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分拆六大集团之后,负责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的蒋凡,最近一月动作不断。
4月13日,追踪新加坡监管文件的VentureCap Insights称,东南亚电商公司Lazada已从母公司阿里获得3.53亿美元的注资。
对于阿里再次注资Lazada这一消息,市场分析师反应良好,预计Lazada会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多的外部融资机会,以及可能由此诞生的单独IPO。2022年至今,阿里已向Lazada注资20亿美元。一位接近阿里的行业人士告诉霞光社,阿里一直看好东南亚和Lazada的发展,未来也会继续保持长期投入。
此外,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旗下的速卖通,在4月19日正式宣布推出“全托管”模式,消息亦指出Lazada将于5月底推出“全托管”模式。“全托管”类似于Temu的运营模式,商家成为供应商角色,而平台负责整体运营环节。
5月4日,根据彭博社消息,阿里国际电商部门寻求在美国首次IPO,以刺激电商平台Lazada和速卖通在内的业务增长。对此,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方面对新浪科技表示,“没有上市计划。”
自从2022年入主阿里国际数字商业版块以后,蒋凡就对海外业务进行架构梳理、调整,如Lazada负责本土化业务,速卖通担任跨境电商“大本营”角色等。
今年3月底,阿里宣布构建“1+6+N”的组织结构,设立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并分别建立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的董事会,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即是六大业务集团之一,由蒋凡任CEO。该集团除了有Lazada和速卖通以外,还包括Trendyol、Daraz、淘宝的跨境业务以及批发业务阿里巴巴国际站。
尽管这一年多来,蒋凡在海外的动作频频,但成效尚不明显。从财报来看,国际商业收入占阿里集团收入的7%~8%,业务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
现在,走上自负盈亏的独立之路,蒋凡肩上的压力更大了。

欧洲,必争之地
2022年12月,阿里在西班牙上线电商平台Miravia。依靠线上KOL推广,线下广告投放,短短数月,迅速打入市场。
根据调制解调器构data.ai公开数据,3月19日,Miravia在App Store的下载量超过Shein,成为西班牙购物类App排行榜第一名。全球移动应用分析平台Sensor Tower数据显示,Miravia在Google Play的下载量超过100万次。
西班牙本地初创品牌Sinology Studio就于1月份入驻Miravia,创始人Jing告诉霞光社,新平台对商户有一定的扶植,如可以参与“秒杀”(Flash Sale)和一些节日促销活动,此外对于买卖双方,西班牙境内都免运费。
“我有参与几次‘秒杀’活动,参与到促销活动中会对店铺的流量带来很大的帮助,但是近期由于进驻的卖家增多,被选入‘秒杀’活动的难度增加了。”她说道,随着在西班牙境内的宣传逐步铺开,平台总流量在稳步增长,但总量还是较低,毕竟平台很新。并且,可能出于战略布局,吸引了本地已有一定市场基础的品牌,这些知名品牌得到平台的流量倾斜。
根据Jing观察,从推广方面来看,平台近期的侧重点还是主打本地知名品牌,这和之前Miravia宣传的 “中高端”定位相符,“这会更利于吸引本地的用户群。但个人认为,平台对原创品牌和中小商户可以加大扶持力度,商户和平台的共同成长才是长久之计。”霞光社获悉,Sinology Studio是原创首饰品牌,定价约数千欧元,仍处于初期培育阶段。
此外,Jing了解到,Miravia在向本地商户招商的同时,也对速卖通一些做得比较好的跨境商家发了邀请。
上述接近阿里的行业人士指出,Miravia邀请速卖通的跨境卖家,一方面能拓展Miravia的商品丰富程度,另一方面也给优秀的中国卖家一个拓展欧洲市场的新机会,“Miravia依然是立足于本土的电商平台,商品主要来自本地商家,但优秀的中国卖家依然有机会在上面销售。”
目前来看,Miravia在西班牙本地获得一些声量,Jing发现,“本地人对平台还是一个初始了解阶段,大城市如马德里,线下推广多,就相对使用的人多一些。像我居住的巴伦西亚市,线下的广告也是最近才开始的,所以本地人对平台还不是太了解。我知道一些年轻人被前期大力的折扣所吸引。”
但西班牙5000万人口,市场相对较小,而电商平台不少,Jing等商家希望,平台能尽快拓展到整个欧洲,让商家能接触到更广大的用户群体。
欧洲市场成为中国互联网大厂出海的必争之地,并已经逐步“开疆拓土”。Shein的主阵地即是北美、欧洲,已经成为本地的快时尚品牌巨头,而出海半年的拼多多Temu,也已经在欧美占据不小市场份额。
反观阿里,速卖通在欧美耕耘多年,但多年跨境电商性质,令其本地化优势不明显。定位时尚、美妆等生活方式集合平台,Miravia更能直接抢夺Shein、Temu的市场。不过,相对Shein、Temu,Miravia切入中高端市场,营销、补贴等行为也较为克制,短时间内仍未能看到规模效应。
根据上述data.ai数据排名,西班牙购物类App排行榜第三名是速卖通,其在西班牙的成功,或是Miravia首站进入这个市场的原因。如果Miravia能在西班牙打开市场,随后或能复制到欧洲其他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阿里收购的土耳其电商平台Trendyol,近一年“润色”了阿里国际商业的业绩。根据财报,2022年第4季度,国际商业分部收入同比增长18%至194.65亿元,“本季度此业务的整体订单同比增长3%,主要是由Trendyol强劲的订单增长所驱动。”在2022年第2、3季度财报,Trendyol的增长都有所体现。

