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新加坡的毕业生就业及薪资水平报告双双出炉!
立即引起新、中两地小伙伴的热切关注!
新加坡的毕业生,能拿到的薪水果真比国内的小鲜肉们更多吗?
咱们来一探究竟!
中国毕业生薪水曝光
他回国北漂,感慨月入过万难!
近期,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了一份《2021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
根据中国媒体“第一财经”的报道,超过70%的中国本科生,毕业后起薪在3000至7000元人民币之间。
那些月入过万的本科毕业生,只不过区区4.3%......

图源:新浪财经
其中,还有9.2%的毕业生月入不超过3000人民币。大多数毕业生的起薪,集中在了4000-6000人民币这个区间。
纯数字对比新加坡理工学院毕业生中位数薪水——2500新币,可以说低了不少。
当然,这是基于最基本的汇率换算。实际上,如果引用了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的模型,这个比率可能会更为夸张。

世界银行经过PPP后的比率大概在5.7左右,图源:世界银行
不过,根据中国统计局2020年官方数据,在某些领域,中国的薪水可以与世界接轨。
比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年薪平均有101281人民币。
而金融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也分别有82930及7万2233人民币。

图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但是,在中国拿高薪确实不容易,身上面临的压力巨大,比如IT领域从业者。
一位之前在新加坡做IT的网友,前段时间回国工作,在新年前夕依旧在加班加点,工作了12个小时。
于是,他发了这么一条朋友圈,瞬间引来了几十人点赞:

网友投稿 可见国内有一套国内的薪水跟加班套路。 多挣钱,多加班。
现在本地还有其他人,正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回国。 他本身资产优渥,不管在新加坡或者在中国都能发展很好。
我想回国!!!: 本人是国内读的大学,新加坡这边的硕士, IT行业, 年工资大概15-20万新币。妻子在妻子做会计类工作,年收入10-15万新币。
我们在国内重点城市 (非北上深)有两套房产,双方家庭无负担。
除房产,外家庭资产大概还有800万人民币,回国生活工作不是问题。
但是,基于以下几点理由,最近几年我俩一直纠结要不要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未来回国: 觉得中国未来很有希望; 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后代留在中国; 中国发展越来越好,前景看涨。如果小孩在新加坡长大,中文不好以后很难回中国工作; 新加坡读大学太轻松,中国的教育和高考制度更适合培养人,小孩之后能在竞争性更强的环境下生存; 新加坡太小,也没有四季。想回国让孩子经历春夏秋冬,看看美丽的山河; 喜欢中国式的文化和家庭理念(特别不喜欢AA制); 所以到底要不要回国。
这是在新加坡生活过的很多人,心中已经出现或埋下种子的复杂又割裂的情感。
但不看情结的话,薪水本身就是一个决定去留的关键。
一直以来,有很多人将理工学院学生和大专生划等号。
可是,按照新加坡的教育系统,每年都有近万名O水准考生,从初中毕业后,选择入读理工学院。

图源:CNA
对于中国的高考生来说,想申请本地理工学院,也并不是特别容易。
新加坡理工学院SP的公开网站上,中国学子通过高考成绩申请入读,必须满足以下4个硬性条件: 英语分数达到总成绩的60%以上; 数学分数达到总成绩的60%以上; 文综/理综分数达到总成绩的60%以上; 另外两门科目分数达到总成绩的60%以上(如果高考共有四门科目,另外一门科目分数达到总成绩的60%以上);

差不多也就是学生当年的高考成绩,要在当地二本分数线以上,才有机会入读。
当然,不同理工学院收生要求不一样。但新加坡的理工学院,要求比中国的大专,似乎高了那么一些。

图源:中央社
在中国年轻人聚集的社交网络平台上,很多人都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月入过万,唾手可得。
不少人拿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例子,觉得要实现非常轻松。

但实际上,却是异常“艰难”。有人甚至称之为“痴人说梦”。

某APP上有关“大学生薪资过万”的问题 每个月都有期望更高薪水、更好生活的权利,这是很多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最近,新加坡国会议员指出,本地员工的工资增长率,仍旧快过通货膨胀率。

新加坡工资增长率,图源:Human Resource Online
他们的薪水,高么?
新加坡理工学院毕业生薪水出炉 平均中位数上涨
最近,新加坡五所理工学院公布了2021年的毕业生就业报告。
和2020年相比,去年的就业情况,有了相当大的改善。

数据显示,在毕业后的半年内,有超过91.4%的应届理工学院毕业生,找到了工作。这个数字是五年来的最高。
要知道,在去年,因为疫情影响,理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降到只有85.4%。
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业率快速反弹颇为不易。而这一切都是在疫情阴霾还远未散去的当下。

而因为有部分学生,在完成理工学院课程后,需要完成国民服役。
因此,2018级的理工学院毕业生,在完成国民服役半年内找到工作的比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4.2%。

总体而言,92.2%的理工学院毕业生能迅速找到工作,说明新加坡劳动市场,对于这些学生非常青睐,认为他们拥有着诸多企业需要的技能。
当然,虽然就业率不错,但或许是新加坡经济仍旧处于恢复阶段。
因此,只有略微超过半数的毕业生,是找到了全职工作的。

用红框圈出来的为2021年数据 当然,促使理工学院毕业生,未能及时找到全职工作的原因,也不仅是基于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影响。
很多理工学院毕业生,在毕业后,准备前往大学进行深造。
因此,这部分学生,很可能是利用毕业-入学的这段期间内,要不是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要不就是在做兼职或实习,在赚取生活的同时,为未来职业发展积攒一些经验和学习一些工作能力。

示意图,图源:搜狐
像是2021年的应届毕业生中,就有39.6%的人正在升学,或已经有未来深造的计划。
而2018年毕业后转入国民服役的人员中,这个比率更是达到了57.8%,比前年增加了约5%。
毕竟,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薪水,比起poly应届毕业生的薪水还是要高出那么一些的,再花几年以期搏得一份“更好”的前程,再合理不过。

特别是,近几年来新加坡本地大学,提高了poly学生的入学比例。
2020年,《海峡时报》公布了一项数据,近三分之一的poly毕业生,之后成功入读了新加坡本地大学。

而在2012年,新加坡政府大学扩招时,这个比例只有20%。
因此,随着本地大学对poly学子大开入学大门,未来poly毕业生或许就业率,依然会维持在50%左右。

图源:海峡时报
至于薪水方面,poly毕业生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根据调查结果,从事全职工作的毕业生的月薪平均中位数来到了2500新币,比前一年略涨100新币。

其中,艺术设计媒体专业的学生中位数薪水最低,只有2200新币。
而就读卫生科学以及信息与数码科技类课程的学生,中位数起薪分别为2650新币及2600新币,纷纷超过了平均中位数。
或许这也从侧面映证了市场对于这两类学科的高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