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他們在何處展出,仍能在12個月內申請註冊,這是給予設計師和品牌足夠在市場探溫的時間。」

最後,只要是在同一個系列或類別中,設計師和品牌能在單一的申請中同時註冊高達50件設計。玉飾設計師朱依琳說這對首飾、服裝和家具設計師尤其方便:「我們只要能證明同個系列中的設計源自同一個靈感和設計理念,就能同時保護整個系列的IP。」

葉致健透露,和10年前相比,智慧財產權意識在新加坡不斷提高,商標註冊至今取得45%增長;專利註冊和設計註冊的增長則是13%和17%。他說:「智慧財產權意識在本地仍是萌芽期,我們現階段相等於40年前的美國。我們要鼓勵本地企業和設計師把保護智慧財產權的策略融入品牌的經營和建設中。
Dyson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設計工程師詹姆斯戴森在1983年研發首個無塵袋吸塵機後,就堅信獨一無二的設計和專利能大大增加品牌的價值,才有日後衍生出的無槳葉風扇等。」
在註冊智慧財產權之前,葉致健建議商家和設計師透徹地審核品牌和產品有哪些IP資產;哪些IP是能推動品牌業務增長和銷售的;哪些無形資產是讓品牌與眾不同,能夠增加競爭力的。
換句話說,肯定智慧財產權也即是對創造力和原創性的肯定,辨別自己有什麼地方比別人獨特,然後極力地維護這個原創和獨特性。

為了消除公眾對智慧財產權的誤解和畏懼,新加坡知識產權署定期舉辦系列講座和一對一「診所」,免費幫助品牌和設計師進一步了解IP策略,同時也提供收費的法律諮詢服務(IP Legal Clinic),以及「IP價值實驗室」(IP Value Lab),幫助有需要的企業和設計師發掘和經營自己的無形資產。本地人也能透過新加坡知識產權署接洽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了解如何在其他國家註冊智慧財產權。
除了一些成熟品牌,新加坡的手作品牌也受到保護。
有了設計註冊新法令,不只是要進軍海外,有一定規模的本地品牌,連小型的手作品牌,如Tiny Supply也開始保護自己的智慧財產權。喜愛陶土手工的劉嘉琳(31歲)和妹妹劉瑞琳兩年前創辦了這充滿童趣的品牌,用陶土製造和手繪出各種動物,如獨角獸、貓咪和狐狸造型的碗盤、飾品等。
劉嘉琳說:「我們希望製造出實用又好看的藝術品,把快樂和歡笑帶給使用我們產品的人。」然而,她們從一個被侵權的本地首飾設計師的恐怖遭遇中了解到,這歡笑和品牌的創意是如此不堪一擊。

劉嘉琳說:
「我們了解到有個在社交媒體上售賣自製首飾的女生,因為沒有註冊商標而被無良人士剽竊她的創意,對方用了一個跟她品牌很相似的名字和商標,因為他們付得起錢在網上打廣告,業務蒸蒸日上,導致客戶分辨不出她和這個抄襲者有何不同。最終她必須改頭換面,重新來過。」
為了不讓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兩姐妹立即註冊自己的商標,「保護我們的品牌和促銷策略,阻止別人用跟我們相似的名字、商標和業務概念,在網上蹭原品牌的熱度。我們本以為自己是小咖,沒去想到有被侵權的可能。但現在我們有意擴充業務,就更應該認真思考IP,所以當IPOS找我們加入『設計註冊計劃』時,我們覺得這正是註冊IP的好時機。」
智慧財產權是創作個人和企業所擁有的無形資產,大致上可分為能註冊和無法註冊兩種:可註冊的主要包括商標權、設計權、專利權和植物品種等。在新加坡,著作者的創作只要以有形的形式存在,他們便自動享有版權保護,無須註冊。
另外,品牌獨家的秘方也無法註冊,但新加坡知識產權署會奉勸品牌限制某階層的員工能獲取,並設定保密協議來保護這些機密資料。

所以可以說,新加坡目前對保護品牌創意和打擊仿製假貨是雙管齊下,同時藉助有針對性的立法,讓假貨在新加坡無所遁形。
資料來源:
1. 天下網商:中國制售假貨犯罪成本太低,法學專家呼籲加重刑罰
2. 中國經濟網:馬雲呼籲「像打酒駕那樣打假貨」 多名兩會代表委員響應
3. 早報:保護品牌與創意 智慧財產權知多少?
4. 介面新聞:真假小CK終有一戰 這個新加坡快時尚品牌正面臨高仿的威脅
5. 每日頭條:千萬別在新加坡賣A貨,後果很嚴重!
6. 早報:三人涉賣價值23.9萬元假貨被捕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