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經營了40多年的大巴窯東夜間蔬菜批發市場,因附近新組屋紛紛落成,最遲須在今年8月19日前結束營業,民眾紛紛深夜趕去光顧!
在這些顧客中,不乏是第一次到露天市場買菜。
為了體驗或重溫在街邊買菜的感覺,有公眾特地趕在這個本地少有的夜間露天批發市場關閉前,周五深夜和妻子開車從裕廊來到大巴窯東的夜間蔬菜批發市場「打卡」,順便買菜。

已有40餘年歷史的大巴窯東夜間菜市場,將於8月19日結業。
家住裕廊的余潮才(56歲,工藝教育學院技術人員)和妻子是其中兩個專程到批發市場感受氛圍的公眾。
余潮才受訪時說,沿街售賣蔬菜的情景,讓他有置身馬來西亞菜市場的感覺,這樣的購物體驗,讓他感覺既熟悉又新鮮。
第一次涉足該露天批發市場的羅光福(60歲,消防器材銷售負責人),則對菜市的蔬菜價格至少比巴剎與超市便宜20%感到驚訝。
閒逛之餘,他也買了一袋重約3公斤的小洋蔥。 「(小洋蔥)這裡只賣3塊錢(21令吉),超市可能得要10塊錢(30令吉)。」
不願透露全名的黃姓居民(74歲,退休人員)說,他家好幾代人一直住大巴窯,跟擺攤的王友成從早年住甘榜時就認識至今,是好朋友。
據他所知,當年的甘榜還有其他人擺攤賣菜,大家早期在文德路聚天宮舊址一帶擺賣在波東巴西菜園種植出來的蔬菜,後來輾轉落戶大巴窯現址,一群擺攤賣菜的甘榜同鄉,如今只剩下王友成一人。
王友成和兒子王財明聯合經營的攤位,是大巴窯露天批發市場最大的一攤。王財明說,菜市場要關閉的新聞傳開後,過去一周的人潮確實有所增加,但打卡的人多,買的人較少。
至於菜市場關閉後的動向,攤主各有打算。王財明表示,他過後可能會改變營業模式,直接為老顧客宅配蔬菜,短期內不會考慮去巴西班讓果菜批發中心等地擺攤。
攤主黃順龍則表示會「走一步看一步」,在搬去別處前得衡量是否有競爭優勢。
「如果沒好處,可能就不賣菜了。」
客戶不跟隨
上門為家人買菜的「散客」說,如果攤販搬到巴西班讓果菜批發中心等較遠地方,他們就不會繼續跟隨。
家住盛港一帶的退休人士肖才炎(62歲),駕車前來為家人採購蔬菜已經超過三年,每次會購超過100元(約300令吉)的蔬菜。
他說,如果搬到較遠處,開車來回的油錢會高出很多,這樣一來並不划算。
志願服務機構願之心每天凌晨約4時駕駛羅厘來載攤主捐贈的蔬菜。大部分攤主會把當天沒賣完且不宜保存的蔬菜捐出來,讓願之心將蔬菜運送到濟貧廚房,再把餐食配送給全島逾70個地點的弱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