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貴」一向眾所周知。
2020年3月,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集團旗下的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c Intellihence Unit)執行的《2020年全球生活成本調查報告》(Worldwide Cost of Living 2020)發布,新加坡名列「全球生活成本最高城市」第一名。

這已經是新加坡連續第七年獲得「全球最貴城市」稱號了。
然而,新加坡的「貴」除了體現在生活成本的方方面面,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卻經常為大眾所忽視。
而這一點,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
01. 新加坡最「貴」的是什麼?
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情況在世界上的排名一定會受到各個國家的關注。人均國民總收入是一個國家的最近一年的收入除以人口的價值,反映了一個國家公民的平均收入。
排名越高,通常意味著該國家的經濟發展變得越好,畢竟當下時代各個國家之間的競爭都是通過經濟發展來體現的。

新加坡雖然是一個熱帶島國,但是它的經濟發展可謂是個奇蹟。所以在公布答案之前,先來看看新加坡的人均收入情況:
2014年,新加坡人均國民總收入在55150美元左右,世界排名第七位;2015年,新加坡國民總收入波動不大,在世界排名也是第七位。
後面幾年的發展當中,新加坡的國民總收入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排名狀況也一直都是世界前十位。
根據維基百科的統計,這一數字在2018年已攀升至58770美金,新加坡與澳門成為唯二入榜人均國民總收入前十的亞洲國家。

收入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排得上名,新加坡人的工資一定很高吧?
是的。由國際勞工組織發布的《2018/2019全球工資報告》顯示:新加坡的月工資在全球排名第七,月薪約為3974美金,年薪約為47691美金。
這並不是一家之言。據新加坡招聘網站Payscale11月的數據顯示,過去十二個月里,新加坡人的平均工資為53000美金。
但早在6月25日,總部位於美國的管理諮詢公司光輝國際公布的調查就發現,全球多達73%的企業預測營收將因新冠疫情出現下滑。
參與調查的新加坡公司當中,有72%預期疫情將導致營收下滑,許多公司計劃裁員、減薪或採取各種方式削減人力成本。
所以,哪怕是在疫情對經濟產生巨大衝擊以至於許多企業紛紛採取降薪等措施縮減人力成本的情況下,新加坡人的年平均工資依然達到了53000美金。
如果把這個數字放到全世界來看,則這樣的工資水平可以說是全世界人民平均工資水平的2.7倍左右,不可謂不高。

當然,只看平均收入與平均工資水平或許有失偏頗,其實衡量國民整體工資水平的還有一個較為可信的數據,就是最低工資。
新加坡作為全球最富裕經濟體之一,卻是少數仍未有最低工資法例的國家。今年的新加坡大選中,備受關注的就是工人黨議員林志蔚提出的《制定最低薪資標準》的議題。
林志蔚對提出的最低工資制度的概念進行解釋,並呼籲政府把1300新幣設定為最低工資標準。之後1在國會之上,反對黨領袖、阿裕尼集選區議員畢丹星再次建議,政府應該以1300新為基準,設立最低薪資制度。
那我們就姑且以1300新幣為一個比較的基準,1300新幣約合967.72美金,也就是年最低工資水平為11611美金。
根據維基百科的全球最低工資水平數據,11611美金的年最低工資水平高於香港,大致與西班牙持平,在全球範圍內排名也不低。

對普通的新加坡「打工人」來說,這樣的高工資自然是喜聞樂見,但對於僱主來說,這個數據似乎就不是那麼地受人待見。
原因顯而易見:過高的人力成本其實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僱主們在新加坡的擴張,甚至有可能導致入不敷出,最終倒閉。
這絕不是在危言聳聽:2016年8月,有機食品連鎖店SaladStop的老闆Adrien Desbaillets決定放緩在新加坡的擴張步伐,因為過高的薪資擠壓了利潤率;2019年5月,據央視網報道,因為人力成本過高,新加坡的一家百年華人牛肉麵館歇業……
這樣的案例成百上千,媒體曝出的只是一小部分,可以說,每段時間都有商家因為負擔不起新加坡過高的人力成本而選擇離開。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新興亞洲高級分析師Trinh Nguyen指出:工資成本壓力給新加坡經濟衰退亮起了警示燈。
目前新加坡工資成本占國內生產總值的大約43%,雖然低於全球均值55%,但已經達到1985、1997和2001年歷次經濟衰退之前的水平。最主要的問題在於,高工資增加了企業成本,會壓縮企業利潤率,也會降低出口商的競爭力。
大概許多人都萬萬不會想到,新加坡最貴的,竟然是「人」。

