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就要提到新加坡發展到今天的一大法寶——「實用主義」了。
從實用主義出發,新加坡本地人往往在接受教育時更傾向於選擇以上高薪專業就讀。所以,儘管本地兩大高校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南洋理工大學在亞洲數一數二,但是其熱門專業里往往擠了很多的新加坡本地人,其他的冷門專業就很少有本地人問津。
於是也就造成了本地人不具備應有的技能去從事很多需要專業知識的行業這一現象。

有些「低端」工作,本地人不願意做;有一些「高端」工作,本地人又做不了。更要命的是,在吃苦耐勞這一方面,新加坡人總體上表現不佳。
有人可能會不同意這一點,畢竟,2010年,新加坡人平均每周工作46.3小時;2018年,新加坡員工的平均每周工作時間為44.9小時,依然成功位居全球工作最努力的國家之一。

君不見,這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工作時間中,有多少是為了混工資的無意義加班?
Facebook上陸陸續續一直能看到某些網友發布的內容,觀點的大致內容是:一些新加坡人沒工作,不是外國人的錯,而是因為新加坡人自身就很懶惰。

當然,這也可能只是部分人的觀點。但是本地人工作懶散這個問題,僱主反映,外國人反映,有的新加坡本地人也有反映。
2017年7月,新加坡本地藝人莊米雪在Facebook發帖,指責新加坡人不為工作感到自豪,只是應付差事。

莊米雪在帖文中提到了自己的經歷進行現身說法:曾有一家後期公司差點毀掉了她的作品,導致媒體發布會上呈現出的作品聲音變調、顏色也不對,這對作品宣傳效果非常不利。
另外,她也透露自己接觸過偷工減料的室內設計公司,導致她的房子「牆上瓷磚都可以被撕下來」,牆上也散發污水臭味,「因為他們懶得將水管封起來」 。
「我們(指新加坡人)有很多潛力,變得特別、引領潮流、成為領袖、在特定領域可以做得很好。」
在莊米雪看來,新加坡人受教育程度高、還能熟練使用雙語、經常去全球各地遊玩長見識,不需要擔心戰爭、饑荒、天災、政治動盪、槍枝泛濫和毒品等等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
所以她不能理解,為什麼新加坡人對工作是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
想必這篇帖文也引起了許多僱主們的共鳴:新加坡人,想要雇你們真的太不容易了!

疫情在新加坡爆發以來,新加坡本地人不斷向政府投訴,說外國人搶占了本地人就業空間,新加坡政府於是在一年內三次提高外國准最低薪資門檻;縮減SP發放配額……一套組合拳打得外國人猝不及防。

只是,一味通過政策保護本地人就業,或許並不是最優解決辦法。很多時候,新加坡本地人真的被保護得太好,工作得太舒服了,以至於失去了危機意識。
如今,只是在新加坡這塊土地上求職,還要仰仗政府出台的本地人就業保護政策,若是將新加坡本地人置於全球的殘酷就業市場中,他們又有何競爭力立於不敗之地?
這場疫情是全人類的災難,為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讓數以萬計的本地人失去了工作。
同時,它卻也給本地人更多機會和時間去思考,自己在就業市場中究竟該何去何從,究竟該如何才能獲得更多的競爭力,讓自己德以配位,能夠理智氣壯地說出自己的高薪要求。
唯有想明白這一點並做出改變,本地人才真的配得上新加坡的「貴」。
資料來源:
1. 歐洲時報網:移民必看:全球工資排行榜哪個國家工資水平高?
2. The Straits Times:Forum:Are S』poreans pricing themselves out of employment market?
3. 維基百科:各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列表
4. 維基百科:各國最低工資列表
5. 新加坡紅螞蟻:亞太區年輕人的事業夢想,被突如其來的疫情幻滅成泡沫
6. 新浪財經:調查顯示:新加坡企業削減人力成本對抗疫情衝擊
7. 時代財智:貿易放緩 獅城就業市場吹冷風
8. 關鍵評論:全球化之下的新加坡貧富差距:若民眾無法分沾利益,社會將趨向分裂
9. 央視:新加坡發布工資指導原則力保就業
10. 路透社:高工資給新加坡經濟亮起紅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