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新加坡殖民地,包括圣诞岛
三、英国做主,交易达成
二战后,英国资本大批撤出圣诞岛。
1949年,澳大利亚政府利用英国资本大规模撤离圣诞岛之际,收购了圣诞岛磷酸盐矿的所有权。澳大利亚政府将其交给澳大利亚的矿业公司经营。

▲当地开发的磷酸盐
战后,英国人对殖民地的行政区进行了调整。新加坡成为了单独的殖民地(并管辖圣诞岛)。
马来半岛其余部分在1948年合并为“马来亚联合邦”,首府吉隆坡。1957年8月,马来亚联合邦率先宣布独立,成为英联邦一员。

▲西马为马来亚联合邦
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深化,新加坡自治运动引起了澳大利亚的不安。
尤其是圣诞岛上的澳大利亚矿主,担心自己的矿山被日后独立的新加坡国有化。
因此,澳大利亚希望在新加坡独立之前争取到圣诞岛的主权。在澳矿主的支持下,澳大利亚议会于1957年向英国提出了收购圣诞岛的申请。
新加坡和圣诞岛的居民主要以华人为主,英国不希望华裔为主的新加坡独立后拥有圣诞岛。

▲圣诞岛第二大城市的新加坡建筑
相比于新加坡,英国议会倾向于将圣诞岛的所有权交给澳大利亚。
1958年,英国利用新加坡尚未独立,无法行使主权之际,和澳大利亚达成了《1958圣诞岛法令》,将圣诞岛的主权交给了澳大利亚。
新加坡虽然不情愿“领土”被英国和澳大利亚交换。但当时的新加坡的头等大事是获得自治。
为了“自治”和独立事业,新加坡不得不默许交易的达成。根据《1958圣诞岛法令》,新加坡获取了290万英镑的磷酸盐补偿费。至此,新加坡把圣诞岛“卖”给了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为纪念收购圣诞岛的邮票
1959年,在人民行动党领袖李光耀的推动下,新加坡获得了自治权。1963年,原英属殖民地、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巴、沙捞越相继获得自治权。
1963年9月16日,英属马来殖民地正式宣布独立。马来亚、新加坡、沙巴、沙捞越这四个政治实体组成了新的国家——马来西亚。

▲新加坡原来是马来西亚的一个邦国
独立后,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口勉强超过半数,华人是第二大民族,占据40%。新加坡华人占据75%。这与马来西亚奉行的“马来人至上”相违背。
最终,马来西亚将新加坡踢了出去,马来西亚华裔比例从此前的40%下降至25%。

▲新加坡宣布独立
新加坡独立后,首要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尤其是需要和美国等西方世界搞好关系。
圣诞岛距离新加坡太远,与新加坡之间又被印尼隔开。加上国力较弱,因此,新加坡承认了英国和澳大利亚达成的《1958圣诞岛法令》,承认圣诞岛归澳大利亚所有。

▲圣诞岛距离新加坡1350公里
澳大利亚获得了圣诞岛之后,将其划归西澳大利亚州管辖。然而,圣诞岛距离堪培拉(首都)和珀斯(西澳州首府)过于遥远。

▲西澳大利亚州
1992年,澳大利亚设立圣诞岛郡为非自治领地,该郡隶属于西澳州,却由联邦直辖派官员管理。该岛的常住居民被视为澳大利亚公民,但参与澳大利亚选举则被划为北领地地区。

▲圣诞岛旗帜(非官方)
随着澳大利亚经济持续繁荣,澳大利亚吸引了不少世界各国的移民。海外领地圣诞岛成为了移民安置中心,因此,圣诞岛的人口流动性非常大。
根据澳大利亚人口普查,圣诞岛总人口1863人(包括流动人口),其中21.2%是华人(按常住人口则占80%)。岛上的华人特征保留至今,很多居民除了会说英语、华语之外,还会说粤语和闽南话。
岛上的“华人公馆”、“半山公馆”等华人社团及中式寺庙和宗祠,都是华人在这里生活的见证。

▲圣诞岛的中文标识
澳大利亚接收圣诞岛后,当地的经济发展以磷酸盐开发为主。随着磷酸盐开采的衰落和环保意识的加强,澳大利亚政府花费大量资金将岛上70%的土地打造成国家公园。
此外,澳大利亚政府修建了圣诞岛机场作为连接岛屿和澳大利亚本土的桥梁。如今的圣诞岛经济凭借着拥有独特的红蟹迁徙、良好的潜水资源,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之处。

▲圣诞岛的红蟹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