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 随着都市农业的兴起,一群敢于创新的新加坡青年正在转变传统农业模式。三年前,谭光胜与朋友投资百万元,将组屋多层停车场的顶层空间改造为农场,成功在都市中开辟了一片绿色天地。
由Tomato Town经营的这三个顶层农场,其中两个已经投入生产,每月可生产约1000公斤的新鲜蔬菜,包括罗勒叶、羽衣甘蓝和苋菜等,这些蔬菜不仅供应给餐馆,也进入了超市的货架。

谭光胜,一位33岁的补习中心经营者,与其他合伙人——有的来自半导体领域,有的从事餐饮业——共同开启了这段农业创业之旅。他们之所以敢于尝试,源于在City Sprouts社区农场成功试种的经历。2021年,他们租用了旧达善中学的温室,测试了从日本引进的直立式水耕种植技术。
从一个75平方米的温室,到如今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商业农场,谭光胜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表示:“没有试验的空间,我们也不敢扩大规模。”他强调了社区农场提供的试验空间对于他们成功的重要性。
社区农场不仅是商业农场业者的试验平台,也为那些从未想过成为全职农夫的年轻人提供了机会。2022年初,24岁的宇航工程专业学生张志铭在大学附近租下商业建筑顶层,建立了自己的温室。他计划在毕业后给自己两年时间,尝试成为一名全职农夫,为新加坡的粮食保障做出贡献。

张志铭从小对蔬菜有着特别的喜爱,对有机蔬菜情有独钟。在国民服役期间,他广泛阅读相关研究,并在退伍后获得父母的支持,开始了自己的农业探索。他在City Sprouts租下温室,引进了荷兰的专业气根种植系统,最终开设了自己的农场。
社区农场提供的农夫市集等平台,让张志铭发现了市场对他种植的蔬菜的需求,并遇见了现在的投资者。他创立的Straits Agriculture目前每月出产约100公斤蔬菜,未来他希望将产量提升至每月至少500公斤。
新加坡近年来不断增加社区农耕空间,如City Sprouts、裕乐园和裕华农光实验室等,为农业创新和青年农夫提供了更多机会。这些平台不仅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也为新加坡的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农夫投身于都市农业,新加坡的农业领域正迎来一场创新革命。这些青年农夫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们对农业的热爱和执着,也为新加坡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