02. "貴"氣不足
哲學家黑格爾有言:存在是有原因的。
新加坡的人力成本如此之高,卻還有無數的企業和商家前赴後繼來到這個國度發展,並且願意為雇員提供不菲的薪資。
只是,僱主們在選擇不同身份的雇員時的反應,卻又是出乎許多人的意料。

以一家在新加坡開設分公司的英國公司為例。僱主如果選擇英國籍的雇員,將其委派到新加坡進行工作,則需要考慮准證事宜、出國工作津貼,並需要以英國的工資標準為其發放薪資。
根據統計,過去十二個月里,英國人的平均工資為36611英鎊,約合65000美金。
同等條件下,如果僱主選擇新加坡PR或是公民身份的雇員,則無需考慮這麼多,且只需要支付新加坡標準的53000美金。
任誰來算這筆帳,都是僱傭新加坡本地人更為划算。

但英國的僱主們還真就不這麼想。新加坡英國商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英國公司反而更樂於以高薪僱傭英國人在新工作。
按理說,對於在新發展的公司來說,新加坡PR和公民有著先天的身份優勢,緣何還會在就業市場上被「嫌棄」,甚至比不得外國人更受僱主青睞?
新加坡英國商會進行了一項基於76家在新英國公司的僱傭意向調查,揭示了在新英國公司不願意僱傭新加坡本地人的原因,共有三個方面,分別為:缺乏技術能力、過高的工資期望以及缺乏卓越的精湛能力。

海峽時報曾採訪過幾位新加坡僱主,他們表示比較喜歡雇用外國員工,因為相比之下,外籍員工更加吃苦耐勞,並且對於工資的要求也普遍比新加坡人低。
其實說來說去,新加坡本地人在就業市場上碰壁,其實也就兩個問題:德不配位,以及要求太高。
而這兩點,又是相輔相生的。
供給越旺盛,價格越低廉,這是亘古不變的經濟學原理。當一個人走入社會這所大學,想要2萬的月薪,可能自身要具備3萬月薪的能力,否則這個職位一定會被要價更低、更優秀的人搶走。
而當你的能力有很多替代者,甚至這些替代者比你薪水更低能力更好,那你期望的高薪可能就是空中樓閣,一場幻想一場夢。

於是呈現在大家眼前的就是這樣一幅景象:新加坡的本地人力成本「貴」,卻又「貴」得如此沒有底氣。
以至於,從始至終都存在這本地人投訴外國人擠壓就業空間的情況,這份衝突在疫情期間更是到達了頂峰。
03. 定價太高,德不配位?
但新加坡本地人真的如此不堪用嗎?
其實倒也未必。
眾所周知,新加坡奉行精英教育,通過自小學開始的層層分流與選拔,最終走上高等教育之路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才俊中的才俊。按理說怎麼也不至於讓眾多僱主捨近求遠,僱傭外國人吧?

其實也有很多僱主非常願意僱傭新加坡人,但非常無奈的一點是:有些活兒,本地人真的不願意干。
一位餐廳老闆表示,他更願意僱傭新加坡人,但非常不容易。當他在網上發布服務人員的職位空缺時,只有十分之一的申請人是新加坡人。
「確實是有很多外國人申請。我認為餐飲業並不是新加坡人想要進入的行業。這是一項非常不容易的工作,需要輪班,而對於那些習慣了辦公室工作,朝九晚六的本地人來說,這很難。」
另一個時裝零售商StyleLab的執行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雖然他也嘗試首先僱傭新加坡人,但也是實屬不易:
「這是整個行業都存在的問題,所有像我們這樣的零售商都試圖僱傭新加坡本地人,但本地人好像都不太感興趣。」

還有一些類似建築業、清潔業的基礎服務類工作讓很多新加坡本地人唯恐避之而不及。
工程製造商Rexadvance Technologies創辦人Jessie Chen提到,
「沒有本地人想弄髒自己的手」。
她表示,所僱傭的機器操作員幾乎都是外國人,即使工資開到2500到3000新幣之間,都不足以吸引本地人從事這份工作。

另一個無奈之處在於:有些活兒,本地人也是真的幹不了。
根據最新英國機構Michael Page發布《2019年新加坡各行業薪水和前景》報告顯示,除了政客和商人等行業外,新加坡的高薪Top5行業是會計,銀行與金融醫療保健,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