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辩论发展至“本能辩论”的时候,才可能会有机智和幽默,有知识的最恰当的运用,有灵敏的反应。我一直十分欣赏在选拔赛的时候,一位队员的反应。当对方一位同学说“毛驴没有污染,但是你能骑着它走上杨浦大桥吗?”这位队员的反应是“难道你认为毛驴真的没有污染吗?”引起了听众的热烈反响。这一回合,不能说特别的精彩,但是一种“本能辩论”的最好的反映。“本能辩论”要求能够把自己身上每一条辩论神经均迅速地调动起来,迅速动员自己大脑皮层的每一个兴奋点,这里的时间往往只有一、二秒钟,甚至更少的时间。没有这样一种反应,在辩论中就很可能陷入被动。
与本能辩论对应的是“机械辩论”。“机械辩论”就是不能把辩论的所有要素变成自己的东西,只能刻板地、僵化地使用辩论的要素。从辩论来说,基本的要素包括:逻辑思维的能力、理论分析的能力、事实使用的能力和价值判断的能力。逻辑主要是对辩题的分析,或者说叫审题,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确定自己的阵地和进攻路线。理论是为了加强己方立场的基础和立论的可信度,是为了说服听众和评委。事实的运用指的是驾驭材料的能力,运用材料来论证和辅佐自己的理论和观点。价值判断实际上是辩论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即对一个问题我们的基本信念是什么,没有这样一个价值判断,整个立论就有可能立不起来,或者立得不高,只有具备较高的价值判断,辩论才能有确定的信念和充分的感召力。新加坡式的辩论虽然不是辩论真理,但是整个理论必须合情合理,引人入胜,不然就没有辩论的骨架。
这些要素,能不能在辩论中得心应手地得到应用,在辩论状态下,是不是进入到呼之欲出的状态,对辩论来说至关重要。“本能辩论”就是所有这些要紧的使用都达到随心所欲的临界点,针对辩论场上的风云变幻、起伏跌宕,可以从容应付,游刃有余。进入到这个境界,一切的技巧和辩论格式的说教均苍白无力,发自内心的本能辩论是势不可挡的。这就是人格的力度。
说到人格的力度,我想它是由多种因素组合成的。辩论的人格力度也一样,最有优势的辩论队伍是,一上场大家就被你们的人格所吸引,所折服,无形中发散出一种力量,一种气势,一种能量。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难上加难的。人格的力度包括了以上各种要素,其中价值判断是关键,即对一个问题的基本信念是确立人格的核心。我们在三场辩论中,队员们均确定了自己基本的价值判断。尽管立场是抽签决定的,但是对一个不能选择的立场,我们还是必须确定自己的信念:
第一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复旦一辩: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生命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第一场陈词)
第二场: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
复旦四辩:当艾滋病给人类造成巨大的威胁的时候,它向人类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我们有物质昌盛的时候,人类的精神家园究竟在哪里呢?我们说,我们对这个要有一个价值判断。我们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依归,来修复已经饱经沧桑的精神家园,使他们的生命搏击出生活的健康、理性和美丽,这才能安慰成千上万长眠于地下的艾滋病患者屈死的灵魂,才能启示将接济人类文明火种的子孙后代!(第二场陈词)
第三场:人性本恶
复旦二辩:尽管我们承认人性本恶,但并不意味着人类的前途一片黑暗。人之所以能成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并不因为他白璧无瑕,完美无缺,而在于他有认识自己的勇气,承认人性本恶。人有判断是非的理性,能够扬善抑恶。(第三场陈词)
三场中,第一场我方比较容易确定价值判断,因为立场是正面性的;第二场基本上是一个中性的辩题,也不属太难;困难的是第三场,人性本恶,在这样的一个立场上,如何来确定自己的价值分析,对整个辩论的取胜和队员的心态,有着纲举目张的作用。我们经过仔细分析之后,认为虽然是要讲人性本恶,讲人性中的阴暗面,但是还是要确立起较高的价值判断,我们决定在谈人性本恶的同时,强调教化的作用,突出抑恶扬善。这样就确定我们的价值分析有一定的水平,可以在辩论中进行居高临下的作战。
辩论当然讲究辩论技巧,技巧分为个人技巧和整体技巧。但是所有的技巧只有变成本能的辩论的时候,才是内在化的东西。逻辑、知识、理论、技巧、幽默、机智、材料、推理、表达、反应等等,这一切构成了人们的辩论人格。有了辩论人格,也就有了个人的魅力和风格。这组成了辩论人格的重要部分。辩论的一大部分,是对听众的吸引力,或者说是要征服听众,没有这样一个反应的群体,辩论的效果便不会产生,辩论本身也没有情趣。征服听众有多种方面,理论、陈述、表达均是一端。但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基本力量是辩论队员的个人魅力和风格。个人的魅力和风格只有在进入了“本能辩论”的时候,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1993的的队伍,大致有一个风格的设计,或者说叫“风格主义”。辩论必须是有风格的,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这样既不利于整体的力量的发挥,也不利于队员个人的能力的发展。根据我方队员的基本特点,我们大致有一个风格上的构想:姜丰是“静美”,季翔是“重力”,严嘉是“俏活”,蒋昌建是“儒博”。这些设计基本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也根据一支辩论队搭配的需要。在实际的辩论中,他们很好地表现了自己的风格,显得整个队伍既整齐,又各有千秋。

在辩论中,队员表现出了一定的人格的力度:
剑桥四辩:……第二个问题,我们李光耀总统当初推行道德建设的时候,是不是也同样发展了经济建设,不然哪会有今天丰衣足食的新加坡社会。
复旦四辩:首先指出对方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李光耀是总理而不是总统。(掌声、笑声)我方认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我请问对方一个问题:贫困的社会中有没有道德?(掌声)(第一场自由辩论)
剑桥三辩:对方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为?请对方回答。
复旦三辩: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诗大概就得改成: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两者皆可抛了。(长时间的掌声)(第一场自由辩论)
雪梨二辩:那么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如果一个1—2岁的婴儿被感染,你对他进行性安全教育是必要的吗?
