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给予囤积者多少善意与理解? 义工花六年才劝服对方同意清理房屋

2025年01月25日   •   2052次阅读

常常听到新加坡人抱怨患有囤积症的邻居,将杂物堆满走廊,不仅阻碍通行,家中堆积如山的垃圾还引来蟑螂和跳蚤等,导致居住环境乌烟瘴气,更埋下了潜在的火灾隐患。

他们的投诉不无道理。

才开年没几天,后港91街第971座组屋三楼的一间五房式单位因囤积大量杂物,于1月9日中午12时40分左右发生致命火灾,造成三人丧命。死者是居住在该单位的一家三口——60多岁的父亲、57岁的母亲和19岁的女儿。

新加坡民防部队花了超过两小时才扑灭大火,并表示由于单位内堆满杂物,消防员一度难以进入现场。

按理说,大白天又住在三楼,逃生本不该太难。此事再一次凸显了囤积杂物的严重危害,不容忽视。

后港组屋火患导致一家三口丧命。单位内堆满物品,相信也是造成救援的难题之一。(新明日报)火灾单位堆满杂物,既难以逃生,也难以求援

TECS消防与安全公司的总经理Shir Khan Amzalah曾在新加坡民防部队担任消防员六年。他告诉《海峡时报》,囤积者住所若发生火灾,逃生将非常困难。

“囤积的物品会增加住户通往安全地带的通行距离,若被物品绊倒,更可能延误逃生时间。此外,过量的浓烟可能使他们迷失方向,即使对自己的住所再熟悉,也难以快速逃离。”

他补充道,由于屋内囤积的大量物品,消防员在制定进出的求援路线时会遇到困难,因为逃生通道可能被堵塞。

这位拥有30多年消防安全经验的资深人士还指出,堆放物品的密集度会加速火势蔓延,而某些物品还可能释放有毒气体并产生更多浓烟。

辅导诊所Resilienz Clinic资深临床心理学家Chris Wong解释说,当一个人被困在火患中,面对威胁时,人体的自然防御系统“战斗-逃跑-僵住”会自动启动。

他说:“有些人可能会试图灭火,有些人可能会立刻逃离,而有些人可能因恐惧而僵住,无法行动。”

“人们的反应不同可能基于各种原因,包括神经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差异。”

囤积症患者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65与60岁的郑氏姐妹住在后港3道一个租赁组屋单位,单位堆满杂物容不下身,六旬姐妹睡组屋楼下3个月,甚至还因“垃圾屋”着火被迫搬家。但单位内的囤积物日益增多,影响生活。义工帮忙清理多余的衣服,有超过100件。(新明日报)

然而,囤积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囤积者很少会自行寻求治疗。

囤积症是一种深植于心理的负担。认知的扭曲,情感的缺口,让这些囤积物品成了某种代替品,也是患者安全感的来源。

有些人囤积物品是为了在物质拥有中寻找安全感,有些人是想保留一些可以让他们留恋已故亲人的东西。还有一些人因为身体或行动不便而囤积物品,一些人则只是为了来缓解孤独感。

慈善组织“助乐”(Helping Joy)创办人兼主席吴建麟分享说,2020年他遇到一个个案,患有失智症的七旬老妇体弱多病,独自生活,陪伴她的只有蟑螂和蛆虫。

她将捡来的食物容器、纸箱、书籍和旧衣物,从地板堆到天花板,彻底挡住了阳光。

当义工清理她的住所时,他们在墙上发现她用红笔写下的华文字:

“停了又停很凄凉,三餐没的好吃。

谁来拯救我,谁来帮忙我?

