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还谈什么艺术? 文化通行证在一些人看来换成购物券更实际

2025年03月25日   •   342次阅读

为了刺激新加坡的旅游业,政府就推出“重新探索新加坡”消费券。

为了应对生活费上涨,惠及本地邻里商家和小贩,政府推出了消费税补助券(GST Voucher)。

为了鼓励国人多运动,政府就派发ActiveSG积分充值。

这次,为了鼓励更多新加坡人参与和支持本地艺术与文化活动,政府首次推出新加坡文化通行证(SG Culture Pass)。

既满足了国人的物质层面,也满足了精神层面,可谓操碎了心。

新加坡文化通行证的推出回应了国人对文化活动的诉求。

不少人认为,作为一个发达的第一世界国家,新加坡的人民在文化素养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与此同时,一些国人也抱怨新加坡的文化活动价格较高,并非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

政府在今年的财政预算案宣布,政府将在未来三年投入3亿元开展文化通行证计划,让更多新加坡人接触本地艺术和文化遗产,旨在建立一个强大的本地观众群基础,以支持并体现我国对本土艺术与文化的信心。

所有年满18岁的国人将获得总值100元的新加坡文化通行证,可用于欣赏戏剧表演、展览、文化导览,甚至是可亲身体验的工作坊等艺术与文化活动,这项计划稍后阶段会延伸至购买本地文学书籍。

文化通行证将在今年9月发放,使用期限是2028年底。

距离文化通行证发放还有半年,大家对如何使用它已经有了不少讨论,在一些人看来换成购物券或现金更为实际。

也有媒体工作者建议政府扩大这个计划,让公民能够使用文化通行证,购买或订阅本地四大语言的报章,因为报章是接触和传承本地文化与文学的基础平台。

(刊登在3月13日的《联合早报》言论版)

红蚂蚁认为也应该给予18岁以上的公民和永久居民发放文化通行证,毕竟艺术和文化的熏陶应从年轻时开始。

应该让老人家把文化通行证转换成消费税补助券吗?

《海峡时报》读者Cheng Shoong Hock日前在该报的言论版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建议政府允许70岁及以上的老人将文化通行证转换为消费税补助券。

他的理由是,许多老年人可能由于行动不便,无法参加文化活动。这与“重新探索新加坡”消费券类似,老年人中的兑换率并不高。由于行动上的限制,他们更需要的是可以用于日常必需品的现金,而非文化通行证。

这位读者的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红蚂蚁认为,若不是卧床无法出行的,实际上很多行动不便的年长者仍可以借助轮椅等工具外出,欣赏戏剧表演、参观展览、参加文化导览或工作坊等艺术与文化活动。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他们享受艺术带来的精神升华,更是家庭聚会的一个好机会,大家可以一起创造美好回忆。

而且,正因行动不便,他们更需要接触一些不同于日常单调生活的事物,艺术的滋养可以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提升。

事实上,不少长者当时使用了“重新探索新加坡”消费券去参加以方言为主的特色导览活动,重游了滨海湾花园等景点,还到新加坡河游船河等,玩得不亦乐乎。

此外,单纯以年龄来界定“行动不便”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情况。

许多70岁以上的年长者生活依然非常活跃。红蚂蚁就曾采访过70多岁依然能打水球的阿嫲,83岁阿嫲还能出国追星看演唱会。红蚂蚁的家公家婆也常常出国旅行,70岁还能前往中国的西藏和新疆,体力比一些年轻人还要好。

然而,若艺术和文化组织希望吸引行动不便的群体参与,他们需要认真考虑如何确保这些人能够安全便捷地出行并参与活动。

要帮艺术从业者,为何不直接资助?

湘灵音乐社常年在天福宫举办的传统南音表演。(联合早报)

从3月10日起,艺术和文化遗产领域里的注册组织、集体项目和自雇人士可以向文社青部申请加入新加坡文化通行证计划。他们的节目必须由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参与构思、创作、制作和展示,节目也必须通过新加坡文化通行证授权的合作伙伴售票。

南洋艺术学院(NAFA)戏剧学院副院长傅正龙以艺术行业从业者身份,日前向《海峡时报》投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傅正龙肯定文化通行证是一个积极的举措,不过认为应优先资助艺术从业者。

他说,与其让消费者决定参与哪些文化活动,不如将文化通行证计划的资金直接用于资助艺术从业者。许多艺术家和制作公司面临高昂的租金压力,直接资助可以有效缓解他们的财务困境。

资助艺术从业者不仅能够降低制作成本,还能进一步降低票价,使艺术活动更加可负担,进而鼓励更多观众参与,并为艺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他举例说,新加坡文化通行证提供的100元额度,如果每张票价为50元,可能限制一个人只能体验两次活动。相比之下,资助制作公司和场地租赁费用,能够将票价降至15元,这样不仅使艺术活动更具可及性,还能激励更多人参与和探索文化活动。

更具可及性的票价能够吸引更多首次参与的观众,逐步扩大艺术消费群体。

他还认为,由于新加坡文化通行证仅限新加坡公民使用,将资金转向支持戏剧从业者和制作公司,不仅能让本地居民受益,也能使游客从中受惠,从而让他们也能享受和体验新加坡的艺术氛围。

为艺术团体提供财政支持,还能促进更多本地和国际艺术团体的合作,培养更丰富、多元的艺术景观。一个繁荣的艺术生态系统,不仅有利于创作者,也有利于观众,确保艺术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刊登在3月21日《海峡时报》的言论版)

事实上,市面上有许多免费或价格较低的文化活动,但不少国人并不会主动参与,也从未亲身体验过。有了文化通行证的推动,可以激励他们走进艺术世界,主动参与这些活动。

红蚂蚁猜测,政府不直接资助艺术团体,或许是想避免他们过度依赖政府补贴,同时希望给予国人更多自发性,让他们可以主动和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参与的文化活动。

当局早前已解释,文化通行证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吸引人们参加现场活动,因此积分不能直接捐赠给艺术慈善机构,也不能转让给他人。

如今政府已迈出了良好的第一步,接下来如何让公众变成“回头客”持续参与支持本地表演文化事业,应该是各个艺术团体的责任。

同时,也希望艺术从业者能够保持良心,不因文化通行证的推出而只顾着从中谋取利益。

政策制定者着眼于如何平衡整体利益,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而作为市民的我们,关注的则是自身的需求。因此,虽然双方的关注点有所不同,但最终的目标是希望无论是艺术从业者还是广大市民都能从中受益。

555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9918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721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新加坡保险:住院/重疾/指数寿险如何守护你的未来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阅读
24万富豪集体涌入新加坡!他们为何对狮城情有独钟?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