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很多新移民
生活在新加坡
心中总是有些 忐忑

“新加坡这么小的土地
以后还能有发展吗
以后还能装的下越来越多人吗?”
“在新加坡养老
是不是特别不好?”
“老龄化这么严重了
新加坡以后能开的出来养老金吗?”

这也难怪了
毕竟,咱是从地大物博
物产丰富的家乡而来!
也难免有着这样那样的疑虑
然而,最近新加坡却
放了句“狠话”
“不债留子孙
不欠缺土地”
这短短两句话可谓
霸气侧漏,信息量超级大
说到,真的能做到吗?
新加坡许下承诺
Singapore
上周末,贸工部长陈振声在
出席SG75比赛的颁奖典礼时
语出惊人
他说,新加坡政府对下一代的承诺有二
不债留子孙,不欠缺土地

图源:Ryan James
这么霸气一句话
不仅直击新移民心中疑虑
也让人敬佩新加坡政府
勇于承诺的勇气
他信心满满地表示
“有了资源和土地
没有什么能阻挡新加发光发亮”

图源:联合早报
我想,大家的第一反应
妥妥地就是不敢相信
毕竟......
不留债子孙有多难?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美国,世界强国之一
那都是做不到的
在美国,他们现在
花的每5元中
有1元是用来偿还
上一代的债务
美国的国家债务总额
已经达到了大约22.5万亿美元
就连美国教育基金会也刊文
如此庞大的债务
总会有到期和需要偿还的一天
今后该怎么办?
这个网站也指出:
“美国的政客们却始终犹豫不决
坐视麻烦变得越来越大”

推广

/ 相比之下 /
新加坡花的每5元
有1元竟是
来自上一代
随着社会老龄化
新加坡政府更会确保
金额比1元多
在人口老龄化严重的亚洲
新加坡首当其冲
携老扶幼的大环境下
能做到“不留债子孙”实属不易

图源:海峡时报
不欠缺土地有多难?
如果说不留债子孙还能使点劲
这不欠缺土地听起来
确实有点魔幻
毕竟,新加坡小岛,城市国家
仅仅721平方公里
却装下了561万人
13397个新加坡 =中国

已然是全球人口密度第二高
在2013年发布的《人口白皮书》中表明
10年后,人口会多出100万
现在,6年过去了
新加坡人口从531万
已经变成了561万

/ 相比之下 /
新加坡不拥挤
人均绿地多
拥房率超过90%
有着全球最低公共住房房价之一
先别对不堵车不拥挤吐槽
这只是相对来说
毕竟,在人口密度高的国家
有可能是下面这等景象

*一趟开往孟加拉的列车
想像力,曾经造就了新加坡
听起来有点魔幻的承诺
却一一在努力兑现
所以陈振声才直言:
“有了资源和土地
没有什么能阻挡新加坡发光发亮
唯一能阻止我们前进的
是当我们缺乏团结
凝聚力和想像力”

“新加坡,从不以当前这一代的成就去定义成功,成功是由下一代的表现去定义……建国一代和立国一代建造了我们今天享有的一切。
这个弹丸小国从一开始
就不被人看好
然而正是“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
才造就了今天的新加坡
从机场,滨海湾
圣淘沙到地铁到组屋
这一切,都还要进一步发展



新加坡的领导者也好
岛民也好,都需要
不断思考新加坡的
下一步是什么,并提前作规划
外部有不少国际压力
前方也有挑战
因此,无论如何
都必须为未来做好准备

新加坡未来
Future
其实,很多新移民
没有经历过曾经的从无到有
那怎么想像未来几何
“不债留子孙,不欠缺土地”
如何兑现承诺
未来的新加坡又是什么样?
我们一同展望
“老天赏饭吃”

新加坡从前的发展
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
说白了就是“老天赏饭吃”
地理位置
地处马六甲海峡
这里,被称为是东南亚的“十字路口”
扼守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
这里是世界上最主要的
能源和贸易海上通路之一
世界上1/4的 贸易和
能源份额从这里经过

没有自然灾害
新加坡从马来亚联邦分离出来后
赶上了经济发达的新浪潮
南洋小岛没有地震,台风
没有海啸和山洪等自然灾害
占尽一片风平浪静的
“风水宝地”

土地利用率高
香港地区,其实位置也非常不错
仗着位置好,新加坡合香港
两地都发展成了亚洲
乃至世界金融和航运中心之一
但是香港山多平地少
全港地区700多万人口
挤在这25%能开发的土地上
新加坡,全岛可都是平地

(大海啊都是水,香港啊都是山)
然而,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前
东南亚的主要港口
位于当时巴达维亚港口(雅加达)
但这条新航道开通后
新加坡却因此得以发展
巴达维亚港口就此衰落
那么,未来的马六甲海峡呢?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

是的,未来极地冰帽融化后
船只也可能更换航道
减少使用马六甲海峡
“历史上,没有任何事能打包票
我们必须想得长远
如果货物不到马六甲海峡
我们就前往货物会在的地方
如果能这么做
就能让这个小红点继续发光发亮”

靠天吃饭不长久
有没有资源和土地
都要靠长远计划
新加坡说起在规划这事儿上
一向就是早早的规划,稳稳的执行
曾有位来新三个月
专门研究新加坡房子的香港学者
就表示新加坡重科学
总是寻找最适当的做法
而且,不断的审核
不停的改良,反馈,修正,进步!
“以人为本非常令人感动”

人本+长远规划
是新加坡成功的关键
尊重人们生活过程中使用效果
不断进行反馈和修正
首先,是多层次规划体系
5-10年一展望
5年一修订
50年一规划

《新加坡财政预算》
《城市发展总蓝图草案》
《新加坡智慧国家2025计划》
《零废弃无垃圾总蓝图》
《交通总蓝图》等等一系列规划
早已写下小岛未来
新加坡未来什么样?
我们放眼看北京规划
一眼看不到边的外扩和发展
周边区域,随手拿出来一个昌平区
都快比新加坡大了一倍
规划起来,那都是10公里起跳的

在看新加坡左右扩充
那靠的只能是一铲一锹
围海造田的往外扩
规划起来,顶多1公里起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