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生活,总会有“除了这里的任何地方,我都想去”的念头不时冒出,像一朵即将怒放的花苞,被内在的力量不断催促着。
这是一种最原始的渴望,它的源头极为单纯——有些人必须不断离开,才能感受到自己活着;正如有些人需要安定,才能构筑人生。


即便身处小小的岛国,总有一些地方,能够成就说走就走的小旅行。三两个小时,让自己在钢筋樊笼中寻得自然之道。
这些地方自带神奇的能量,只需带上出发的心情,短暂停驻、补充能量,它们的存在,让你能安心生活在城市里。远行之所以能义无反顾,是因为只需转身,便是一条影影绰绰的回家之路。


对我而言,贝雅士蓄水池上段就是这样的地方。更准确地说,是通往蓄水池的那一段旧汤申路。没有公共交通可直达,要走上这条路,可以开车、骑车,或步行。没有任何交通工具比自己的身体更轻巧和自由,想停就停,说走就走,旅行的意义或许就在能收获这种随时可得的自由。



这条路还曾承载过惊险的历史,使它更添神秘感。1961年至1973年,旧汤申路上段曾是新加坡大奖赛及摩托车赛事的赛道。其中最惊险的“魔鬼弯”是一处V形弯道,考验着车手的极限,若无其事的夺走七条性命,民间还流传着关于它的鬼故事。

但在我眼中,这或许是新加坡最美的一条路。如果有“狮城十景”的评选,它应当榜上有名。道路蜿蜒起伏,无法一眼望穿,驱使人不断前行,每个转角,都让风景重新展开。登上高处,视野豁然开朗,那种感觉像是冲浪者立于浪尖,看见大地、海洋与天空交汇的广阔无垠。


路的尽头,便是贝雅士蓄水池上段。一棵姿态优美的雨树伫立水边,树下的长凳上,总有人静坐,独自与风景谈判,索取对抗这个世界的智慧。蓄水池被一座堤坝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岸边种着一排木麻黄,偶尔会有新人特意赶来,在这里拍摄婚纱照,向风景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堤坝上野猴成群,只要彼此尊重,便能相安无事。


清晨的景色尤为动人,薄雾轻拢绿林,湖面如镜,一切仿佛沉入水底,幻化成悄然无息的水泡。
在这座不断升级改造的城市里,我们需要一些一成不变的风景,它们如同生命不同阶段的锚点,将每一段私藏的记忆牢牢系住,让过去与现在彼此依偎。
关于作者,生态和美食导游:
叶孝忠,前《孤独星球》指南出版人,并在上海和北京生活12年,他也是新加坡《联合早报》专栏作者,新加坡作家节中文活动策展人,目前从事教书、出版和写作等。
他出版的畅销书《食遇》《12345》分别书写新加坡人文和美食,曾入围新加坡文学奖。他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高级讲师。
他的最新作品《野邻居》,书写本地生态,并获得新加坡艺术理事会的赞助,将于2025年4月出版。 我们经常举办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小众目的地小旅行,想和我们一起探索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可以加微信好友入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