Trendyol官网
2023年1月,根据土耳其媒体报道,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麦可·埃文斯(Michael Evans)表示,阿里计划在土耳其投资超过10亿美元,用于在伊斯坦布尔机场建设物流中心和在土耳其首都附近建设数据中心。
据悉,阿里2018年以7.28亿美元的估值收购了Trendyol部分股权。2021年4月,阿里向Trendyol增资3.5亿美元,持股比例提高至86.5%。但根据知情人士向霞光社透露,Trendyol为创始团队独立运营,阿里较少参与决策。
在土耳其的多位华人向霞光社表示,他们平常会用Trendyol网购,而当地人常用的电商平台就是Hepsiburada和Trendyol。

Lazada逐渐“去阿里化”
比Shopee早入东南亚市场,Lazada难敌强势追击,已多年被其压制。除了Shopee前期大搞补贴、抢占市场的因素之外,Lazada缓慢的本地化进程也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广州跨境电商卖家阿康的团队,在2018年就开始做Lazada跨境电商店铺,半年后入驻Shopee。有自主供应链,专做家居日用品品类,2021年,阿康做到了200万元的销售额。2022年,团队关闭了所有跨境店,专注于泰国、马来西亚的本土店。
他告诉霞光社,早期Lazada还是东南亚电商老大,整体数据表现比较好,他们的店铺也是如此。到了2019年之后,Shopee正式超过Lazada,他们的店铺数据上,Shopee开始高过Lazada。至今,Shopee仍然占据东南亚最大的市场份额,而Lazada位居其次。
多位东南亚本地华人卖家向霞光社表示,Lazada的商城页面和商家后台,都跟淘宝系统、体系类似,本地商家很难上手,难以适应。相较而言,Shopee的卖家中心和买家中心是一体化的,商家有部手机就能开店,操作简单。阿康指出,Shopee的本土卖家数量超过Lazada,这可能就是其中一个原因。
2022年,接管阿里海外业务之后,蒋凡开始着手解决Lazada的本土化困局。
例如,蒋凡开始重视东南亚本地人才。2022年6月,董铮(James Dong)成为Lazada集团CEO,同时兼任Lazada印尼CEO。不同于以往“空降”到东南亚的国内阿里人,董铮从2018年开始先后出任Lazada泰国、越南CEO,是长期扎根东南亚、伴随Lazada成长起来的高管。
上述接近阿里的行业人士指出,Lazada团队大部分来自当地,尤其是高管团队,东南亚六个市场中,有五个国家的主要业务负责人来自本地。“产品上,Lazada分别有针对不同国家的语言版本,分别由当地国家团队负责日常运营。”
Lazada官方资深认证导师、马来西亚华人商家Bjorn告诉霞光社,中国许多公司来到东南亚发展的时候,没有办法达到很快的增长速度,是因为将中国那一套模式直接搬来东南亚,“Lazada也发现这个问题了,虽然用了很长的时间。”他发现,Lazada如今的用户体验越来越本地化了,同时慢慢偏向开发手机端App,并将卖家中心也搬到移动端。
此外,Lazada一直以来被Shopee贴近本土消费水平的低价模式所打击,但这一情况如今有所改善。
从2022年开始,东南亚放松疫情管制后,线下消费恢复,线上电商业绩下降,在疫情期间扩张的Shopee,不得不开始降本增效,如减少补贴、裁撤部门等。Bjorn指出,近期来看,Shopee已经取消免运费的补贴政策,而Lazada仍在补贴运费,这使得部分买家偏向使用Lazada。
Lazada马来西亚员工Amy告诉霞光社,Lazada今年主推Free and fast shipping(快速、免费的物流),同时尽力加快物流时效,以吸引更多不同品牌入驻平台。

Lazada马来西亚首页
一年多以来,蒋凡在本地化上努力颇为明显,例如,完善Lazada在东南亚的物流和仓储体系。
霞光社获悉,2020年,Lazada通过阿波罗项目(Project Apollo)升级了物流技术体系,仓储操作系统全面改写升级。通过海外仓,Lazada跨境物流时效几乎可以和在当地购买一样的2-3天到达,用户体验大幅提升。
阿康指出,今年一季度,Lazada增加了第三方仓库合作制度,鼓励商家入驻第三方仓库,“官方海外仓有很多限制,各种费用较高,而使用第三方仓库,卖家可以降低仓储成本。”第三方仓库对于卖家来说也更方便,比如阿康还同时做Shopee、Tiktok电商,就可以统一在第三方仓库进行发货。
他猜测,Lazada可能希望通过帮助卖家减少成本,以期控制平台产品价格,“因为如果成本提高,我们卖家肯定要调高商品价格的,不然没有利润。”他形容道,作为阿里系,Lazada开始“放下身段”。
Bjorn的团队从2018年开始运营两个平台的数十家店铺,除了自己的店铺,还帮超过20个一线品牌做店铺代运营。他发现,Lazada上更适合做价格偏高的品牌产品,而低价商品在Shopee更好卖。如今,为了争取不同市场,他发现,Lazada内部人员希望他跟一些中小型企业合作,而Shopee则开始走高端路线,邀请他入驻Shopee Mall。
Amy指出,Shopee主打平价便宜的商品,入驻门槛更低一点,市场份额也更大,“Lazada注重正品、质量,这一部分成熟起来,也有开始打低价的市场,正在努力把这块的市场份额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