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新加坡人知道要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每10名人中有9人在遇到野生动物时懂得保持安全距离。
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在过去六个月里,至少一次在社区内遇到野生动物。最常遇见的野生动物是野鸡(30%)、猴子(25%)和水獭(24%)。
为了了解国人如何看待在城市内与野生动物共处,本地调研机构RySense对1051名受访者进行网络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国人在过去六个月至少一次在社区接触过野生动物。当中最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是水獭李天锜摄
RySense星期五(9月16日)发文告,公布此次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受访者中,仅有6%表示近来曾与野生动物冲突,例如物品或食物遭野生动物抢走,或者被野生动物追赶和攻击。
调查也列出九个机构并提问受访者,在组屋遇到受伤的野生动物时,会拨电通报哪个机构(受访者可挑多个选项)。77%的受访者正确选择了通报国家公园局或关爱动物研究教育协会(ACRES)。然而,有约37%的受访者错误以为可通知新加坡防止虐待动物协会(SPCA)。也有少数人表示会报警或拨电给民防部队求救。
新加坡正转型为“大自然里的城市”(City in Nature),当局将加强各个绿园之间的连接,方便野生动物在其间穿梭。对此,多数受访者支持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当中年龄介于15岁至29岁的年轻一代中,85%的受访者同意或非常同意,国人应该学习如何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
至于希望政府如何管理野生动物数量的课题上,受访者有不同的意见。当中,四成的受访者希望当局教育公众如何应付或与野生动物共处。有35%的受访者则希望当局建设实体设施将野生动物和人类居住环境间隔开来。
同时,大约每10人中就有一个人希望,当局用侵入式的方式如结扎或扑杀(culling)等来控制野生动物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