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加坡进入新冠疫情稳定阶段已有两周
李显龙总理前不久也发表全国讲话
内容包括冠病疫情以及如何迈向新常态

根据李显龙总理讲话的内容
我们也可以分析出
新加坡选择迈向新常态的原因
一起往下看看吧
01 疫苗接种率提升
重症死亡率较低
李显龙总理表示:
“最先开始采取“新冠清零”战略是正确的,因为大家都还没有接种疫苗,对新冠完全没有免疫力,如果感染新冠,后果将非常严重。但现在的新加坡成为全球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接种率近85%。世界各地的数据都清楚显示,接种疫苗能显著降低染病后患上重症的风险。绝大多数的本土病例(超过98%)没有或只出现轻微症状,只有2%或更少的病人患上重症。这当中,只有0.2%病逝或需要在加护病房接受治疗,换句话说,每2000位病患当中,只有两位。其他重症病患只需要输氧几天。也就是说,打了疫苗,新冠对大部分的人来说已不再是一种危险的疾病。”
根据数据显示,在新加坡过去28天里,98.5%的确诊病患都是无症状或者轻症感染者,只有1.2%病患为重症者,需要吸氧,0.1%死亡。死亡人口多数为老年人,本身就有潜在病症,很容易因为新冠病毒的攻击产生并发症死亡。而且,在所有死亡人口中,超过70%的人没有接种疫苗的。在新加坡依旧在推动全民施打疫苗的计划下,甚至在现在推动30岁以上的群体打疫苗的大环境中,政府不需要太过担心。
02 医疗体系负荷过重 改善照顾病患模式
李显龙总理表示:
“刚开始, 我国的医疗体系目前还是能够应付。不过,我们担心医疗体系将承受巨大压力,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我们的医护人员也面对同样的情况。而随着病例大幅度增加 ,重症病例也会相应增加。当我们出现多病例时,即使只有2%的病例需要住院或在加护病房治疗,这些重症人数还是相当可观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医疗体系很快就会难以负荷。
这就是为什么上个月,我们收紧了限制。这么做是为了减缓病例的增幅,让医护人员有喘息的机会,让医疗体系能够稳定下来。我们也趁这个时候扩充医疗设施,改善照顾病患的模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辨别哪些是可以在家康复的轻症患者,以及确保把医疗资源用来照顾那些重症患者。”
现在政府提倡居家隔离和居家康复,正是希望把医疗资源用于重症患者。加上现有针对新冠的各种药物被研制并投入使用,无症和轻症的患者可以依靠服药被治愈,这样也可以大大的减轻医疗体系承受的各种压力。
03 国家经济受创 开放寻求机会
李显龙总理还表示:
“我们不可能无限期地封城和关闭边境,这是不可行的,也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我们将无法恢复日常的生活,进行社交活动,开放边境以振兴经济。我们每一次收紧防疫措施,企业的运作和生意就会受到更大的冲击,工友会失去工作,小孩无法过正常、完整的童年和学校生活,一些国人和他们的家人也会分开得更久,尤其是那些有亲人身在国外的家庭,还有一些大家庭也一直无法团聚。这种种情况不但给人们带来心理和情感压力,也让人感到精神疲惫,这影响了国人以及其他民众,包括客工。所以,我们几个月前就认定清零战略已不可行。所以,我们改变了战略,过渡到“与冠病共存”。”
新加坡经济受疫情的冲击格外强烈。去年,新加坡国民生产总值整年下滑了5.8%,远比2008-2009年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还要更猛。受冲击更严重的是新加坡的服务业,新加坡服务业产值占了全国GDP的近7成。新加坡人力部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受到新冠疫情的重击,2020年新加坡总就业人数创下20多年来最大降幅,其中外籍人士工作岗位受到的冲击最大。同时不少餐饮业备受冲击,不少老字号被迫停业,也让不少人失去工作。一旦新加坡决定“封城”,造成的经济影响或许将不再那么“轻微”。新加坡经济状况高度依赖国际贸易。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给新加坡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风险。在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决定开放之际,新加坡唯有跟紧步伐,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经济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既然新加坡选择共存
也请小伙伴们依照政府政策
主动做好防护和消毒
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