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新加坡的畢業生就業及薪資水平報告雙雙出爐!
立即引起新、中兩地小夥伴的熱切關注!
新加坡的畢業生,能拿到的薪水果真比國內的小鮮肉們更多嗎?
咱們來一探究竟!
中國畢業生薪水曝光
他回國北漂,感慨月入過萬難!
近期,麥可思研究院發布了一份《2021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
根據中國媒體「第一財經」的報道,超過70%的中國本科生,畢業後起薪在3000至7000元人民幣之間。
那些月入過萬的本科畢業生,只不過區區4.3%......

圖源:新浪財經
其中,還有9.2%的畢業生月入不超過3000人民幣。大多數畢業生的起薪,集中在了4000-6000人民幣這個區間。
純數字對比新加坡理工學院畢業生中位數薪水——2500新幣,可以說低了不少。
當然,這是基於最基本的匯率換算。實際上,如果引用了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的模型,這個比率可能會更為誇張。

世界銀行經過PPP後的比率大概在5.7左右,圖源:世界銀行
不過,根據中國統計局2020年官方數據,在某些領域,中國的薪水可以與世界接軌。
比如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年薪平均有101281人民幣。
而金融業和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也分別有82930及7萬2233人民幣。

圖源:中國國家統計局
但是,在中國拿高薪確實不容易,身上面臨的壓力巨大,比如IT領域從業者。
一位之前在新加坡做IT的網友,前段時間回國工作,在新年前夕依舊在加班加點,工作了12個小時。
於是,他發了這麼一條朋友圈,瞬間引來了幾十人點贊:

網友投稿 可見國內有一套國內的薪水跟加班套路。 多掙錢,多加班。
現在本地還有其他人,正在糾結到底要不要回國。 他本身資產優渥,不管在新加坡或者在中國都能發展很好。
我想回國!!!: 本人是國內讀的大學,新加坡這邊的碩士, IT行業, 年工資大概15-20萬新幣。妻子在妻子做會計類工作,年收入10-15萬新幣。
我們在國內重點城市 (非北上深)有兩套房產,雙方家庭無負擔。
除房產,外家庭資產大概還有800萬人民幣,回國生活工作不是問題。
但是,基於以下幾點理由,最近幾年我倆一直糾結要不要為了孩子的教育和未來回國: 覺得中國未來很有希望; 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後代留在中國; 中國發展越來越好,前景看漲。如果小孩在新加坡長大,中文不好以後很難回中國工作; 新加坡讀大學太輕鬆,中國的教育和高考制度更適合培養人,小孩之後能在競爭性更強的環境下生存; 新加坡太小,也沒有四季。想回國讓孩子經歷春夏秋冬,看看美麗的山河; 喜歡中國式的文化和家庭理念(特別不喜歡AA制); 所以到底要不要回國。
這是在新加坡生活過的很多人,心中已經出現或埋下種子的複雜又割裂的情感。
但不看情結的話,薪水本身就是一個決定去留的關鍵。
一直以來,有很多人將理工學院學生和大專生劃等號。
可是,按照新加坡的教育系統,每年都有近萬名O水準考生,從初中畢業後,選擇入讀理工學院。

圖源:CNA
對於中國的高考生來說,想申請本地理工學院,也並不是特別容易。
新加坡理工學院SP的公開網站上,中國學子通過高考成績申請入讀,必須滿足以下4個硬性條件: 英語分數達到總成績的60%以上; 數學分數達到總成績的60%以上; 文綜/理綜分數達到總成績的60%以上; 另外兩門科目分數達到總成績的60%以上(如果高考共有四門科目,另外一門科目分數達到總成績的60%以上);

差不多也就是學生當年的高考成績,要在當地二本分數線以上,才有機會入讀。
當然,不同理工學院收生要求不一樣。但新加坡的理工學院,要求比中國的大專,似乎高了那麼一些。

圖源:中央社
在中國年輕人聚集的社交網絡平台上,很多人都認為應屆大學畢業生月入過萬,唾手可得。
不少人拿自己的「親身經歷」作為例子,覺得要實現非常輕鬆。

但實際上,卻是異常「艱難」。有人甚至稱之為「痴人說夢」。

某APP上有關「大學生薪資過萬」的問題 每個月都有期望更高薪水、更好生活的權利,這是很多人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
最近,新加坡國會議員指出,本地員工的工資增長率,仍舊快過通貨膨脹率。

新加坡工資增長率,圖源:Human Resource Online
他們的薪水,高麼?
新加坡理工學院畢業生薪水出爐 平均中位數上漲
最近,新加坡五所理工學院公布了2021年的畢業生就業報告。
和2020年相比,去年的就業情況,有了相當大的改善。

數據顯示,在畢業後的半年內,有超過91.4%的應屆理工學院畢業生,找到了工作。這個數字是五年來的最高。
要知道,在去年,因為疫情影響,理工學院畢業生就業率降到只有85.4%。
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就業率快速反彈頗為不易。而這一切都是在疫情陰霾還遠未散去的當下。

而因為有部分學生,在完成理工學院課程後,需要完成國民服役。
因此,2018級的理工學院畢業生,在完成國民服役半年內找到工作的比率,更是達到了驚人的94.2%。

總體而言,92.2%的理工學院畢業生能迅速找到工作,說明新加坡勞動市場,對於這些學生非常青睞,認為他們擁有著諸多企業需要的技能。
當然,雖然就業率不錯,但或許是新加坡經濟仍舊處於恢復階段。
因此,只有略微超過半數的畢業生,是找到了全職工作的。

用紅框圈出來的為2021年數據 當然,促使理工學院畢業生,未能及時找到全職工作的原因,也不僅是基於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影響。
很多理工學院畢業生,在畢業後,準備前往大學進行深造。
因此,這部分學生,很可能是利用畢業-入學的這段期間內,要不是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要不就是在做兼職或實習,在賺取生活的同時,為未來職業發展積攢一些經驗和學習一些工作能力。

示意圖,圖源:搜狐
像是2021年的應屆畢業生中,就有39.6%的人正在升學,或已經有未來深造的計劃。
而2018年畢業後轉入國民服役的人員中,這個比率更是達到了57.8%,比前年增加了約5%。
畢竟,大學應屆畢業生的薪水,比起poly應屆畢業生的薪水還是要高出那麼一些的,再花幾年以期搏得一份「更好」的前程,再合理不過。

特別是,近幾年來新加坡本地大學,提高了poly學生的入學比例。
2020年,《海峽時報》公布了一項數據,近三分之一的poly畢業生,之後成功入讀了新加坡本地大學。

而在2012年,新加坡政府大學擴招時,這個比例只有20%。
因此,隨著本地大學對poly學子大開入學大門,未來poly畢業生或許就業率,依然會維持在50%左右。

圖源:海峽時報
至於薪水方面,poly畢業生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根據調查結果,從事全職工作的畢業生的月薪平均中位數來到了2500新幣,比前一年略漲100新幣。

其中,藝術設計媒體專業的學生中位數薪水最低,只有2200新幣。
而就讀衛生科學以及信息與數碼科技類課程的學生,中位數起薪分別為2650新幣及2600新幣,紛紛超過了平均中位數。
或許這也從側面映證了市場對於這兩類學科的高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