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付700新币!
买7元的食物,却按错键用PayLah支付了700元。
星期二,一位顾客再小贩中心消费后,通过PayLah向摊位转账700元,而他购买的食物其实只需7元。这意味着顾客支付了100倍于其食物价格的费用,多付了超过693元。

售卖水饺的摊主在当晚查看转账明细时,才发现有顾客多付了款项。
如果通过NETS或银行退款,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解决多付的款项。因此摊主选择在脸书发贴文寻找这名顾客,只要核定顾客的身份后,就会将多收的款项退回。
新加坡的电子化支付进程在过去2年的时间突飞猛进,但很多民众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一些问题。
电子支付
本地1万8000名小贩中,超过一半已开通电子付费选项。一个月的交易量也突破120万个,同去年6月计划刚推出时相比,激增了三倍。
扫描QR码就能轻松付款。超过1万名摊贩已采纳电子付款方式。超过7400名摊主也获得了电子付款奖励金。
喜欢使用电子支付的顾客年龄占比相差不多,接受度还是很高的。
同时,本地的IT部门也在改进系统,包括字体大小、怎么收到转账通知、通知的音量等,让它更清晰更容易得知交易正在进行。
本地渐渐步入无现金“扫码时代”,政府也大力推动摊贩数码转型,但是本地一些摊贩仍坚持只接受现金,而不会解决技术问题和遇到不诚实的顾客是其中的原因。
受访摊贩透露,收到的款项数目不对、繁忙时段付现金更快以及对科技缺乏了解是一些摊贩不愿意接受电子付款的原因。

甚至有点摊贩在使用了一段时间的电子付款后,决定只接受现金付款,不再接受PayNow电子转账。
因为曾经有顾客使用电子付款后,不愿意让他们看交易页面,确认交易,让他们不确定对方是否已经付款。此外,在繁忙时段,收现金会比等待电子付款通过来得快。
尤其是较年长的摊贩不太相信数码系统,因为媒体经常都会报道诈骗案件。因此,他们还是比较习惯使用现金。
小贩中心的摊贩不可能在使用数码平台的情况下保持低价格,“他们的利润已经很微薄了,还能承受多少损失?”
受到摊贩的类似反馈,例如网络问题导致无法使用电子转账、有些电子转账数天后才显现。

一些交易可能需要两、三天才会显示,所以摊贩没有办法查看当天赚了多少钱。
此外,摊贩也担心交易费用会削减利润,因为政府对小贩电子支付费用的资助将在今年底结束。
不过,随着年轻一代更多使用电子支付方式,只收现金将导致这些年轻顾客流失。
使用体验
新加坡没有像是支付宝或者微信这样的通用APP来支付,需要使用各个银行或者支付app扫描二维码来支付。
不过作为消费者,在新加坡使用二维码付款很麻烦,不如现金快速方便。首先是步骤多,一步步地输入密码、金额,再让店家对证,当中有一步失误,又得重新来过,费时费事,还会防碍后面的顾客。
其次是难免会遇到故障。最近在小贩中心用手机扫码,却不成功,最后只能用现金。
也见过年轻搭客在巴士上的阅卡器前搞了半天,仍无法用手机付费。电子这东西,谁也说不准。电子支付无法完全取代现金,是不争的事实。
说到超市的自助付款机器,也是败在步骤烦琐,如果不常用,根本记不住用法。

电子支付的优点是不必接触钞票硬币,也省去找错钱、免去被盗窃的风险,卫生安全;缺点是不易使用,若能简化步骤,化繁为简,结合科技的先进和现金的便利,消费者及摊贩不会抗拒,才有望普及。
来新加坡旅行或者生活,需要了解新加坡有哪些支付方式,出行才会更方便。
现金
现金支付是新加坡最为常见的一种支付方式,在很多餐厅、市场或者小摊贩处可以使用现金支付。所以在新加坡出门的时候,身上多备一点现金是非常必要的。
信用卡
在新加坡,最常见的在线支付方式是信用卡支付,刷信用卡一方面比现金安全方便,另一方面消费者保障比较好,在大商圈消费,如饭店、服装连锁店、品牌珠宝店、护肤品店、超市等都可以使用信用卡进行支付。
银联卡(UnionPay)
银联卡在新加坡还是非常有用处的,除了大家使用银联卡来取现金以外,还有小部分的店是可以直接用银联卡支付的。
支付宝/微信
新加坡近几年,有很多地方可以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比较适合短期停留的游客。
SGQR二维码支付
Singapore Quick Response Code(简称SGQR)是2018年9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共同领导发布的“统一QR码支付系统”,它支持27种支付模式,包括PayNow、NETSPay、PayLah!(pay啦)和GrabPay等本地付款应用,以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海外应用。
非接触式支付
有出行需求的小伙伴,可以办一张Visa Pay wave在国外使用的信用卡,在新加坡旅行的时候会很方便,基本除了只接收现金的地方,在所有地方都可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