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新进展:经济活动逐渐恢复的新加坡情况如何

2020年07月19日   •   1万次阅读

随着经济解封,亚太不少地区的疫情都出现反弹。在中国香港,不少确诊病例涉及连锁餐饮店和茶餐厅,为控制第三波疫情,餐馆被令在晚间禁止堂食。日本东京则有剧场出现集体感染,包括剧组人员和观众在内,密切接触者人数达到约850人。

图片来源:路透社

那么在经济活动逐渐恢复的新加坡情况如何?

新加坡阻断期结束这一个多月来,餐饮堂食、娱乐活动也逐步恢复。过去几周,新加坡的确诊病例确实有所增加,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社区感染人数有时也多达两位数。

有新加坡防疫专家就认为,社区感染人数接下来还会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新加坡人的防范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松懈:

人们忘了我们还在疫情之中,我们需要控制距离,尽量不要出门。第二,食堂已经开始了,看得出人家有时候排队买食物也是排得蛮长的。第三,我们现在戴的口罩和保留的距离,不像在阻断措施那时候那么地谨慎。

而来自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则担心不少新加坡人误以为放宽阻断措施,就意味着能放松警惕:

其实不然,我们要做的是刚好相反,就是我们知道现在因为我们的管制有放松,比较多机会是人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群,特别是人群密集的地方,所以这代表说有一定风险。

该名主任指出,在外用餐摘下口罩其实是一个高风险的举动。特别是,当几位好友聚集用餐、喝茶时,可能也会聊天,除下口罩就等于卸下对病毒的防范,这不仅危害自己,也可能危害社区安全。

空气传播是什么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不排除冠状病毒在室内和封闭空间内,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空气传播,也就是气溶胶传播,就好比在房间内闻到另一个人香水味。这味道其实就是香水的微小颗粒,通过空气从一个人身上传播到另一个人的鼻子里。同样的,如果他没有戴口罩,讲话的时候,这些微小颗粒也可以传给你。

当一个人说话或打喷嚏时,病毒就可能随着飞沫进入空气中。如果遇上空气干燥或风吹,飞沫的水汽就会逐渐蒸发而变成微小颗粒。这微小颗粒不仅能浮在空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能够穿过普通口罩,被吸入体内:

微小颗粒一般上小于5毫米,在空气中能悬浮一段时间,漂浮的距离也比较长。不过,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数据显示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

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正在积极地做这方面的研究。他们从病房采集的空气样本中,找到少过5微米的病毒颗粒。虽然病毒核酸出现在空气样本中,但这不代表说这些是活性的病毒。目前还没有一项科研的研究,是可以完全证实这种非常微小的颗粒还存在着活性的病毒。所以在这方面,国家传染病中心还在积极地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新冠病毒的传播?

在亚洲国家如中国、韩国和新加坡,人们一般使用的口罩能有效控制飞沫传播,但不足以预防空气传播。

如果病毒真的通过空气传播,那病例至少要比目前多出50到100倍。新冠病毒主要还是通过飞沫传播,但空气的素质却能改变传播方式。在不同的环境里面,可能后面有风,或者天气比较冷,就如我们认识的澳大利亚墨尔本,他们都冬天的时候,天气比较干燥。

在这种情况,那种飞沫可能变成空气传播。在室外,说话的飞沫一般只能漂浮大约1米的距离。可是在室内,特别是冷气越冷、空气越干燥的环境下,飞沫就能变成微小颗粒,在空气中停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在唱歌或演讲的情况下,病毒就更容易被传播开来。因此在外用餐,特别是在冷气环境中,吃东西时不要说话,要说话就记得戴上口罩。如果身边的人在说话,那就更是要戴好口罩,保护自己:

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离,是目前阻断冠状病毒传播链的有效措施。当然,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要等到有效疫苗的问世,这样就能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阻断病毒的传播链。

处理食品时 该注意哪些事项?

中国早前在切割进口三文鱼的砧板上验出冠状病毒,最近也从进口的拉美冰冻白虾包装上,检测出病毒。除了生鲜食物,冠状病毒是否也可能存在于其他食物的表面上?

未煮熟的食物还算是“肮脏”的,所以在接触食物包装后,要尽量洗手。处理食物时,也要记得用水先把它洗干净,然后再烹煮,因为水可以把病毒洗掉。如果是要生吃食物,就更要把它洗干净。

1 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全球接连暴发第二波疫情,呼吁民众须谨慎!

