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他们在何处展出,仍能在12个月内申请注册,这是给予设计师和品牌足够在市场探温的时间。”

最后,只要是在同一个系列或类别中,设计师和品牌能在单一的申请中同时注册高达50件设计。玉饰设计师朱依琳说这对首饰、服装和家具设计师尤其方便:“我们只要能证明同个系列中的设计源自同一个灵感和设计理念,就能同时保护整个系列的IP。”

叶致健透露,和10年前相比,知识产权意识在新加坡不断提高,商标注册至今取得45%增长;专利注册和设计注册的增长则是13%和17%。他说:“知识产权意识在本地仍是萌芽期,我们现阶段相等于40年前的美国。我们要鼓励本地企业和设计师把保护知识产权的策略融入品牌的经营和建设中。
Dyson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设计工程师詹姆斯戴森在1983年研发首个无尘袋吸尘机后,就坚信独一无二的设计和专利能大大增加品牌的价值,才有日后衍生出的无桨叶风扇等。”
在注册知识产权之前,叶致健建议商家和设计师透彻地审核品牌和产品有哪些IP资产;哪些IP是能推动品牌业务增长和销售的;哪些无形资产是让品牌与众不同,能够增加竞争力的。
换句话说,肯定知识产权也即是对创造力和原创性的肯定,辨别自己有什么地方比别人独特,然后极力地维护这个原创和独特性。

为了消除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误解和畏惧,新加坡知识产权署定期举办系列讲座和一对一“诊所”,免费帮助品牌和设计师进一步了解IP策略,同时也提供收费的法律咨询服务(IP Legal Clinic),以及“IP价值实验室”(IP Value Lab),帮助有需要的企业和设计师发掘和经营自己的无形资产。本地人也能透过新加坡知识产权署接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了解如何在其他国家注册知识产权。
除了一些成熟品牌,新加坡的手作品牌也受到保护。
有了设计注册新法令,不只是要进军海外,有一定规模的本地品牌,连小型的手作品牌,如Tiny Supply也开始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喜爱陶土手工的刘嘉琳(31岁)和妹妹刘瑞琳两年前创办了这充满童趣的品牌,用陶土制造和手绘出各种动物,如独角兽、猫咪和狐狸造型的碗盘、饰品等。
刘嘉琳说:“我们希望制造出实用又好看的艺术品,把快乐和欢笑带给使用我们产品的人。”然而,她们从一个被侵权的本地首饰设计师的恐怖遭遇中了解到,这欢笑和品牌的创意是如此不堪一击。

刘嘉琳说:
“我们了解到有个在社交媒体上售卖自制首饰的女生,因为没有注册商标而被无良人士剽窃她的创意,对方用了一个跟她品牌很相似的名字和商标,因为他们付得起钱在网上打广告,业务蒸蒸日上,导致客户分辨不出她和这个抄袭者有何不同。最终她必须改头换面,重新来过。”
为了不让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两姐妹立即注册自己的商标,“保护我们的品牌和促销策略,阻止别人用跟我们相似的名字、商标和业务概念,在网上蹭原品牌的热度。我们本以为自己是小咖,没去想到有被侵权的可能。但现在我们有意扩充业务,就更应该认真思考IP,所以当IPOS找我们加入‘设计注册计划’时,我们觉得这正是注册IP的好时机。”
知识产权是创作个人和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大致上可分为能注册和无法注册两种:可注册的主要包括商标权、设计权、专利权和植物品种等。在新加坡,著作者的创作只要以有形的形式存在,他们便自动享有版权保护,无须注册。
另外,品牌独家的秘方也无法注册,但新加坡知识产权署会奉劝品牌限制某阶层的员工能获取,并设定保密协议来保护这些机密资料。

所以可以说,新加坡目前对保护品牌创意和打击仿制假货是双管齐下,同时借助有针对性的立法,让假货在新加坡无所遁形。
资料来源:
1. 天下网商:中国制售假货犯罪成本太低,法学专家呼吁加重刑罚
2. 中国经济网:马云呼吁“像打酒驾那样打假货” 多名两会代表委员响应
3. 早报:保护品牌与创意 知识产权知多少?
4. 界面新闻:真假小CK终有一战 这个新加坡快时尚品牌正面临高仿的威胁
5. 每日头条:千万别在新加坡卖A货,后果很严重!
6. 早报:三人涉卖价值23.9万元假货被捕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