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新加坡PR很難申請,公民更難?」
「我已經是PR了,什麼時候最適合申請Citizen?」
「申請Citizen被拒後還能再來嗎?」
「PR和Citizen到底差在哪?」
今天這篇文章,就是寫給所有想定居新加坡、拿穩身份的你。
從怎麼成為PR到怎樣從PR轉為Citizen更順利,一次講清、全部打包,不留坑!

📍第一步:怎麼成為新加坡PR?
想拿PR(永久居民身份),通常有以下4種主要途徑:
✅ 1. 就業准證持有者(EP)申請
這是最多人走的路,適合已經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籍專業人士。
基本條件:
• 持有 Employment Pass(EP)
• 在新加坡工作居住6-12個月以上
• 有穩定工作、良好薪資、納稅記錄
加分項:
• 高學歷(尤其是本地大學或世界名校)
• 在本地有配偶/孩子或已購房
• 參與社區志願活動
✅ 2. 家屬擔保申請(Spouse / 子女)
適合你的配偶或父母是新加坡Citizen或PR。
申請者可包括:
• 與Citizen/PR合法結婚的配偶(婚姻至少6個月)
• Citizen/PR的未成年未婚子女
• Citizen的父母(PR無法擔保父母)
✅ 3. 本地留學生路徑
你如果是新加坡中學、理工學院、大學的學生,表現優異+在校時間足夠,也可以申請PR。
✅ 4. 全球投資者計劃(GIP)
資產千萬級別適用。要求投資1000萬新幣以上。非普通人路線。
📝申請材料基本包括:
• 護照、EP卡、學歷、僱主信、工資單、納稅單
• 家屬文件(結婚證、出生證明)
• 房產證明、志願服務記錄等
🕓 審批時間:一般 6~12個月,有時更久

✳️第二步:成為PR後,怎樣順利轉為Citizen?
拿了PR後,很多人會問:要不要申請Citizen?什麼時候最合適?怎麼更容易通過?
下面這份【Citizen申請攻略】,請你重點收藏!
怎樣從PR轉為Citizen更順利?
✅ 官方申請資格(根據ICA最新標準):
• 持有新加坡PR至少 2年
• 主申請人年滿 21歲
• 無犯罪記錄
• 有穩定工作 & 納稅
• 可以和配偶/子女一同申請(建議全家一起更容易批)
🎯想更容易通過?你要做對這些事!
🔹1. 融入社會感要強
• 主動參與鄰里活動、RC居民組織、志願服務
• ICA非常看重你是否真正「生活在這個國家」
• 建議申請前至少有6個月志願者記錄(可附上照片/證明)
💡 推薦入口:People’s Association 志願服務平台
🔹2. 工作穩定,納稅清晰
• 一份薪資穩定、連貫的工作最能打動ICA
• 年薪高≠一切,但一定要持續、合法報稅
• CPF繳納記錄也很重要(建議每年滿額)
🔹3. 家庭一起申請,更穩!
• 配偶、孩子一同申請更有「紮根承諾」感
• 如果孩子在新加坡上學、已購房、已生娃,那通過率大大增加!
🔹4. 教育背景也會加分
• 在新加坡讀過書(Poly、NUS、NTU等)為加分項
• 能順利使用英語溝通也被視為「已融入文化」
🔹5. 房產情況會影響判斷
• 已購HDB比租房更能體現「定居意願」
• 有些人會選擇等HDB滿5年後再申請Citizen,以體現長期承諾
⚠️為什麼有些人申請會被拒?
原因
解釋
工作不穩定
一年內頻繁換工作,會被視為「不確定因素」
無家庭申請
單人申請成功率低,特別是無家庭紐帶者
沒有社區參與
零志願、零融入,很難打動ICA
動機不清晰
沒有展示「為什麼想成為Citizen」

📚真實案例參考
✅ Kevin(成功申請)
• EP轉PR,5年後申請Citizen
• 年薪$120k,在知名公司做IT
• 有HDB、兩個孩子在本地小學
• 參與RC活動每月固定2次
👉 申請後6個月通過
❌ Amy(被拒後再申請成功)
• 年薪不錯但跳槽頻繁
• 單人申請,無固定住所,無社區活動
• 首次被拒
👉 後來穩定工作2年、租房定居、參加志願服務後再申請,1年後成功轉Citizen
🧠寫在最後:身份,不只是「資格」,更是你與這個國家的關係
新加坡移民局永遠不會說清「打分系統」或「申請秘訣」,但他們在評估的是:
✔️ 你是否願意留下?
✔️ 你有沒有為國家做貢獻?
✔️ 你是否融入本地社會?
這不是「等滿幾年」就能過的考試,而是一個用行動證明自己的過程。
📌最後奉上一份超實用時間軸建議:
階段
建議
第1年EP
穩定工作、建立信用與稅務記錄
滿1年
可申請PR(推薦1-2年申請更穩)
拿到PR第1年
穩定家庭、工作、開始社區參與
滿2年PR後
可申請Citizen(建議提前準備材料 + 志願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