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共租赁组屋的马来/穆斯林家庭更喜欢“抱团取暖”?

2023年07月11日   •   4446次阅读

今年三月,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在预算辩论中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即通过扩展Project Dian@M3的覆蓋范围,向居住在公共租赁组屋的马来/穆斯林家庭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这一举措旨在确保这些家庭能够充分享受到社区和文化资源,同时也旨在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和发展。

2021年起,Project Dian@M3开始运作,旨在与国家和社区的多个教育、就业、社会支持和健康计划建立紧密联系,为居住在公共租赁组屋的家庭提供全面支持。在过去的试点阶段,Project Dian@M3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为250个马来/穆斯林公共租赁住户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援助。出于对这一成功经验的认可,政府决定将项目扩大至额外的500个家庭,以进一步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和覆蓋范围。

除了Project Dian@M3之外,政府还引入了各种项目和政策,以支持租赁组屋居民的家庭。例如,不要怕儿童俱乐部(Tak Takut Kids Club)和Project Hills等社区组织通过多种方式为这些居民提供支持和资源。

毫无疑问,政府已经投入大量资源来提升社会中低收入群体的福祉。然而,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政策研究所(IPS)闭门圆桌讨论系列中,有关影响马来/穆斯林社区的问题的反馈显示,对于帮助公共租赁组屋居民的讨论,我们常常会忽视一个关键的群体,那就是公共租赁组屋居民自身。

组屋居民为什么能自给自足?

大众对于公共租赁组屋居民的叙事,常常会将这一群体描绘成无助或缺乏主动性。然而,研究表明,那些来自低收入背景的人们一旦得到适当的引导和资源支持,就能展现出令人惊讶的韧性和能力。

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学者发现,尽管新加坡的低收入母亲们在去年经历了新冠疫情的高峰期,但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保持稳定。这一现象可以归功于她们在面对疫情压力时所展现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以及政府的财政补助所提供的支持。

除了政府机构和社区服务组织的援助,我们获得的反馈显示,公共租赁组屋居民之间的互助也是重要的支持来源。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政策研究所的讨论中,参与者们一致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帮助来自彼此,尤其是来自他们最亲近的邻居。举例来说,居住在公共租赁组屋的年轻父母们信任并依赖他们的邻居,当他们离开时,邻居们愿意帮助照顾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公共租赁住房居民构建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社群。

在马来/穆斯林社群中,我们也能在其他情况下观察到社交网络作为一种支持体系在各个群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倾向于依赖他们所处的社交圈子来获取支持和帮助。

根据2021年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RSIS)进行的一项研究,该研究调查了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在新冠疫情封锁期间获取资源和支持的情况。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族群,马来族受访者更普遍地向政府和非政府组织(NGOs)寻求各种形式的支持。研究的作者认为,这一现象是因为马来社群更倾向于通过朋友、邻居、家人和非正式社交网络获取额外的支持。

毕竟,相比于通过正式途径寻求帮助,人们向邻居寻求帮助有时是一种更为便捷的选择。以向邻居求助为例,申请人只需简单地与邻居交谈,无需填写冗长的申请表格或提供繁琐的文件证明。

援助过度为什么对居民有害无益?

毋庸置疑,任何组织机构提供支持都是善意之举。然而,在我们的讨论会上,参与者们也指出了一些服务方面的重复现象,比如不同机构提供类似的物品,从而导致公共租赁组屋居民过度获取相同类型的食品杂货。这种情况可能引发居民们产生一种习得性无助感,即他们逐渐不再尝试主动争取其他类型的支持或资源。因为这种重复性的支持提供可能使居民们失去了尝试的动力。

据研究表明,过度的援助可能削弱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自主能力。当受助者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大量援助时,他们会逐渐形成依赖他人的心态。受益者们会认为情况变得如此复杂,以至于无论他们如何努力,都无法有效解决问题或取得进展。因此,他们产生了一种无助感,以至于无法自主地采取行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最终,他们变得越来越依赖外部支持,缺乏采取个人行动来改善自己状况的动力。由于长期以来仰赖他人的援助,他们难以从租赁组屋系统中脱身,从而对自身的社会流动性产生了负面影响,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面临难以实现社会上升或提高自身经济状况的困境。

我们为什么强调求人不如求己?

尽管如此,这并非意味着我们应该中止对居住在公共租赁组屋的马来/穆斯林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相反,更为重要的是鼓励这些租赁房屋居民调动一切可用的资源,积极寻求自身的解决方案。

这正是自给自足社区理念得以有效实践的地方。按照惯例,大多数旨在扶持弱势社群的计划和政策都是由"外部人士"制定的,他们根据对社群的有限了解评估需求,并提出他们认为必要的"解决方案"。这些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决策者确定了社会这一群体所需的资源,并指导他们如何利用这些资源。然而,现在的观念已经发生变化。

在这里提出的是一种重新调整焦点的观点,即将关注点转向租赁组屋居民自己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方案、利用自身资源,而不是依赖于“外部人士”的指导和支持。

以2020年新加坡国家政策研究所的一份报告为例,该报告讲述了一个社区如何共同解决一宗儿童虐待案件的故事。这起案件中,非营利组织彼岸社会服务(Beyond Social Services)向邻居们发出了警报,随后邻居们自愿照顾这名儿童,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尽管该案件已向相关部门报告,然而正是由于邻居们的行动,这名儿童才无需被移交至专门机构,同时也确保了他不会陷入社会边缘化的境地。

我们还可以观察其他的例子,比如Jumaat倡议。在新加坡义顺的低收入社区,一群志愿者在一个未受管理的空地下维护着一架货架,上面摆满了杂货。货架上还放着一块标语,鼓励居民不仅满足自身需求,也尽力奉献一份力量。爱伊赫桑社会发展中心(Al-Ihsan Social Development Centre)是一个非正式组织,主要由食品外送员组成,他们在坎贝拉和三巴旺地区积极活动。该组织经常动员成员为租赁住房居民提供援助。

透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亲眼见证援助提供者如何创建一种自由和独立的环境,以支持这种自发倡议,使居民能够充分展现个人的创造力和自主决策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当租赁组屋的居民获得共同努力改善自身状况的机会时,他们会意识到自己有能力为改善生活作出个人的贡献,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帮助的对象。认可和肯定这些个人的优势也是消除对租赁组屋居民偏见的一种方式。

我们不应低估租赁组屋居民依靠自身努力改善生活的潜力。通过更具针对性的援助,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掘和利用居民的才能与潜力,使他们在社区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自身的长处,也能为塑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Shamsuri Juhari博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员。

Jeanne Tan是该研究所的研究助理。

文章来源:IPS Commons,2023年4月20日,星期二

作者:Shamsuri Juhari & Jeanne Tan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内容来自于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官方机构观点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3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379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6498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