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iStock)
不少人感染冠病后出现疲劳、气喘、脑雾等症状,这到底是不是“长期冠病”,还是其他病因所造成?香港研究人员就发现,可以通过肠道健康来诊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长期冠病是在感染冠病后的三个月内出现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疲劳、气喘、呼吸困难、记忆力和集中力下降、睡眠问题、咳嗽等,可持续至少两个月。
长期冠病易与一般身体不适混淆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告诉《8视界新闻网》,由于长期冠病的症状很容易和一般身体不适的症状混淆,目前也没有正确诊断长期冠病的方式,他因此提倡使用正确和针对性的检测方法,以更好的为病人制定医疗方案,同时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
他指出,长期冠病跟感染冠病时病情的轻重、年龄、性别没有太大的关系,反而是有严重肠道菌群不平衡的人士更容易患上长期冠病。
港中大学医学院早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能从肠道菌群中判断患者是否有长期冠病。研究人员在2020年2月至8月期间对香港106名冠病病患进行六个月的观察,发现81.1%的患者在感染冠病三个月后出现长期冠病症状,76.4%的人在第六个月仍出现症状。其中最常出现的长期冠病症状为疲劳、记忆力差、脱发、焦虑以及睡眠问题。
研究也发现,长期冠病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异常,“恶菌”比“好菌”更多,没有后遗症人士的肠道微生态则比较平衡,和未曾感染冠病的人士相似。
陈家亮教授说,因此可以通过检查体内的肠道菌群,来诊断患者是否患上长期冠病,从中计划治疗方案。
肠道菌群对提高免疫反应至关重要
陈家亮教授也指出,肠道菌群和身体免疫有着密切的关联,港中大学医学院针对接种科兴冠病
疫苗的人士进行的试验发现,“好菌”较少的人士身体对冠病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较差。
要确保肠道微生态健康,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非常重要。陈家亮教授说,饮食不健康、少运动的人士通常肠道微生态都不健康,特别是肥胖或患有糖尿病的人士,肠道微生态非常不健康也就更容易感染各种病毒,包括冠病。
长期冠病在本地也越来越常见,根据全国传染病中心发布的数据,十名冠病康复者中,就有一人半年后仍出现长期冠病的症状。本地医生表示,这类病例自今年2月开始,增加了多达15%。
陈家亮教授相信,长期冠病是应该被重视的问题。根据他和团队进行的研究,80%的冠病康复者六个月后仍出现长期冠病症状,西方国家数据则有病患的症状持续超过一年。
陈家亮教授透露,正在进行的一项临床试验发现,长期冠病可能对多个器官带来影响,并且对患者的个人生活、工作表现,甚至社会的效率有着负面的影响。
在美国,将近7%的美国成年人口受冠病长期后遗症影响,以致蒙受3860亿美元的工资、储蓄和医药费方面的损失。美国白宫早前宣布,制定计划针对冠病长期后遗症扩大研究,并提供所需的护理和残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