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新移民妈妈的故事:想成为孩子的榜样,更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2022年09月24日   •   3420次阅读

“工作和家庭,你怎么选?”这是每个女性都会遇到的问题。

对于从中国来到新加坡的女性而言,这个问题尤其现实,甚至残酷。

大部分女性,在来新加坡之前,都有着自己或热爱,或擅长,或体面,或稳定,或高薪的工作。 来到新加坡后,一部分女性,为了支持先生事业和照顾孩子,选择了暂时回归家庭。但在她们的内心里,回归职场的火苗从未熄灭,很多人都计划在孩子大点后重返职场。

另一部分女性,则选择了juggle two balls,在努力照顾好家庭的同时,也希望能在职场上乘风破浪。

正如中国女演员姚晨在星空演讲里说道的:女性努力工作和当好妈妈并不矛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在现实中面临着各种职场瓶颈、限制和困境,但这并未阻挡女性实现自我的动力。而关键路径就是投资自己的成长,保持持续学习。

当面对自我投资时,你会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女性正在选择通过攻读MBA,来丰富知识,升级认知,提高学历,拓展人脉。

很多妈妈会问,我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读MBA,应该怎么办?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3位新移民妈妈的故事,或许在她们身上,你会发现自己的影子,受到启发和鼓舞。

Amanda

家庭主妇

2015年来新加坡

两个孩子的妈妈

我始终知道,家庭主妇不应该是我唯一的标签。孩子在成长,我也需要成长。我想一直成为孩子的榜样,亦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的老大今年8岁,老二不到2岁。在中国时,我也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7年前,因先生工作原因举家来到新加坡。当时因为先生的事业发展正在关键期,孩子又小,我不得不选择退居后方,照顾家庭。但我始终清楚:家庭主妇不应该是我唯一的标签。现在孩子慢慢长大,我开始实施重返职场的计划。

计划的第一步,就是给自己全面充电。我在中国做的是市场相关的工作,离开职场快7年,虽然一直在保持学习,但多多少少对现在的行业发展和商业运行有些陌生了。在综合对比之后,我决定申请非全日制的MBA项目。

一方面,这个专业可以帮助我更全面的建立商业和管理的知识框架,更新我老化的认知体系;另一方面,兼职的项目能让我在目前的阶段更好的兼顾孩子和学习。当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学历,是一块很好的职场敲门砖。

Sherry

Sales Manager

2008年来新加坡

三个孩子的妈妈

最好的投资是教育。年轻时因为家庭和工作原因,搁置了继续深造的计划。现在孩子大点了,自己的事业也亟需突破瓶颈,是时候在教育方面投资自己了。

当年来新加坡的时候,我才22岁,风华正茂。现在已经是三个神兽的老母亲了。我是在新加坡认识的我的先生,结婚生子,然后就扎根这里了。

父母对我从小的教育就是要做独立女性,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边上班,边拉扯三个娃,真是一把辛酸泪。现在最小的娃已经上幼儿园了,我也算是可以稍微松一口气了。

我在国内读的大专,在职业发展上可谓是“野蛮生长”,一路以来都是做销售,现在是sales manager,带4个人的团队。自己单枪匹马干的时候还好,可自从开始带团队,就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怎么管理团队,怎么激励下属,常常压力山大。

其实我一直以来都有继续深造的愿望,既想弥补学历上的不足,也想系统化的学习。我的Director也是一位女性,她建议我读MBA。因为她自己10年前就读了MBA,对她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帮助很大。在得到家里队友的支持后,我也踏上了MBA之路。

Christina

计划创业

2017年来新加坡

一个孩子的妈妈

我始终知道孩子和老公不应该是我人生的全部,我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来到新加坡后,我一直想再次创业。但缺乏企业管理的系统知识。重新上路前,我要先把这一短板补齐。

我在国内的时候,其实是有家自己的小公司的。2017年,先生外派到新加坡,考虑到孩子教育大事,加上公司业绩一般般,所以就把公司转让,全家搬到了新加坡。

在新加坡的这5年,我也陆陆续续工作过。我始终知道,孩子和老公不应该是我人生的全部。我应该追求属于自己的精彩。今年孩子终于读小一了,我开始计划自己创业。

相比于上班,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做生意。但我是理工科背景,对企业管理其实并不擅长,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在中国的公司管理得不是很好的原因。

