价,线性增长,充分体现了大公共运输的管理的思路。但在考虑地铁和地面公交服务特征差异的同时,增加了早高峰前(7:45)上车的优惠模式,且该优惠可与持有的其他优惠价格进行叠加,兼顾了地铁与地面公交出行服务的特点,引导错峰出行。同时实行地铁与地面公交间的免费换乘政策,极大的提高了公共运输的吸引力。
02完善的票价评估机制
新加坡政府于1987年设立公共运输票价审核机制,对公共运输票价进行定期审核和调控,以确保票价对新加坡居民的“可负担性”,现阶段审核工作交由交通部(Ministry of Transport)下设的票价审核机制委员会(The Fare Review Mechanism Committee, FRMC)执行,票价审核每年都会启动一次,根据审核结果来决定是否进行票价调整。
新加坡现行公共运输票价审核和定价调控引入了三个数据指标,分别是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CPI)、周收入指数(WI)和能源指数(EI),2013年最新确立的票价审核公式为:
票价调整=价格指数-生产率提取
价格指数 = 0.4cCPI + 0.4WI + 0.2EI
其中生产率提取(Productivity Extraction)于2013至2017年内的有效值为0.5%。在审核机制下,新加坡公共运输票价进行了多次调整,自2005起基本做到了每年一次:

图4-1 2005-2016年新加坡公共运输票价调整和调整公式中的指数变化
03部门协作制定票种
新加坡公共运输票种的发售与巴黎相似,首先车票类型多样、分类精细,其次由多个部门参与了不同车票类型的发售。以PAssion特权银卡为例,其属于老年市民优惠补贴项目,项目属于公共运输运营方,补贴类型为交叉补贴,牵头制定该类型优惠车票的部门为新加坡卫生部、交通部和人民协会,申请审核与特权发放为TransitLink公司,整个特权交通卡发售过程涉及了三个部门、六个机构,充分调动了政府和机构在公共运输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来源:cityif 作者:张鑫 夏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