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水停电挺糟糕
印象中,因为管道维修,局部地区造成几小时甚至几天的停水时常有的时;偶尔停电几小时也会发生,但基本上是由于施工造成的暂短性行为。9月末的拉闸限电引发了大家的用电荒。在新加坡生活的7年中,停电事情从未遇到过,公寓停水遇到过一次,是因为检修管道停水40分钟。
北京《环球时报》的社论称: “我们需要确认两个基本事实:一是中国的发电能力基本充裕,进一步增加发电量和扩张发电能力对我们来说都不难做到。二是国家有很强的宏观调控力,现在围绕用电的各种问题都反映了出来,国家踩油门和踩刹车都有很多经验,相关问题只要是应该解决的,一定都能够解决或缓解得了。”

新加坡的水
新加坡的水资源体系有“四大水喉”,即柔佛水源、本地蓄水池、新生水和海水淡化。这不仅确保我国水供的安全,也让新加坡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和新技术,并进而把这些技术输出,与他国分享。
柔佛水源:通过其它渠道进口水。在早期独立的时候,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分别在1961年及1962年签署供水协定。根据协定,马来西亚必须每天为新加坡提供一定数量的生水,且不能因任何政治原因终止或作废。根据第一份已于今年8月31日期满的供水协定,新加坡有权每天从马来西亚的柔佛获得8800万加仑(1加仑约合3.7854升)的生水供应。第二份协定则允许新加坡每天从柔佛河抽取5000万加仑的水,由柔佛州经新马长堤引入新加坡,此协定2061年9月期满。
本地蓄水池:修建蓄水池,储存雨水。在新加坡基本上已建成的土地、已开发的土地都是水源地。目前,新加坡一半的国土已经是集水区,共有17个蓄水池。

新生水:新加坡NEWater水厂是再生水工程领域内的亚洲典范,NEWater项目满足了新加坡全国30%的用水需求。到2060年,新加坡计划NEWater项目将满足全国55%的用水需求。传统雨水收集水、新生水、淡化海水的成本比率大致为1∶2∶4。因为管网铺设成本较高,因此新生水主要实行集中供给,主要提供电子工业区、化工工业区和医药工业区等。
海水淡化:能满足全国25%的用水需求,未来目标是到2030年,增加到30%。现有五座海水淡化厂,第一座叫做“新泉”(SingSpring),第二座叫做大泉海水淡化厂(Tuaspring Desalination Plant),第三座位于大士的海水淡化厂,第四座位于吉宝滨海东的海水淡化厂,第五座位于裕廊岛的海水淡化厂。

新加坡的电
新加坡将利用四大供电来源,即天然气、太阳能、区域电网和新兴低碳替代方案如氢气,协助能源供应转型和多元化,未来达到有效率和节能能源的愿景。
天然气:目前新加坡约95%的电力是使用进口天然气(当今最清洁的化石燃料),是家庭和工业主要的稳定电供来源。
太阳能:到了2030年,太阳能预计可为本地总耗电量的近3%供电,视科技和成本发展,也许还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区域电网:2021年底开始从马来西亚进口100兆瓦电力,这也是新加坡首次向其他国家买电。一些东南亚国家有多余的水力发电或其他再生能源,如果新加坡可连接区域电泳,可为整个系统提供更多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新兴低碳替代方案:可能包括碳捕获、利用或存储技术以及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