复旦三辩:……至于说到婴儿,当然我们不能进行性安全教育,但是对他的母亲当然要进行教育,这样才能防止艾滋病的母婴传染啊。(掌声)(第二场)
雪梨三辩:那我倒要问对方同学,如果我们今天发明一种可以控制艾滋病的疫苗,那会有什么社会问题呢?
复旦二辩:如果的话,整个巴黎可以装在一个瓶子里,如果人类不存在,艾滋病还有没有啊?(掌声)
复旦三辩:我们不能仅仅让医学来参与!在非洲许多地方,艾滋病已经导致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还要让医学这个“孤舟蓑笠翁”来“独钓寒江雪”吗?(第二场自由辩论)。
台大四辩:我倒想请问对方辩友,在人性本恶之下,我们为什么要法律,为什么要惩治的制度呢?
复旦一辩:对呀,这不正是我方观点嘛!(笑声,掌声)如果人性都是善的,还要法律和规范干什么?(掌声)
辩论辩到这种境界,虽然远不能谈绝顶,但也是很不容易的。我深切地体会到,辩论的胜利是知识的胜利,智慧的胜利,智商的胜利。在整个辩论中,队员的人格的力度是那样的重要。队员的人格,当然不是仅仅在辩论中和在训练中获得的。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有社会的薰染,有个人的耳濡目染,更重要的是个人的修炼。有人问我,怎样才能训练出好的队员,我的回答是:“首先要告诉队员如何做人,因为训练是一时的,而做人是一辈子的。”因为,以滋养一辈子的人格来支撑辩论的话,这才是最有力度和力量的。
三、逻辑之辩
逻辑,是辩论中的核心部分,没有清晰的逻辑设计,遇到一支强大的队伍的时候,是不能战而胜之的。逻辑设计,是一个骨架,本身没有太多的内容,不如理论那样高雅,不如事实那样多样,不如价值那样感人。但它,却是辩论中的灵魂。我方的一辩基本上在每场均承担着说明逻辑设计的任务。因为每一次的逻辑设计均较为复杂,要花不少时间来表述,这样就可能影响一辩本人风格的发挥。有时,一辩往往是在痛苦之中的。但是,为了整体的气势,必须为之。我很内疚的是,有时老师们要强制性地执行,显得面目狰狞。这充分说明了逻辑设计的重要性,实际上是辩论的生命线。
一般人看辩论,不会过多地去分析其中的逻辑设计,但是,对于谙于辩论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看逻辑设计。水平高的评判也是首先注意这个问题。逻辑是骨架,就像造高楼大厦一样,先要有钢骨和架构,然后才能有墙,有层,有装饰,有其他种种设计思想的实现。辩论也一样,先要有骨架,然后才是理论、事实和材料的组合。当然,在分析逻辑关系的时候,也要有理论、事实和价值的参考系,因为逻辑不是凭空而来的,是以对理论、事实和价值的掌握而来的。
我这里讲的是逻辑设计,因为这里有基本的逻辑原则,但是不完全是逻辑原则的反映。因为这种辩论一般情况下讲的逻辑,包括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但是,辩论有时是一种设定的立场,那就要有一点辩论的逻辑,或者说是“诡辩的逻辑”,这可真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了。所以只能说是逻辑设计。关键是自己的立场要能自圆其说,建立一个牢固的防线,固若金汤。同时要分析对方可能的逻辑,设计进攻的路线,分析对方可能的进攻路线,进行防御,这就是逻辑设计的意思。虽说是逻辑设计,但是主要的是一般逻辑原则的运用,万不得已才能使用“设计”。因为,辩论要合情合理,要以理服人,不能单靠诡辩,这样是不能取胜的。
辩题下来之后,辩论队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因为对三个题目的五个方面要进行逻辑设计,这很繁重。那几天,大家均患了逻辑病。每天在想“逻辑设计”。整天围坐一圈,讨论逻辑设计。从一个点开始,画逻辑的圈,什么地方画不圆了再寻找新的点,再画,直到画圆为止。有时,今天画正方的逻辑的圆,明天就画反方的逻辑的圆。这是一种痛苦,不断地换脑子,洗脑子,如果不这样,就会跟不上讨论。有时,如坠云里雾里,自己也弄不清是在讨论正方还是反方。好在大家集思广益,确定了三场辩论五方面的逻辑设计。
四、幽默之竞
