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要提到新加坡发展到今天的一大法宝——“实用主义”了。
从实用主义出发,新加坡本地人往往在接受教育时更倾向于选择以上高薪专业就读。所以,尽管本地两大高校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在亚洲数一数二,但是其热门专业里往往挤了很多的新加坡本地人,其他的冷门专业就很少有本地人问津。
于是也就造成了本地人不具备应有的技能去从事很多需要专业知识的行业这一现象。

有些“低端”工作,本地人不愿意做;有一些“高端”工作,本地人又做不了。更要命的是,在吃苦耐劳这一方面,新加坡人总体上表现不佳。
有人可能会不同意这一点,毕竟,2010年,新加坡人平均每周工作46.3小时;2018年,新加坡员工的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44.9小时,依然成功位居全球工作最努力的国家之一。

君不见,这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工作时间中,有多少是为了混工资的无意义加班?
Facebook上陆陆续续一直能看到某些网友发布的内容,观点的大致内容是:一些新加坡人没工作,不是外国人的错,而是因为新加坡人自身就很懒惰。

当然,这也可能只是部分人的观点。但是本地人工作懒散这个问题,雇主反映,外国人反映,有的新加坡本地人也有反映。
2017年7月,新加坡本地艺人庄米雪在Facebook发帖,指责新加坡人不为工作感到自豪,只是应付差事。

庄米雪在帖文中提到了自己的经历进行现身说法:曾有一家后期公司差点毁掉了她的作品,导致媒体发布会上呈现出的作品声音变调、颜色也不对,这对作品宣传效果非常不利。
另外,她也透露自己接触过偷工减料的室内设计公司,导致她的房子“墙上瓷砖都可以被撕下来”,墙上也散发污水臭味,“因为他们懒得将水管封起来” 。
“我们(指新加坡人)有很多潜力,变得特别、引领潮流、成为领袖、在特定领域可以做得很好。”
在庄米雪看来,新加坡人受教育程度高、还能熟练使用双语、经常去全球各地游玩长见识,不需要担心战争、饥荒、天灾、政治动荡、枪支泛滥和毒品等等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所以她不能理解,为什么新加坡人对工作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
想必这篇帖文也引起了许多雇主们的共鸣:新加坡人,想要雇你们真的太不容易了!

疫情在新加坡爆发以来,新加坡本地人不断向政府投诉,说外国人抢占了本地人就业空间,新加坡政府于是在一年内三次提高外国准最低薪资门槛;缩减SP发放配额……一套组合拳打得外国人猝不及防。

只是,一味通过政策保护本地人就业,或许并不是最优解决办法。很多时候,新加坡本地人真的被保护得太好,工作得太舒服了,以至于失去了危机意识。
如今,只是在新加坡这块土地上求职,还要仰仗政府出台的本地人就业保护政策,若是将新加坡本地人置于全球的残酷就业市场中,他们又有何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
这场疫情是全人类的灾难,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让数以万计的本地人失去了工作。
同时,它却也给本地人更多机会和时间去思考,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究竟该何去何从,究竟该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竞争力,让自己德以配位,能够理智气壮地说出自己的高薪要求。
唯有想明白这一点并做出改变,本地人才真的配得上新加坡的“贵”。
资料来源:
1. 欧洲时报网:移民必看:全球工资排行榜哪个国家工资水平高?
2. The Straits Times:Forum:Are S’poreans pricing themselves out of employment market?
3. 维基百科:各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列表
4. 维基百科:各国最低工资列表
5. 新加坡红蚂蚁:亚太区年轻人的事业梦想,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幻灭成泡沫
6. 新浪财经:调查显示:新加坡企业削减人力成本对抗疫情冲击
7. 时代财智:贸易放缓 狮城就业市场吹冷风
8. 关键评论:全球化之下的新加坡贫富差距:若民众无法分沾利益,社会将趋向分裂
9. 央视:新加坡发布工资指导原则力保就业
10. 路透社:高工资给新加坡经济亮起红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