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讯)经营了40多年的大巴窑东夜间蔬菜批发市场,因附近新组屋纷纷落成,最迟须在今年8月19日前结束营业,民众纷纷深夜赶去光顾!
在这些顾客中,不乏是第一次到露天市场买菜。
为了体验或重温在街边买菜的感觉,有公众特地赶在这个本地少有的夜间露天批发市场关闭前,周五深夜和妻子开车从裕廊来到大巴窑东的夜间蔬菜批发市场“打卡”,顺便买菜。

已有40余年历史的大巴窑东夜间菜市场,将于8月19日结业。
家住裕廊的余潮才(56岁,工艺教育学院技术人员)和妻子是其中两个专程到批发市场感受氛围的公众。
余潮才受访时说,沿街售卖蔬菜的情景,让他有置身马来西亚菜市场的感觉,这样的购物体验,让他感觉既熟悉又新鲜。
第一次涉足该露天批发市场的罗光福(60岁,消防器材销售负责人),则对菜市的蔬菜价格至少比巴刹与超市便宜20%感到惊讶。
闲逛之余,他也买了一袋重约3公斤的小洋葱。 “(小洋葱)这里只卖3块钱(21令吉),超市可能得要10块钱(30令吉)。”
不愿透露全名的黄姓居民(74岁,退休人员)说,他家好几代人一直住大巴窑,跟摆摊的王友成从早年住甘榜时就认识至今,是好朋友。
据他所知,当年的甘榜还有其他人摆摊卖菜,大家早期在文德路聚天宫旧址一带摆卖在波东巴西菜园种植出来的蔬菜,后来辗转落户大巴窑现址,一群摆摊卖菜的甘榜同乡,如今只剩下王友成一人。
王友成和儿子王财明联合经营的摊位,是大巴窑露天批发市场最大的一摊。王财明说,菜市场要关闭的新闻传开后,过去一周的人潮确实有所增加,但打卡的人多,买的人较少。
至于菜市场关闭后的动向,摊主各有打算。王财明表示,他过后可能会改变营业模式,直接为老顾客宅配蔬菜,短期内不会考虑去巴西班让果菜批发中心等地摆摊。
摊主黄顺龙则表示会“走一步看一步”,在搬去别处前得衡量是否有竞争优势。
“如果没好处,可能就不卖菜了。”
客户不跟随
上门为家人买菜的“散客”说,如果摊贩搬到巴西班让果菜批发中心等较远地方,他们就不会继续跟随。
家住盛港一带的退休人士肖才炎(62岁),驾车前来为家人采购蔬菜已经超过三年,每次会购超过100元(约300令吉)的蔬菜。
他说,如果搬到较远处,开车来回的油钱会高出很多,这样一来并不划算。
志愿服务机构愿之心每天凌晨约4时驾驶罗厘来载摊主捐赠的蔬菜。大部分摊主会把当天没卖完且不宜保存的蔬菜捐出来,让愿之心将蔬菜运送到济贫厨房,再把餐食配送给全岛逾70个地点的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