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3-3 新加坡公共運輸補貼資金收入來源
(2)政府補貼
政府補貼是指補貼項目資金完全由政府承擔,補貼票類的票價和資金管理也由政府完成。目前新加坡屬於政府補貼的票類只有兩種,分別為低收入工作者特權補貼車票和殘疾人特權補貼車票。
03補貼項目
新加坡先後設立了7個公共運輸補貼項目,涉及低收入工作者、殘疾人、兒童、學生、老年人5個群體,其中月票優惠不是一個獨立的身份優惠項目,而是作為一個以時間為尺度的優惠形式,與身份優惠存在一定的交叉,部分身份優惠可使用且僅能使用月票優惠,部分身份優惠不能使用月票優惠。
表3-1 新加坡公共運輸補貼項目

新加坡公共運輸票價體系特點總結
01統一的定價體系
新加坡公共運輸的採用統一的定價體系,即地鐵和地面公交採用統一的基準定價,線性增長,充分體現了大公共運輸的管理的思路。但在考慮地鐵和地面公交服務特徵差異的同時,增加了早高峰前(7:45)上車的優惠模式,且該優惠可與持有的其他優惠價格進行疊加,兼顧了地鐵與地面公交出行服務的特點,引導錯峰出行。同時實行地鐵與地面公交間的免費換乘政策,極大的提高了公共運輸的吸引力。
02完善的票價評估機制
新加坡政府於1987年設立公共運輸票價審核機制,對公共運輸票價進行定期審核和調控,以確保票價對新加坡居民的「可負擔性」,現階段審核工作交由交通部(Ministry of Transport)下設的票價審核機制委員會(The Fare Review Mechanism Committee, FRMC)執行,票價審核每年都會啟動一次,根據審核結果來決定是否進行票價調整。
新加坡現行公共運輸票價審核和定價調控引入了三個數據指標,分別是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cCPI)、周收入指數(WI)和能源指數(EI),2013年最新確立的票價審核公式為:
票價調整=價格指數-生產率提取
價格指數 = 0.4cCPI + 0.4WI + 0.2EI
其中生產率提取(Productivity Extraction)於2013至2017年內的有效值為0.5%。在審核機制下,新加坡公共運輸票價進行了多次調整,自2005起基本做到了每年一次:

圖4-1 2005-2016年新加坡公共運輸票價調整和調整公式中的指數變化
03部門協作制定票種
新加坡公共運輸票種的發售與巴黎相似,首先車票類型多樣、分類精細,其次由多個部門參與了不同車票類型的發售。以PAssion特權銀卡為例,其屬於老年市民優惠補貼項目,項目屬於公共運輸運營方,補貼類型為交叉補貼,牽頭制定該類型優惠車票的部門為新加坡衛生部、交通部和人民協會,申請審核與特權發放為TransitLink公司,整個特權交通卡發售過程涉及了三個部門、六個機構,充分調動了政府和機構在公共運輸中的參與度與積極性。
來源:cityif 作者:張鑫 夏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