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在新加坡待久了一定会发现,新加坡人真的超爱抱怨!排队的时候抱怨,坐上拥挤的地铁抱怨,连日阴雨也要抱怨。complain是非常有趣的新加坡地域文化,今天小助手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 新加坡人为什么爱抱怨?
🐱新加坡为大家留下的印象总是地铁准时,街道干净,治安良好。
但是,在新加坡总是会听到不少抱怨。这让人不禁好奇,为什么在这么理想的环境下,新加坡人还是喜欢抱怨everything呢?
🤔🤔

网上有种观点表示新加坡的人们从小就被教导要遵守规则,尊重现有的秩序。
所以,这种长期的教育模式让人们在面对问题时,更偏向于私下讨论,而不是公开提出挑战。在这种环境下,抱怨就成了一种表达不满的安全方式。😌
💡 新加坡人最爱抱怨什么?
🔍虽然新加坡人对everything都爱抱怨,但网友们还是总结出人们最爱抱怨的top10,一起来看看吧!
交通相关
新加坡的车价几乎是世界最贵。忍痛买了车之后,出门遇到车速太慢、停车位难找、被开罚单,都相当于旧伤复发的剧痛。

另外,在拥挤的地铁和巴士,抱怨声同样也是不绝于耳。
二手烟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人反感二手烟,甚至几度要劳动部长在国会讨论。
但这也从侧面说明,新加坡的烟民正逐年减少。

环境问题
新加坡人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

餐厅的餐桌不干净、街道有垃圾都会成为人们抱怨的对象,小贩中心和组屋区的清洁问题常常成为公开投诉的焦点。🧹🧽🧼
物价上涨
随着新加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物价也随之上涨,尤其是日用品和服务的成本增加。😭😭
💔对于长期生活在新加坡的国人来说,这成为热度居高不下的抱怨话题。

服务态度
😩从餐厅到服务柜台,再到送餐员,服务态度不佳成为新加坡人常见的抱怨原因。
政府部门
公众与政府部门的频繁接触导致对其服务质量的高期望和相应的投诉。

医院服务
医院是投诉文化的重灾区,无论是等候时间还是服务质量都可能成为抱怨的焦点。🏥😢
外来人才
由于新加坡较好的就业环境与优良的生活环境,再加上新加坡的人才引进政策,越来越多的外来人才涌进新加坡。
虽然为新加坡带来了更加优秀的人才资源,但也使得部分国人利益受损。

不过对于外来人才,绝大多数国人还是持欢迎态度的。
女佣问题
家庭中对女佣的不满可能不易被外界知晓,但从偶尔曝光的虐待案例来看,这是一个敏感话题。😟
教育系统
年轻家长对托儿所名额不足和教育制度的各种缺陷总是感到不满。

一方面,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现代年轻人生育意愿降低,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有了更高的期望。😰
📱 近期讨论
近期,新加坡国立大学讲师Jonathan Sim针对新加坡抱怨文化的利弊发表意见。
Jonathan Sim认为抱怨是一把双刃剑。

抱怨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人联系
抱怨不仅是一种社交行为,还能在诸如MRT空调坏了这样的小挑战中,培养共同体验感,让人们团结一起。

🌐在社交媒体上,抱怨群组逐渐流行,显示了抱怨在社会团结中的作用。

Jonathan Sim发表文章,来源:CNA官网
抱怨会削弱我们的行动力
🚫无论我们抱怨的动机是什么,我们都必须小心,不要让这种“全民消遣”成为一种毒药或一种瘾。
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中警告说,抱怨会带来一种错误的满足感,甚至可能是一种“令人陶醉的权力感。
那些让我们抱怨的问题也可以成为快乐的源泉。我们可能会对它上瘾——讽刺的是,这会阻止我们做出任何真正的改变。😰😰😰

Jonathan Sim发表文章,来源:CNA官网
抱怨可以成为积极改变的强大力量
最后,重要的是如何使用抱怨。我们可以把抱怨作为积极变革的强大动力,但关键在于如何构建这些抱怨。怪罪无法控制的因素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无力采取行动。

但如果我们重新构思我们的抱怨,明确指出需要改进的具体内容,我们的抱怨就可以赋予我们或相关方采取实际行动和变革的能力。

Jonathan Sim发表文章,来源:CNA官网
✨总之,新加坡的抱怨文化是一个双刃剑,需要我们谨慎使用。正确使用时,它可以促进联系和世界的积极变化;滥用时,它会阻碍我们的行动,成为一种扭曲我们感知的成瘾习惯,导致更大的不满。
(Jonathan Sim评论原文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新加坡的抱怨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