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扎堆,新加坡物价狂飙?如何破局?

2025年05月17日   •   1万次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新加坡凭借低税率、稳定的政治环境和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成为了富豪们的 “避风港”。越来越多身家不菲的人选择在新加坡购定居。

富豪扎堆,让这个原本就寸土寸金的 “小红点”,物价一路飙升。面对这一难题,新加坡政府又使出了哪些 “杀手锏”?

01 富豪涌入下的“甜蜜负担”

富豪涌入,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推高了物价。

房价飙升! 房地产市场首当其冲。据统计,过去五年间,新加坡核心地段的豪宅价格涨幅超过 30%。

进入 2025 年,PropNex Realty 预测整体私人住宅价格可能会再上涨 3%-4% 。核心地段如滨海湾、乌节路一带,公寓平均每平方米价格在 2025 年预估达到 2-2.5万新元,换算下来每平方英尺约 1860-2320 新元 。

武吉知马的别墅更是价格惊人,一些别墅售价高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新元。

这些豪宅不仅被富豪们收入囊中,还经常空置作为资产保值手段,进一步加剧了住房的供需矛盾。而高端房产市场的火热,也带动了普通组屋和私人公寓租金、售价的上涨,让不少本地居民直呼 “住不起”。

拥车证价格暴涨!

在新加坡,拥有一辆车的成本堪称 “天价”,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拥车证价格。

2025 年,新加坡继续执行 “零增长” 政策,即每报废一辆旧车,才允许新增一辆新车,以保持汽车总量恒定。

2025 年二季度拥车证总配额18232张,虽较前一季度有所增加,但市场需求极为旺盛。在4月的投标中,中小型汽车组拥车证成交价冲破10万元新币大关,大型及豪华车组价格飙升至116890新币,公开组更是达到116991新币 。

这一价格在中国足以购买一辆顶配的小米 SU7 Ultra 电动车,甚至比某些豪华品牌车型的售价还要高。富豪们对豪车的追求,加剧了拥车证的竞争,普通民众想要拥有一辆车,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日常消费压力 在消费领域,富豪们的 “不差钱” 式消费,也悄然改变着市场价格体系。

顶级餐厅人均上千新元的套餐供不应求;私人俱乐部的会员费水涨船高,一些热门俱乐部的入会费甚至高达数十万美元。就连日常的高端超市,松露、和牛等奢侈品食材的价格也随着富豪消费需求的增加而攀升。这种消费分层现象,使得原本就不低的新加坡物价,变得更加高不可攀。 2024年新加坡核心通胀率达3.3%,餐饮、交通等民生支出占比超家庭总开支60%。

本地居民吐槽:“工资涨了,生活反而更拮据了。”2023年家庭月均收入增长14.3%,但生活支出增幅达14.9%,收入增速被物价“吃掉”。

02 政府多管齐下稳民生

面对富豪涌入带来的物价压力,新加坡政府深知 “稳定民生” 才是发展的根基,迅速打出了一套 “组合拳”。

直接补贴给钱包“减负” 全民发钱: 以家庭为单位发放800新元消费券,7月额外向21-60岁、60岁以上群体分别发放600新元和800新元建国60周年购物券。

税务减免: 2025年估税年,个人所得税减免60%(最高200新元),企业所得税减免50%(最低2000新元,最高4万新元)。

保障国人“居者有其屋” 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严格管控,不断提高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对于非新加坡公民购买住宅,总税率最高可达60%,极大地增加了海外投资者和富豪炒房的成本。

加大组屋的供应力度: 未来3年推出5万套新组屋。推出 “预购组屋计划”,重点缓解外围区域住房压力,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组屋建设数量和户型。

严格限制组屋的转售条件: 防止投机行为,确保组屋真正服务于本地居民的自住需求。

监管引导消费市场 在消费领域,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和市场监管,引导合理消费。

对于奢侈品和高端消费品,适当提高消费税和进口关税,减少富豪过度消费对物价的拉动作用。

对大米、食用油等30种商品实施价格监管,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行为(2024年对两大超市罚款1200万新元),确保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

此外, 政府还推出供应链韧性计划,投资东南亚区域生产基地,分散食品、药品进口风险,降低外部冲击,从而稳定价格。

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惠民生 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持续加大投入。 在教育方面,不断提高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加教育补贴,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且负担得起的教育。

在医疗领域,完善健保,升级医疗与养老计划,降低居民的医疗支出。

同时,政府还推出了各种补贴和援助计划,如水电费补贴、就业入息补助计划等,直接减轻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负担。

