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 隨著都市農業的興起,一群敢於創新的新加坡青年正在轉變傳統農業模式。三年前,譚光勝與朋友投資百萬元,將組屋多層停車場的頂層空間改造為農場,成功在都市中開闢了一片綠色天地。
由Tomato Town經營的這三個頂層農場,其中兩個已經投入生產,每月可生產約1000公斤的新鮮蔬菜,包括羅勒葉、羽衣甘藍和莧菜等,這些蔬菜不僅供應給餐館,也進入了超市的貨架。

譚光勝,一位33歲的補習中心經營者,與其他合伙人——有的來自半導體領域,有的從事餐飲業——共同開啟了這段農業創業之旅。他們之所以敢於嘗試,源於在City Sprouts社區農場成功試種的經歷。2021年,他們租用了舊達善中學的溫室,測試了從日本引進的直立式水耕種植技術。
從一個75平方米的溫室,到如今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的商業農場,譚光勝在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表示:「沒有試驗的空間,我們也不敢擴大規模。」他強調了社區農場提供的試驗空間對於他們成功的重要性。
社區農場不僅是商業農場業者的試驗平台,也為那些從未想過成為全職農夫的年輕人提供了機會。2022年初,24歲的宇航工程專業學生張志銘在大學附近租下商業建築頂層,建立了自己的溫室。他計劃在畢業後給自己兩年時間,嘗試成為一名全職農夫,為新加坡的糧食保障做出貢獻。

張志銘從小對蔬菜有著特別的喜愛,對有機蔬菜情有獨鍾。在國民服役期間,他廣泛閱讀相關研究,並在退伍後獲得父母的支持,開始了自己的農業探索。他在City Sprouts租下溫室,引進了荷蘭的專業氣根種植系統,最終開設了自己的農場。
社區農場提供的農夫市集等平台,讓張志銘發現了市場對他種植的蔬菜的需求,並遇見了現在的投資者。他創立的Straits Agriculture目前每月出產約100公斤蔬菜,未來他希望將產量提升至每月至少500公斤。
新加坡近年來不斷增加社區農耕空間,如City Sprouts、裕樂園和裕華農光實驗室等,為農業創新和青年農夫提供了更多機會。這些平台不僅促進了農業技術的發展,也為新加坡的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年農夫投身於都市農業,新加坡的農業領域正迎來一場創新革命。這些青年農夫的故事,不僅展現了他們對農業的熱愛和執著,也為新加坡的綠色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