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深夜11时35分,新加坡国家发展部MND、财政部MOF与金融管理局MAS突然发布联合公告:
住宅卖方印花税(SSD)即刻上调4%,房屋持有锁定期从三年延长至四年。这是新加坡政府自2017年后首次恢复更严苛的抑制投机政策,距离上一次ABSD(额外买方印花税)大幅上调仅两年。

一、新政核心
税率与锁期双收紧,精准狙击短期炒房
7月3日,新加坡MND,MOF, MAS联合宣布:
卖方印花税的房屋持有期将从三年延长到四年,恢复到2017年上一轮调整之前的年限。持有期每个级别的税率,也将上调4个百分点。
1、政策细则:卖方印花税上调4%,持有期延长至4年
税率跳涨:购买后1年内转售,SSD税率从12%升至16%;1~2年转售从8%升至12%;2~3年从4%升至8%;3~4年新增4%税率(此前无需缴税)。
锁定范围:仅针对2025年7月4日及之后购买的私宅,组屋因已有最低居住年限限制不受影响。

图/来源于MND,MOF,MAS,联合早报
2、历史轮回:8年周期见证政策松紧博弈
新加坡SSD政策始终在“抑制投机”与“市场活力”间动态调整:
2010年:首次推出SSD,锁定期1年;
2011年:锁定期延至4年,税率最高16%;
2017年:为刺激市场,锁定期缩至3年,税率降4%;
2025年:重回4年锁定期+峰值税率,政策周期完成闭环。
3、为何此时出手?楼花转售激增触发警报
新加坡MND,MOF,MAS等多部门联合文告直言:
未竣工私宅的楼花转售(sub-sale)量近期激增,短期持有交易扭曲真实房价。摩根士丹利年初已预警:若房价飙升,SSD调整将成首选工具,如今预言成真。

图/来源于MND,MOF,MAS

二、市场背景
交易量暴跌40%,核心区竟逆势上涨
1、整体降温中的区域分化
2025年二季度数据显示,新加坡私宅市场已进入“降温通道”:
价格涨幅趋缓:整体房价环比仅涨0.5%,较一季度0.8%进一步放缓;
交易量断崖下跌:成交量环比暴跌40%,仅4340套。
区域表现冰火两重天:
各区域的价格环比变动,及主要原因有:
核心中央区(CCR):+2.3%,高端供应稀缺+富豪刚需支撑;
其他中央区(RCR):-1.1%,外国买家退潮+ABSD高压;
中央区以外(OCR):+0.9%,组屋升级需求托底。

图/来源于联合早报
2、供应洪峰即将压境
新加坡2025年土地销售计划将释放10,000套新私宅(下半年占4,725套)。叠加SSD新政挤压短期抛售,未来两年供需天平恐进一步倾斜。

三、业内预判
温和调控?还是组合拳前奏?
1、共识:短期冲击有限,长期抑制投机
麦俊荣(大亨房地产首席分析师):“此为温和调控,若真想强力打压,应提高首套ABSD。预计全年交易量仅微降5%至1.95万~2.05万套。”
朱泳强(ERA产业总裁):“高利率与房产税已侵蚀利润,多数投资者本就倾向持有超3年。”
2、深层影响:供应过剩风险或被化解
瑞联集团首席研究与战略总监孙燕清指出:延长锁定期将减少转售市场供应,避免2025~2026年大量新盘竣工引发的价格崩盘。
3、政策悬念:ABSD会否跟进?
当前ABSD对外国买家高达60%(2023年上调),公民/PR购多套房亦需缴20%~35%。分析师认为,若房价反弹过快,ABSD或成下一张牌。

图/来源于MAS

四、买个房要交哪些税?
买房不能拿RP吗?
1、印花税矩阵:买房到底要交多少税?
新加坡购房税负已成全球高地,分为两大核心税种:
①买方税(由买家承担):
BSD(普通印花税):累进制,首18万新元1%,次72万2%,超出部分4%;
ABSD(额外印花税):外国买家60%、PR首套5%/二套30%、公民二套20%。
②卖方税(由卖家承担):
SSD(新政后):4年内转售缴4%~16%。

2、买房≠移民!但可成PR申请加分项
尽管在新加坡购房不能一步到位直接获得PR身份,但其传递的长期定居意愿、资产实力证明,可可以作为加分项,从而提升PR申请成功率。
3、长线价值:四大优势支撑市场信心
产权保障:99年及以上产权,永久地契房产可传代;
零资本利得税:转售盈利无需缴税(少数免征税国);
实用面积交付:100平方米即得100平方米,精装含家电;
抗跌韧性:核心区房价逆势上涨,稀缺资产受高净值人群追捧。

图/来源于联合早报,侵删
新加坡此次SSD回调,是向2011~2017年高强度调控时代的战略回归。
尽管短期交易量将承压,但核心区豪宅的逆势上涨与OCR刚需盘的韧性,印证了市场底层逻辑未变:安全、法治、零资本利得税,仍是全球资产避风港的黄金三角。
孙燕清一针见血:“当ABSD筛除了投机客,SSD延长锁定期只是为市场装上第二道保险栓,真正的自住者与长线投资者,从不为印花税失眠。”
政策可以一夜变天,但新加坡用60年建立的产权保障体系与税务竞争力,才是楼市最终的价值锚点。
注:参考资料来源于新加坡MND,MAS,MOF,HDB,联合早报,综合公开新闻报道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