全球各地在解封后接连发第二波疫情,共同领导跨部门工作小组的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表示,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解封后出现第二波疫情,主要是因为当地政府和民众没有严格落实和遵守安全距离措施。

他举例说,在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有患者即使身体抱恙,仍外出或举办派对,没有遵守安全距离措施。而在香港,当地民众没有在餐馆和食肆内戴口罩。韩国则有民众在出席宗教集会或在工作场所集体染病。韩国和日本的夜间场所也出现集体感染病例。

对此,颜金勇认为,新加坡不能掉以轻心。尽管大部分活动已经在阻断措施结束后恢复,但新加坡人必须保持谨慎。除了用餐和运动外,公众外出时应戴上口罩,同时尽量避开人潮较多和封闭的地方,并遵守最多5人聚集的限制。

2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黄循财:政府的旅游警告未变,公众仍需避免出国旅游!

共同领导跨部门工作小组的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黄循财则表示,全球各地的疫情可能会持续到年底,也可持续到明年,在短期内疫情的情况应该不会有所改善,因此旅游警告也不会在短期内有所改变。

他说,新加坡正与其他国家进行讨论,每个国家的情况也会因不同时段而有异,在解封后有些地区会再出现更多病例,但这不会影响绿色通道的讨论,旅游人士将需要遵守措施,出入境时要接受检查等。政府将继续就此进行讨论,恢复商务旅游,但暂时仍不允许大批旅客出入境的旅游。

3 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采取小规模隔离阻断措施 不是完全关校!

新加坡教育部应对学校出现病例的策略是,采取小规模隔离阻断措施,而不是完全关闭学校。

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在7月16日到淡滨尼中学出席种族和谐日庆祝会后告诉记者,如果校园内出现学生把病毒传染给同学的情况,教育部会让受影响的师生休缺席假,而且是先隔离受影响的班级,有必要才隔离整个年级。不过,他认为完全关闭学校是不恰当的。

王乙康说,大多数家长和教师都了解新加坡政府的立场。他举例说,裕廊西中学日前因实验室误诊,以为出现中一学生被同学传染的情况,因而隔离所有中一学生,但其他年级的学生出席率仍超过90%。王乙康指出,目前的情况显示防疫措施是有效的,但会在不断检讨后,才逐步恢复其他活动。

新加坡总理刚坐稳大位,先来中国待5天,李显龙早已安排好一切
2025年06月25日   •   2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如果接到+65或者8开头的电话要注意了
2025年06月28日   •   2万次阅读
“从中产到破产,只隔着一个新加坡?”——新移民中产家庭生存实录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毫无个性,冷漠!旅游后大失所望”
2025年06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洗手池洗拖把、菜里惊现青虫、托盘酸臭难闻、老鼠横行……你敢在这样的新加坡食阁吃饭吗?
2025年06月25日   •   2万次阅读
83岁蔡澜安葬新加坡!来看看他笔下的海南鸡饭和咖喱鱼头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看看七年内,新加坡地铁是否通到你家门口?
2025年06月29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电信公司狂推“无国界”数据配套!不用激活e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他,毕业于清华、北大、牛津、南洋理工!却在新加坡送外卖!现已回国,加入了美团
2025年06月26日   •   1万次阅读
新柔地铁要来了!中马跨境火车正式进入退役倒计时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撕掉"最贵"标签!新加坡的平价生存法则
2025年06月28日   •   1万次阅读
全岛Money changer汇总!新币兑换这13种货币最划算!兑人民币5.56~
2025年06月25日   •   9576次阅读
你真的适合在新加坡生活吗?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9576次阅读
新加坡5大数字银行!存款消费更划算~
2025年06月28日   •   9234次阅读
前夫抢人!她从杭州追到新加坡,只为夺回6岁的孩子......
2025年06月29日   •   9234次阅读
看惯了珍珠坊熟悉的黄绿色外墙 你喜欢它红艳艳的新装吗?
2025年07月01日   •   8208次阅读
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为啥70%华人选印度人做官,文化舆论成推手
2025年06月30日   •   8208次阅读
全网最全对比!新加坡公民 & PR政府福利差异,一篇看懂值百万
2025年06月26日   •   5985次阅读
新加坡 vs 中国 vs 大马 2025生活成本全对比
2025年06月25日   •   5643次阅读
李光耀的遗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如何分开的?
2025年07月01日   •   5130次阅读
新加坡银行转账手续费大科普
2025年06月30日   •   4788次阅读
新加坡中介的潜规则你知道吗?如何破局?
2025年06月25日   •   4446次阅读
餐馆不提供免费自来水原因五花八门 有哪些是你能接受的?
2025年06月25日   •   4275次阅读
榜鹅海岸巴士转换站启用,旧站即将翻新,增风扇长椅
2025年07月01日   •   393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