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社区商业过程中,新加坡始终根据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以及社区网点数量作出总体规划,并从更宏观视角将邻里中心的社区商业纳入到城市总体建设规划中。
去年2月,新加坡本地首个新一代邻里中心——绿洲台正式面世。绿洲台靠近绿洲轻轨站,毗邻新加坡知名的榜鹅水道。不同于传统邻里中心分布于组屋区域,主要满足社区居民娱乐、购物及餐饮三大需求,新一代邻里中心综合性能更强,增设更多专业服务,同时更好地与城市其他商业区块实现连接。
正如《跨越边界的社区》一书所描写的那样:“城市社区犹如海洋上的一个个岛屿,表面上独立,但在水面下却是相互连接着的——所有社区的社会组成方式都能够发生沟通和相互交错。”
03.创业不止“摆地摊”
此外,除了小贩中心,还有修鞋这些特殊工种被允许在路边摆摊。所以,新加坡是可以摆地摊的。
只是,在“以法文明”的新加坡,不论摆什么摊,即使是路边驻唱,也是需要向政府申请许可,得到批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实施,否则一经发现便会面临严厉的处罚。
所以在新加坡,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小摊主”,首先你要满足以下条件:
你的身份要是PR或者公民,然后年龄在21岁及以上,而且不曾在新加坡政府的商贩黑名单上,便可以开始着手考虑,你的“摆摊”事业了。

可能很多朋友会说,如果我不满足上面的条件,或者想做小贩之外的创业,就必行了吗?
不是的。
在新加坡,想要创业谋生,并不是只有“地摊经济”这一个渠道,可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在2015年,新加坡就被列为世界第四大创业港,可谓是创业者的乐土!
为什么?因为政府的扶持力度非常大,最实际的,就是创业资金政府出!
普遍认同的说法是企业的启动资金大多数来自于3个F: Family, Friend, and Fools。
在新加坡,Fools通常由三类人构成:政府,种子基金,天使投资人。
其中政府是最大的一个,不求回报的砸钱都是为了让创业在新加坡变得更加容易。

创业想拿政府的钱?现在,有两种方式获得政府的投资:
1. 加入大量政府资助的孵化器,通过孵化器间接获得政府补贴。孵化器的参与相应拔高了创业企业的质量,也提高了政府资金的回报。
2. 创业者自己去融资,不管是天使还是机构,只要有被认可的第三方(七大姑八大姨不算)的投资做背书,政府就敢和他们一起赌。
有哪些类的创业补贴?
1. ACE Startup Fund:针对年轻的初次创业者,如果创业者自己融到3块钱,SPRING 就可以投资7块钱,最高到5万新币。
2. The EnterpriseDevelopment Grant: 旨在支持企业提升业务能力、创新力和国际化水平。批准通过后将享受到至多达70%(项目花销的70%)的补贴.
3. The Early StageVenture Fund: 旨在与VC一起孵化新加坡本地的创新科技企业,投资额最高300万新币。
4. Startup SG Equity:合并标新局的起步企业投资计划(SEEDS)和商业天使计划(BusinessAngel Scheme)等原有津贴计划,一并由“起新—投资”取代。政府将与独立、合格的第三方投资者共同投资初创企业。该计划旨在刺激私营部门投资于具有知识产权和全球市场潜力的创新型、基于新加坡的技术初创公司。
5. Startup SG Tech:通过补贴,协助专属科技解决方案推出市场。根据技术的概念发展阶段,分为Proof-of-Concept(POC)和Proof-of-Value(POV)两类补助金,通常用于作为验证已具备发展成商业模式的解决方案。
6. ProductivitySolutions Grant:鼓励企业采纳科技和生产力解决方案,支持企业转型。资助中小企业高达70%或非中小企业50%的合格开支。
7. Local EnterpriseFinance Scheme:属于贷款援助计划,贷款将主要用于中小企业实现工厂自动化和设备升级、购买厂房和营业场所(仅限裕廊集团和建屋发展局)、工程机械和重型工具。
在新加坡这个水泥森林里,政府硬是用钱灌溉出一片创业的绿洲,可谓用心良苦。
如此优厚的扶持政策,在这个经济寒冬,有能力、有决心,想要创业改变命运的朋友,不妨大胆一试。
资料来源:
1. 每日经济新闻:新加坡怎么搞“小店经济、地摊经济”?
2. 8视界:租金低 租期短 更多年轻人夜市摆摊创业
3. Techplus: 一文解析新加坡的创业补贴政策 | 东南亚TechPlus
4. 香港C1:新加坡邻里中心对地摊经济的助力
5. 环境局:环境局:巴刹与熟食中心 1万4000摊贩4至7月免租金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