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很痛苦。

白墙写红字,写到流眼泪。”

七旬老妇在墙上写下的字。(Helping Joy)

吴建麟说:

“这真的让人很难过。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我们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来表达自己。但像她这样的人,只能通过在墙上写字来倾诉自己的痛苦,然后再用她囤积的物品将其遮盖。”

吴建麟指出,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即使义工清理了屋内的杂物,囤积者仍会再次堆积杂物。

他举例子说,

像这位老妇人,义工每周陪伴她,带她出去吃饭,使她不再需要囤积物品来填补生活中的空虚。

慈济基金会(新加坡)慈善志业发展室主管邱志豪接受《联合早报》受访时说,造成囤物症的原因多元且复杂,难以一概而论。

他强调,解决囤积问题需要耐心,事前持续与事主沟通,获得同意后再进行清理,一些案例可能耗时数个月,甚至一年。

“慈济基金会过去五年曾处理17个严重案例,有独居者也有年长者。打扫前要让对方做好心理准备,也避免使用‘丢弃’字眼,不要让对方感觉不受尊重。”

“让希望活下去”(Keeping Hope Alive)义工组织创办人潘迎芬告诉《新明日报》,若遇到患有囤积癖的邻居,不要与对方发生冲突,应该好好交谈。

“有囤积癖情况的人往往心理有些障碍、很孤独,可能没有什么朋友,也十分害怕别人对他们指指点点。所以不要马上指责对方,可以与他们尝试沟通、交朋友,让对方知道你没有恶意,就更愿意与你接触,听你的建议。”

蚁粉可以看看以下视频,听听潘迎芬是怎么用她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囤积者开门,让她的团队进去帮忙清理。

潘迎芬向囤积者保证,义工团队有很多人,可以在三小时内把她的房子整理成“义顺最漂亮的组屋单位”。

接着直击对方的心房,直言她的家里并不乱,只是需要把东西“归位”。(情商超高)

当对方说不想麻烦义工团队时,立即回应“你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我们帮到你也觉得特别舒畅”。

最后,消除囤积者的疑虑,保证丢任何东西之前都会先征求她的意见,若她需要上厕所,就会马上暂停整理,等她回来再继续。

喜悦世界协会(Blossom World Society)的义工项目负责人Justina Soh(22岁)也指出,囤积者往往面临来自邻居的严重歧视。

她说:

“这可能导致囤积者产生孤立感和对他人的不信任,使得任何人都更难介入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她分享说,

在一个案例中,社工花了六年时间进行沟通和建立信任,才成功说服囤积者敞开家门,让他们进去帮忙清理家中的杂物。

而他们也必须询问囤积者每一件打算丢弃的物品,包括那些看起来像是垃圾的东西。

“如果这个清理过程处理不当,可能会毁掉多年的努力,甚至摧毁所取得的进展。我们的行为可能无意中让囤积者更加退缩,并进一步孤立自己。这不仅令人痛心,而且是危险的。”

她呼吁公众对囤积者多一份善意和理解。

“一旦你了解他们,你会发现其实他们是好人。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杂物,或者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做到。”

囤积在新加坡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社会工作者说,囤积在新加坡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加剧了这一问题。

由社区事务署带领的跨部门囤积管理行动小组,目前密切留意着本地627个严重囤积个案,并根据对公共健康和安全的威胁对其进行优先排序。

截至2024年6月,由社区事务署带领的跨部门囤积管理行动小组,已协助270个案例改善囤积情况,另有357个案例还在处理,比2021年12月的253个案例多。

在后港垃圾屋火患发生两周后,为了更好地协调社区内的囤积管理工作,全面及可持续地解决囤积问题,1月21日,国家发展部、社会及家庭发展部联合来自社会服务机构、社区组织、私人机构等的28名成员组成家居整理行动联盟(New Environment Action Team, 简称NEAT)。

联合文告指出,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包括老龄化因素,本地囤积杂物案例数量可能进一步增加。行动联盟也希望提高公众对囤积情况的认识,并探讨预防措施,以可持续方式从上游解决问题。相关举措将在日后公布。

家居整理行动联盟四大职责是:

一、协调负责范围,优化可用资源和义工,以可持续地处理当前和未来可能发生的囤积案例;二、通过分享最佳实践经验,发挥彼此专业知识与优势,并提升能力;

三、促进家庭和社区参与,及早识别潜在囤积者、与囤积者接触、支援清理杂物和防止再次囤积;

四、培养社会服务机构专业知识,促进囤积者社会心理状况和改变囤积行为。

555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每月生活费13000新币!新加坡火到发烫,中产们,这你受得了么?
2025年05月05日   •   4788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新加坡保险:住院/重疾/指数寿险如何守护你的未来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