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有许多文化习俗,反映出印度人对年长者和位尊者的敬重。从见面时如何打招呼,到问候时的体态、坐姿,以至待客之道,都有讲究。
Namaste
这是一种双手合十的见面礼仪。无论遇到何人,都要低头垂目,并在胸前合掌。这个传统出于印度的精神信仰,即灵魂是不变的,且所有灵魂均为一体。所以当合掌并低头时,等于是“我的灵魂向你的灵魂鞠躬致意”。直至今日,印度人仍保留这个传统。
鞠躬触脚
遇到比自己年长的人,要恭敬地鞠躬,通常也会触摸他们的脚。年长者被视为拥有更多经验和智慧的人,因此小辈鞠躬触摸年长者的脚,以洁净对方走了更长的人生路而蒙尘的双脚。作为回报,长者会轻按小辈的头给予祝福。
这种仪式在印度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在北部,小辈通常会鞠躬并触摸年长者的脚,即使彼此间非亲非故。不过,女性的话,只有已婚妇女会摸长者的脚。在南部,男人一般会向父母或其他年长亲戚行俯卧礼,双手伸向长辈,双脚向后伸展。
脚往哪放?
在印度的许多地方,人们在坐下或躺下时,双脚不能朝向长辈,以示尊重。
不叫名字
在印度有一种迷信,如果你叫唤一个人的名字太多次,他的寿命会缩短。这似乎就是为何印度人几乎从不说出长辈的名字,妻子也不叫丈夫的名字,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昵称,这样真正的名字就不会被“滥用”。在一些地区,新娘来到夫家后会得到一个新名字,这可能也是基于同样的信念。
关于烟酒
印度传统道德认为抽烟和饮酒是恶习,应该避免。也许正因如此,儿女一般不会在父母或其他长辈面前抽烟或喝酒。而中产阶级的父母,即便孩子已长大,也会避免在子女面前做反面示范。然而,这种传统已不复存在,现在两代人会经常一起聚会,一起喝酒。
餐桌礼仪
印度妇女的传统核心角色是在厨房里,她们会先伺候家中所有男人和孩子,之后才坐下来吃饭。这当中有几种说法,一是印度人吃饭时一般不用左手,端菜的同时还要用同一只手的手指抓饭吃,非常不便。一是地方不大,无法全家一起吃饭。随着大家庭式微,其中许多做法已成为过去。
盐、辣椒、腌菜
在印度一些地方,用餐时习惯把食物放在香蕉叶或其他叶片上。首先放在叶片边上的是盐、辣椒、腌菜或一片柠檬和一些甜食。这些象征着生活的各种滋味。之后,才会放上主食。
Atithi Devo Bhava
意思是“客人就是上帝”,这种信念标志着印度东道主的热情好客。Atithi 或客人是不期而至的人,想待多久就待多久。主人必须照顾他们的需要并提供最好的住宿,同时也必须以真心对待客人。每当有客人来访,被视为幸福的时刻。
尤其在屠妖节等节日,Atithi Devo Bhava 就更需要了。尽管如今多数人都会先通知后才上门,但在过去,互通信息非常困难,所以须做好随时接待客人的准备。而且上门是客,不分种姓、肤色或信仰,都须同等对待。
印度女性配饰的意涵
吉祥痣

印度女性在额头中央点的一个圆点,称为吉祥痣 (bindhi)。话说在古印度雅利安人时代,男子娶妻时会用剑从新娘额上取下少许鲜血,象征新娘有成为武士之妻的勇气。虽然这个习俗已消失,但在额头留下小红点还是被视为这个古老传统的延续。红色也成了婚姻的象征。
红色象征力量,也代表爱和好兆头。传统上,红色被视为神明给予信众的祝福。不过现代印度女性,会用不同颜色的吉祥痣配衬衣服颜色。
在印度南部,女性必须点吉祥痣,而在印度其他地方,只有已婚妇才能点代表婚姻吉祥的红色吉祥痣。一些十分传统的家庭,不允许寡妇点吉祥痣。在服丧期间,家中女性也不点吉祥痣。
脚趾环

已婚妇必须戴上脚趾环,还有行走时会叮当作响的脚链。在北部,已婚妇还会在头发中央的发界涂上一种红色染料。在东部,女性会戴上红色手镯表示已婚。
鼻环

在印度,一旦出嫁就要在鼻上穿个鼻环,象征男人对她的“拥有权”。北部妇女佩戴的是金鼻环,有些鼻环还会有一条链子连到耳上,南部妇女则用小小的鼻钉代替,上面镶钻或镶金。
(作者:Sukanya Pushkarna(印度妇女协会前会长);部分资料取自《印度文化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