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新加坡PR很难申请,公民更难?”
“我已经是PR了,什么时候最适合申请Citizen?”
“申请Citizen被拒后还能再来吗?”
“PR和Citizen到底差在哪?”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写给所有想定居新加坡、拿稳身份的你。
从怎么成为PR到怎样从PR转为Citizen更顺利,一次讲清、全部打包,不留坑!

📍第一步:怎么成为新加坡PR?
想拿PR(永久居民身份),通常有以下4种主要途径:
✅ 1. 就业准证持有者(EP)申请
这是最多人走的路,适合已经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籍专业人士。
基本条件:
• 持有 Employment Pass(EP)
• 在新加坡工作居住6-12个月以上
• 有稳定工作、良好薪资、纳税记录
加分项:
• 高学历(尤其是本地大学或世界名校)
• 在本地有配偶/孩子或已购房
• 参与社区志愿活动
✅ 2. 家属担保申请(Spouse / 子女)
适合你的配偶或父母是新加坡Citizen或PR。
申请者可包括:
• 与Citizen/PR合法结婚的配偶(婚姻至少6个月)
• Citizen/PR的未成年未婚子女
• Citizen的父母(PR无法担保父母)
✅ 3. 本地留学生路径
你如果是新加坡中学、理工学院、大学的学生,表现优异+在校时间足够,也可以申请PR。
✅ 4. 全球投资者计划(GIP)
资产千万级别适用。要求投资1000万新币以上。非普通人路线。
📝申请材料基本包括:
• 护照、EP卡、学历、雇主信、工资单、纳税单
• 家属文件(结婚证、出生证明)
• 房产证明、志愿服务记录等
🕓 审批时间:一般 6~12个月,有时更久

✳️第二步:成为PR后,怎样顺利转为Citizen?
拿了PR后,很多人会问:要不要申请Citizen?什么时候最合适?怎么更容易通过?
下面这份【Citizen申请攻略】,请你重点收藏!
怎样从PR转为Citizen更顺利?
✅ 官方申请资格(根据ICA最新标准):
• 持有新加坡PR至少 2年
• 主申请人年满 21岁
• 无犯罪记录
• 有稳定工作 & 纳税
• 可以和配偶/子女一同申请(建议全家一起更容易批)
🎯想更容易通过?你要做对这些事!
🔹1. 融入社会感要强
• 主动参与邻里活动、RC居民组织、志愿服务
• ICA非常看重你是否真正“生活在这个国家”
• 建议申请前至少有6个月志愿者记录(可附上照片/证明)
💡 推荐入口:People’s Association 志愿服务平台
🔹2. 工作稳定,纳税清晰
• 一份薪资稳定、连贯的工作最能打动ICA
• 年薪高≠一切,但一定要持续、合法报税
• CPF缴纳记录也很重要(建议每年满额)
🔹3. 家庭一起申请,更稳!
• 配偶、孩子一同申请更有“扎根承诺”感
• 如果孩子在新加坡上学、已购房、已生娃,那通过率大大增加!
🔹4. 教育背景也会加分
• 在新加坡读过书(Poly、NUS、NTU等)为加分项
• 能顺利使用英语沟通也被视为“已融入文化”
🔹5. 房产情况会影响判断
• 已购HDB比租房更能体现“定居意愿”
• 有些人会选择等HDB满5年后再申请Citizen,以体现长期承诺
⚠️为什么有些人申请会被拒?
原因
解释
工作不稳定
一年内频繁换工作,会被视为“不确定因素”
无家庭申请
单人申请成功率低,特别是无家庭纽带者
没有社区参与
零志愿、零融入,很难打动ICA
动机不清晰
没有展示“为什么想成为Citizen”

📚真实案例参考
✅ Kevin(成功申请)
• EP转PR,5年后申请Citizen
• 年薪$120k,在知名公司做IT
• 有HDB、两个孩子在本地小学
• 参与RC活动每月固定2次
👉 申请后6个月通过
❌ Amy(被拒后再申请成功)
• 年薪不错但跳槽频繁
• 单人申请,无固定住所,无社区活动
• 首次被拒
👉 后来稳定工作2年、租房定居、参加志愿服务后再申请,1年后成功转Citizen
🧠写在最后:身份,不只是“资格”,更是你与这个国家的关系
新加坡移民局永远不会说清“打分系统”或“申请秘诀”,但他们在评估的是:
✔️ 你是否愿意留下?
✔️ 你有没有为国家做贡献?
✔️ 你是否融入本地社会?
这不是“等满几年”就能过的考试,而是一个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过程。
📌最后奉上一份超实用时间轴建议:
阶段
建议
第1年EP
稳定工作、建立信用与税务记录
满1年
可申请PR(推荐1-2年申请更稳)
拿到PR第1年
稳定家庭、工作、开始社区参与
满2年PR后
可申请Citizen(建议提前准备材料 + 志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