如医疗与养老方面有以下措施。

医疗补贴:2026年起推出新保健储蓄配对计划,55-70岁年长者自愿填补保健储蓄户头可获1:1补贴(顶限1000新元/年); 居家护理:居家看护津贴从每月400新元提高至600新元(非800新元),覆盖收入上限4800新元家庭。

黄循财表示,消费税收入将反哺民生刚需。2026年起,政府将推出新保健储蓄配对计划,55-70岁年长者若自愿填补保健储蓄户头,可获1:1补贴(顶限1000新元/年),缓解长期护理费用压力。同时,居家看护津贴从每月400新元提高至600新元,覆盖收入上限4800新元家庭,惠及15万家庭。

支持企业与就业 工签改革:2025年起提高外劳薪资门槛(如SP最低薪金3300新元),但同步延长年长员工就业补贴至2026年,覆盖月薪≤4000新元员工; 技能培训:40岁以上员工可获每月300新元非全日制培训津贴,全职课程最高补贴7.2万新元。

03 平衡开放与公平的难题

尽管政策频出,争议仍未平息: 本地居民VS新移民:部分人认为富豪移民挤占公共资源,呼吁提高移民门槛; 短期补贴VS长期改革:消费券虽解燃眉之急,但教育、医疗等体系改革仍需提速。

经济学家Chua Han Teng指出:“新加坡需在开放与公平间找到新平衡点。既要利用资本红利,也要确保公共服务不被透支。”

富豪移民是把“双刃剑”,既带来经济活力,也考验治理智慧。黄循财政府的“发糖”政策虽能短期缓解压力,但长远来看,唯有提升产业附加值、完善社会福利体系,才能让所有人共享发展红利。

对于普通人而言,在这座“花园城市”生活,还是得精打细算啊!

9月起!新加坡出女佣新规:家有小孩的注意
2025年06月17日   •   2万次阅读
“你开宝马就了不起啊?” 新加坡路怒司机认罪,被罚2760新币!去新山,这些事情不能做!
2025年06月13日   •   1万次阅读
如何在新加坡更新中国护照?最全攻略来了
2025年06月12日   •   1万次阅读
戴口罩学手语 黄循财穿围裙当咖啡仔
2025年06月14日   •   1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公积金达到BRS、FRS和ERS,每个月能拿多少钱?
2025年06月14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不同身份的区别,你知道吗?
2025年06月17日   •   9747次阅读
“退租时房东拿出一张天价账单:要我赔4700新币!”
2025年06月17日   •   9063次阅读
重磅!下个月起去大马要注意!没办这个证,直接罚款300马币!
2025年06月14日   •   8892次阅读
✈️ 搭乘飞机时坐哪里最安全?专家分享“3大保命座位”,偏偏是很多人不会选择的位子!💺
2025年06月16日   •   8892次阅读
内行人告诉你,在新加坡买什么最有性价比?
2025年06月17日   •   8550次阅读
新加坡副总理同款咖啡Kopi O Kongsong简直白菜价,何晶孙雪玲点赞
2025年06月15日   •   6840次阅读
花了20年,他在新加坡就存下了百万新币!怎么做到的?
2025年06月14日   •   6669次阅读
你手中的硬币,脚下的地铁,背后是新加坡的“心安之术”
2025年06月17日   •   6498次阅读
五脚基不是遮雨棚:一场空间的误会,一段南方的回声
2025年06月12日   •   6156次阅读
新加坡最无声的炫富是什么?“藏在学校门口”
2025年06月14日   •   5130次阅读
2025新加坡国庆庆典礼包设计曝光,7大主题呈现新加坡精神
2025年06月12日   •   4959次阅读
新加坡职场人有多幸福?全球平衡指数揭晓:东南亚第一,但年假只有欧美一半
2025年06月16日   •   4446次阅读
新加坡发钱啦!可领$100文化券,还能买书看展!
2025年06月17日   •   4446次阅读
在新加坡如何存下钱?40:30:20:10法则很重要!
2025年06月17日   •   3591次阅读
为什么东南亚只出了新加坡一个发达国家?
2025年06月16日   •   3078次阅读
超过百万新币!新加坡人都要赚这么多钱,才能退休?!
2025年06月16日   •   3078次阅读
2025新加坡国庆彩排封路全攻略:影响路段与出行建议
2025年06月15日   •   3078次阅读
从廉价山寨货到性价比王者 Made In China 征服你的钱包了吗?
2025年06月13日   •   2907次阅读
新加坡搞“多元化”三成的印度裔和马来裔起势,华人差点输了大选
2025年06月17日   •   2736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