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水停電挺糟糕
印象中,因為管道維修,局部地區造成幾小時甚至幾天的停水時常有的時;偶爾停電幾小時也會發生,但基本上是由於施工造成的暫短性行為。9月末的拉閘限電引發了大家的用電荒。在新加坡生活的7年中,停電事情從未遇到過,公寓停水遇到過一次,是因為檢修管道停水40分鐘。
北京《環球時報》的社論稱: 「我們需要確認兩個基本事實:一是中國的發電能力基本充裕,進一步增加發電量和擴張發電能力對我們來說都不難做到。二是國家有很強的宏觀調控力,現在圍繞用電的各種問題都反映了出來,國家踩油門和踩剎車都有很多經驗,相關問題只要是應該解決的,一定都能夠解決或緩解得了。」

新加坡的水
新加坡的水資源體系有「四大水喉」,即柔佛水源、本地蓄水池、新生水和海水淡化。這不僅確保我國水供的安全,也讓新加坡積累了豐富的治水經驗和新技術,並進而把這些技術輸出,與他國分享。
柔佛水源:通過其它渠道進口水。在早期獨立的時候,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分別在1961年及1962年簽署供水協定。根據協定,馬來西亞必須每天為新加坡提供一定數量的生水,且不能因任何政治原因終止或作廢。根據第一份已於今年8月31日期滿的供水協定,新加坡有權每天從馬來西亞的柔佛獲得8800萬加侖(1加侖約合3.7854升)的生水供應。第二份協定則允許新加坡每天從柔佛河抽取5000萬加侖的水,由柔佛州經新馬長堤引入新加坡,此協定2061年9月期滿。
本地蓄水池:修建蓄水池,儲存雨水。在新加坡基本上已建成的土地、已開發的土地都是水源地。目前,新加坡一半的國土已經是集水區,共有17個蓄水池。

新生水:新加坡NEWater水廠是再生水工程領域內的亞洲典範,NEWater項目滿足了新加坡全國30%的用水需求。到2060年,新加坡計劃NEWater項目將滿足全國55%的用水需求。傳統雨水收集水、新生水、淡化海水的成本比率大致為1∶2∶4。因為管網鋪設成本較高,因此新生水主要實行集中供給,主要提供電子工業區、化工工業區和醫藥工業區等。
海水淡化:能滿足全國25%的用水需求,未來目標是到2030年,增加到30%。現有五座海水淡化廠,第一座叫做「新泉」(SingSpring),第二座叫做大泉海水淡化廠(Tuaspring Desalination Plant),第三座位於大士的海水淡化廠,第四座位於吉寶濱海東的海水淡化廠,第五座位於裕廊島的海水淡化廠。

新加坡的電
新加坡將利用四大供電來源,即天然氣、太陽能、區域電網和新興低碳替代方案如氫氣,協助能源供應轉型和多元化,未來達到有效率和節能能源的願景。
天然氣:目前新加坡約95%的電力是使用進口天然氣(當今最清潔的化石燃料),是家庭和工業主要的穩定電供來源。
太陽能:到了2030年,太陽能預計可為本地總耗電量的近3%供電,視科技和成本發展,也許還能達到更高的目標。

區域電網:2021年底開始從馬來西亞進口100兆瓦電力,這也是新加坡首次向其他國家買電。一些東南亞國家有多餘的水力發電或其他再生能源,如果新加坡可連接區域電泳,可為整個系統提供更多的韌性和可持續性。
新興低碳替代方案:可能包括碳捕獲、利用或存儲技術以及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