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有許多文化習俗,反映出印度人對年長者和位尊者的敬重。從見面時如何打招呼,到問候時的體態、坐姿,以至待客之道,都有講究。
Namaste
這是一種雙手合十的見面禮儀。無論遇到何人,都要低頭垂目,並在胸前合掌。這個傳統出於印度的精神信仰,即靈魂是不變的,且所有靈魂均為一體。所以當合掌並低頭時,等於是「我的靈魂向你的靈魂鞠躬致意」。直至今日,印度人仍保留這個傳統。
鞠躬觸腳
遇到比自己年長的人,要恭敬地鞠躬,通常也會觸摸他們的腳。年長者被視為擁有更多經驗和智慧的人,因此小輩鞠躬觸摸年長者的腳,以潔凈對方走了更長的人生路而蒙塵的雙腳。作為回報,長者會輕按小輩的頭給予祝福。
這種儀式在印度不同地區有所不同。在北部,小輩通常會鞠躬並觸摸年長者的腳,即使彼此間非親非故。不過,女性的話,只有已婚婦女會摸長者的腳。在南部,男人一般會向父母或其他年長親戚行俯臥禮,雙手伸向長輩,雙腳向後伸展。
腳往哪放?
在印度的許多地方,人們在坐下或躺下時,雙腳不能朝向長輩,以示尊重。
不叫名字
在印度有一種迷信,如果你叫喚一個人的名字太多次,他的壽命會縮短。這似乎就是為何印度人幾乎從不說出長輩的名字,妻子也不叫丈夫的名字,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暱稱,這樣真正的名字就不會被「濫用」。在一些地區,新娘來到夫家後會得到一個新名字,這可能也是基於同樣的信念。
關於菸酒
印度傳統道德認為抽菸和飲酒是惡習,應該避免。也許正因如此,兒女一般不會在父母或其他長輩面前抽菸或喝酒。而中產階級的父母,即便孩子已長大,也會避免在子女面前做反面示範。然而,這種傳統已不復存在,現在兩代人會經常一起聚會,一起喝酒。
餐桌禮儀
印度婦女的傳統核心角色是在廚房裡,她們會先伺候家中所有男人和孩子,之後才坐下來吃飯。這當中有幾種說法,一是印度人吃飯時一般不用左手,端菜的同時還要用同一隻手的手指抓飯吃,非常不便。一是地方不大,無法全家一起吃飯。隨著大家庭式微,其中許多做法已成為過去。
鹽、辣椒、腌菜
在印度一些地方,用餐時習慣把食物放在香蕉葉或其他葉片上。首先放在葉片邊上的是鹽、辣椒、腌菜或一片檸檬和一些甜食。這些象徵著生活的各種滋味。之後,才會放上主食。
Atithi Devo Bhava
意思是「客人就是上帝」,這種信念標誌著印度東道主的熱情好客。Atithi 或客人是不期而至的人,想待多久就待多久。主人必須照顧他們的需要並提供最好的住宿,同時也必須以真心對待客人。每當有客人來訪,被視為幸福的時刻。
尤其在屠妖節等節日,Atithi Devo Bhava 就更需要了。儘管如今多數人都會先通知後才上門,但在過去,互通信息非常困難,所以須做好隨時接待客人的準備。而且上門是客,不分種姓、膚色或信仰,都須同等對待。
印度女性配飾的意涵
吉祥痣

印度女性在額頭中央點的一個圓點,稱為吉祥痣 (bindhi)。話說在古印度雅利安人時代,男子娶妻時會用劍從新娘額上取下少許鮮血,象徵新娘有成為武士之妻的勇氣。雖然這個習俗已消失,但在額頭留下小紅點還是被視為這個古老傳統的延續。紅色也成了婚姻的象徵。
紅色象徵力量,也代表愛和好兆頭。傳統上,紅色被視為神明給予信眾的祝福。不過現代印度女性,會用不同顏色的吉祥痣配襯衣服顏色。
在印度南部,女性必須點吉祥痣,而在印度其他地方,只有已婚婦才能點代表婚姻吉祥的紅色吉祥痣。一些十分傳統的家庭,不允許寡婦點吉祥痣。在服喪期間,家中女性也不點吉祥痣。
腳趾環

已婚婦必須戴上腳趾環,還有行走時會叮噹作響的腳鏈。在北部,已婚婦還會在頭髮中央的發界塗上一種紅色染料。在東部,女性會戴上紅色手鐲表示已婚。
鼻環

在印度,一旦出嫁就要在鼻上穿個鼻環,象徵男人對她的「擁有權」。北部婦女佩戴的是金鼻環,有些鼻環還會有一條鏈子連到耳上,南部婦女則用小小的鼻釘代替,上面鑲鑽或鑲金。
(作者:Sukanya Pushkarna(印度婦女協會前會長);部分資料取自《印度文化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