二次创业,当然要万事俱备。我先生是在外企做高管的,他觉得我应该先读个管理类的专业,熟悉一下现在商业世界的运行规律,建立管理的基本逻辑和素养。所以攻读MBA就成了我再次踏上创业路的第一门功课。

对于新移民而言,在新加坡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含金量的MBA项目并非易事,需要综合考虑申请门槛、学历要求、成绩要求、学习语言、时间成本、学费投入和课程体系等各种因素。

2022年,暨南大学新加坡中文MBA项目在新加坡启动,为有志于攻读名校MBA项目的人士提供了更多可能。

暨南大学新加坡中文MBA项目

暨南大学新加坡中文MBA项目是暨南大学MBA在新加坡的教学项目,由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与南洋国际商学院(NIBI)合作举办。

项目面向华侨、港澳台地区人士和外籍人士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免参加中国的MBA联考(考研),无英文成绩入学要求。项目在新加坡招生和授课,中文教学,2年学制,在职学习,毕业后授予暨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学历学位在中国及海外均受认可。

学校实力

JINAN UNIVERSITY

百年名校

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华侨最高学府

人才辈出的全球“华侨最高学府”

暨南大学被誉为“华侨最高学府”,在全世界华侨界具有广泛影响力。它始于1906年清政府为南洋侨生归国求学所创立的暨南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

建校逾百年,学校始终秉承“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4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

中国国务院原副总理吴学谦、李岚清,著名侨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泰国议会原主席、原副总理许敦茂,中国两院院士谭其骧、邓锡铭、侯芙生、曾毅,以及近年来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许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知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学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

左右滑动查看:穿越百年,弦歌不辍的星洲暨南人

照片来源:新加坡暨南校友会

“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暨南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10月,习近平主席莅临暨南大学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暨南大学坚持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

2019年8月,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共同建设暨南大学。2022年2月,学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百年商科底蕴,AMBA和BGA双认证

始有暨南,便有商科。早在1918年,暨南大学就开始设立商科,是中国最早开展商科教育的国立高等学府之一。商科一直是暨南大学引以为豪的强势学科。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科位列中国一流学科前5%。1993年,学校成为中国华南地区最早开办MBA教育的院校,率先实行了领先的“三三制”商科教学模式。

暨南大学MBA项目获得全球最具权威的管理教育体系AMBA认证和BGA(金牌)认证,曾被《福布斯》(Forbes)杂志评选为“中国最具价值在职MBA项目”。

添加项目组老师微信,预约一对一咨询

项目特色

JINAN UNIVERSITY

面向港澳台侨外招生

六大优势助力自我提升职场进阶

面向港澳台侨外招生

该项目在新加坡面向华侨、港澳台地区人士和外籍人士招生。对于在新加坡的中国人(持PR、EP、SP、WP、DP、LTVP、陪读签证等有效身份和准证),符合海外居留年限要求者,均可以华侨身份申请该项目。

01双证文凭全球认可

毕业授予暨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学历学位全球认可,在新加坡亦可作为申请工作准证、永久居民身份的学历证明。

02免中国MBA联考

以港澳台侨外身份申请该项目,免参加中国MBA联考。考生报名并提交申请材料,审核合格者,可径直参加面试,择优录取。

03无英文成绩要求

作为中文MBA项目,该项目无GMAT/GRE、雅思/托福等成绩要求,能够有效减轻备考压力,避免因考试失败而错失申请机会的风险。

04大专文凭可申请

越来越多高校正在提高MBA项目的申请门槛。该项目面向大专及以上文凭持有者开放,对于想通过深造提升学历的人士是难得的窗口期。

05以中文形式授课

项目以中文授课,对于以中文为主要语言的申请者,能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更快地消化和吸收课程内容,获得更优的投入产出比。

06非全日制在职读

项目学制2年,不脱产在职学习,不影响学员现有的职业规划。采用集中授课模式,主要在工作日晚上和周末授课,对在职人士时间友好。

1/2
下一页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8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