辩论中很重要的一点,或者说新加坡这种形式的辩论,要求人们在辩论中有较敏感的幽默神经。辩论,一是要说理,要“理”来“理”去,二是要有说服力,征服评判,征服听众,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幽默,要“幽”来“幽”去。在辩论中,有没有幽默,大不一样。幽默有几大好处:一是可以鲜明地表达你的观点,可以使大家在一种舒畅的心情中认同你的观点;二是可以营造场上的气氛,获得优势,使观众倾向于自己这一方;三是可以给对方产生压力,一旦一个幽默发生了效应,场内的气氛就会转化,转化到对我方有利的一边来,这样对方就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紧张。一般来说,在场上,队员经常发生这样的问题,如果对方在幽默方面得到的掌声超过了自己,就会有心理上的压力,就会觉得整个士气有所低落,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很可能就会打不起精神来;四是可以给自己一方鼓劲,如果在辩论中有不少幽默获得了效果,自己的情绪也会高涨,会越战越勇,越战越精。一般在辩论中,大家均是力图运用幽默的。1988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把这种战术称为“幽默炸弹”。每次上场,个人均要带一些“幽默炸弹”,来轮番“轰炸”。
这次辩论中,应该说,队员在幽默战术的运用上是成功的,大家的幽默神经是灵敏的。在场上,往往能在这个方面取得主动,赢得场上的观众。观众往往被队员的幽默所征服。

他们说的一些话,可以说非常精彩:
复旦三辩:请大家想一想,看暴力片、色情片,是从来没有什么公开倡导和鼓励的,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趋之若鹜呢?(掌声、笑声)(第三场陈词)
复旦四辩:在评选模范丈夫时,你能告诉我:“这个模范丈夫本性是好的,就是经不起美色的诱惑”吗?(掌声、笑声)(第二场自由辩论)
复旦一辩:要知道医学这个狭小的概念是装不下艾滋病这个“世纪恶魔”的,对方辩友,请千万不要让大象在茶杯里洗澡。(第二场陈词)
复旦二辩:在医院里发现的就都是医学问题吗?在医院捡到别人丢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就成了医学问题喽?(掌声、笑声)(第二场自由辩论)
幽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许多书都谈幽默,似乎有许多的理论,但是从书本上学到幽默的人是很少的。幽默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反映。我总觉得,幽默是来自人对一种事物的高超的把握,是对一种知识的随心所欲的驾驭,是对一种材料的透彻的认识。只有你觉得自己在一个方面的把握绝对高于对方的把握,你就有了幽默的可能。另外,幽默要与一定的场景结合起来,要了解人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历史、社会、文化、风土、时事等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有时可以取材于大家熟悉的事情,如地名、歌名、人名或者什么掌故、材料等等。如:
复旦四辩:我们多次问对方,善花里如何结出恶果,对方说要浇水,要施肥呀。那我就不懂了,大家都承蒙这个阳光雨露的话,为何有那么多的罪行横遍这个世界呢?难道这个水、那个肥还情有独钟吗?为何要跟恶的人做一个潇洒的“吻别”呢?(掌声、笑声)(第三场陈词)
这里取了著名的香港歌星张学友的一首流行歌曲的歌名。更深一层的背景是:在第三场比赛开始的时候,台湾大学队的四辩在试音的时候,提出要给大家唱一首《吻别》,也是为了拉一点观众,或者说做“秀”吧。但是,主持人说时间不够,没有让他唱。这里我方四辩运用了对方想要告诉大家的一个意境来做这个幽默,同时也调动了大家熟悉的东西,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复旦三辩:日本可算是富甲天下了吧?但是政坛丑闻却不绝于耳。竹下登被贿赂蹬下了台,宇野宗佑被美色诱下了水,而金丸信呢?终究未能取信于民。(掌声,笑声)(第一场陈词)
这里运用了时事中的材料,也正好是日本政坛风云震惊世界的时候,大家均很熟悉,但对日本政治中这些现象感到不可谓不了解,报纸上也渲染得厉害。讲了以后,大家有一种共鸣。再加上巧妙地把日本政治家的名字中的字用谐音与政治丑闻联系起来,使人觉得耳目一新:还可以这样来玩文字游戏。另外,深层的历史背景是:东南亚国家对日本感情上有障碍,主要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给东南亚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谈谈日本的弊端容易赢得观众。88年时,我方在反驳对方赞扬日本的论述时,也曾说过:“日本不仅没有抵御西方歪风,反而带来了东洋歪风。”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