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梅:讲硬道理到啃硬骨头——李显龙主政的两个阶段

2024年04月22日   •   1881次阅读

关于李显龙总理主政的20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2004年到2011年,第二个阶段是一直以来被视为新加坡政治分水岭的2011年5月7日大选之后。

李显龙总理将在5月15日卸下总理职务。(李冠卫摄)

2004年8月12日,李显龙带着从政20年的经验,以果敢的姿态开始他主政的上半场。上任10天后就举行他的第一场国庆群众大会,他以马来语、华语和英语发表了3小时20分钟的演讲。当晚宣布了不少重要政策,比如实行五天工作制、把产假从8周延长到12周、第四胎也能获得婴儿花红等等。经济发展还是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之一,之前多年主管经济和财政政策的他也身兼财政部长,提出了兴建两个赌场以加强经济的活力。

“新加坡虽是个小国,但是我们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只要我们还是东南亚地图中的小红点,必将向全世界证明我们会不断做出尝试,永不气馁。只要保持这样的精神,未来将由自己开创。”

他踌躇滿志地以这句话,结束这场很长的演讲。还好我当年是《新明日报》的记者,不用赶着当晚截稿,可以从容地观看,而需要赶稿的日报同事们听他讲到快11点,截稿时间将近,心急如焚。

那年新加坡刚度过沙斯疫情,经济正走出低谷,2004年他接棒时新加坡人均GDP是2万7608美元。在励精图治下,五年后,人均GDP上升到3万8926美元。在2014年,李显龙主政10周年的时候,这个数字上升到5万7564美元,新加坡迈入富裕国家之列。

然而,国家经济增长和国内的支持度在李显龙时代一直不成正比。2006年5月,举行李显龙领军的第一次全国大选,人民行动党的支持率从2001年75.49%骤降到66.6%。

在他带领下,新加坡延续过去前面40多年以经济带动社会发展的趋势,大家享受了一段时间生活素质的飞跃式进步。人均所得增加了一倍,却不意味每个人的收入增幅都一样大。经济发展的硬道理受到质疑,社会层面的其他问题也开始出现,一些过去被视为十分敏感的课题包括种族、历史、政治、语言、性别等等,在公正、平等、透明等大原则下受到挑战。

2011年的李显龙总理。(海峡时报)

熟悉新加坡政治发展的人都知道2011年那场分水岭大选。在选战最后几天,执政党感受到形势非常不利,在著名的浮尔顿午间群众大会上,李总理公开向新加坡人道歉。

“没有一个政府是完美的。我们向来是尽力而为,但还是出现一些疏漏……我们犯了错之后必将承认错误,并向民众道歉,承担责任和纠正问题。如果须要采取纪律行动,我们也会这么做。而且我们必须汲取教训,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总理的道歉挽不回狂澜,工人党攻下第一个集选区,执政党折损了两个部长、一个高级政务部长还有一个未来部长,人民行动党的总得票率进一步下降到60.14%。之后,两位前总理李光耀和吴作栋,卸下所有内阁职务。李显龙总理带领多位首次登场的第四代领导班子成员,开启了李显龙时代的下半场。

建国总理李光耀有话直说,不回避硬道理的领导风格,新一代新加坡人未必能接受,不同世代的人感到最迫切的问题也不一样。一些社会中潜在矛盾还没淡化、历史遗留的问题也因为参与者还健在,难以客观处理。吴作栋时代比较协商式的治国方式,虽然调整了新加坡领导姿态,但是长期一党独大的环境,不符合新世代追求多元开放的理想。

除此以外,当时59岁的李总理也得准备下一个梯队,还得考虑要留下一个怎么样的新加坡交给建国后出生的新加坡人。大家还能接受政府对种族、宗教、语言等话题的论述吗?受过不同教育,接触各种史观的新加坡人会怎么解读政治历史?政治多元的诉求难以避免会换政府,要等到那天之后大家才学习适应和调整,还是在那天到来前,现任政府先力求严以律己,建立一套新加坡政治领袖的共同标准?

这些都不是硬道理,而是硬骨头。李总理起初也不太懂得啃硬骨头的方法,他先用警告的方式说,如果国会里有更多反对党,他得耗尽时间想着怎么对付他们(to fix them)。人们对这种方式显然不买账。

政治本来就不是客气的,不容得天真地以为可以像“排排坐,吃果果”一样,你一次,我一次。正常情况下,执政党领袖不可能刻意送机会给反对党壮大,但如果执政党不能永保自己不衰败,那当下的好领袖就要确保民主的选择是最后防线。需要让选民清楚自己要的领导素质,再让选民监督未来可能执政的政党。

李显龙总理还是用了他的方法建立一套政治框架,在国会中设反对党领袖,让可能不断增加的反对党人接受和执政党一样的检视。这个方法究竟能不能有效地建立新加坡式的良好政治(good politics),目前还难以下定论。这大概会成为几十年后,政治历史学者评价李显龙时代的一个角度。

李显龙总理1985年与夫人何晶结婚,图中左起为李显龙总理、长女李修齐及夫人何晶。

李显龙以亲民的形象走入人群,从10岁开始决心报效国家,他的成长历程、留学成绩、组织家庭、抗癌经历,甚至手足不和的难堪,都晾在太阳底下。但是有一点他相当低调,那就是个人对慈善的捐献。

很多人诟病新加坡部长的百万年薪,实际上这不是个人赚多少钱的问题,所以总理好几次把自己的加薪和其他收益捐出,他从来都保持低调。我偶然发现,总理设立的慈善基金帮助了实际需要的人,包括低收入家庭、年长新加坡人,还有让一些人完成他们的小众梦想,而受益者大多都不知道捐款者的身份。

虽然一生都处于权力之颠,生活却和一般新加坡人一样简朴,例如到小贩中心吃饭自己排队,父母过世治丧期间和一般小市民一样穿简单的白色T恤和黑色长裤。未来可能出现比他聪明能干的总理,希望都能坚持一种新加坡式的领袖生活风格。

李显龙主政的20年,功过未来自有评论,我借用20岁的他写给剑桥数学教授表明自己要回国服务的一段话,感念这位把青春都献给国家的总理。

“我宁可选择办事而同时可能被别人咒骂,这总比只能咒骂他人而自己却无法办事来得好。”

(作者是《联合早报》执行总编辑) 

文:韩咏梅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0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帮94年闺女在新加坡找对象?这届网友的评论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前晚!新加坡全岛突然变成红色!实拍上百张图片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加征高达3521%的“天价关税”!背后隐藏的三重战略意图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379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7695次阅读
提名站候选人致谢词 出现各种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阅读
新加坡商场突发玻璃坠落事故:6 人受伤,现场目击者回忆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