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庆群众大会上,李显龙谈到了新加坡人的养老问题,表态政府将特别为“夹心层们”提供帮助,让他们退休生活有保障。
去年,新加坡人均GDP就已经达到了7.27万美元。但时常有人说,新加坡老人的晚年生活“很凄惨”,到了退休年龄还不能停下来,从事的工作赚的也不多。

在新加坡生活的椰子,找到了两名目前仍旧在工作的以及一位已经过上退休生活的老人。
他们对于养老的概念,对于退休生活的展望完全不同。有人在新加坡艰难求存,也有人已经在分享如何在新加坡快乐地养老。
“人与人的悲欢果然并不相通。”
【1】60岁的新加坡人 在学校做清洁工
第一位接受采访的,是一位60岁还在做着清洁工工作的老人。
他以前的工作是骑三轮车,但随着时代变迁和发展,这个行业已经不复存在。
然而,他还是要工作,因为他要养家糊口。
快到退休的年龄的他,每天都要工作8小时。
他勤勤恳恳地尽著分内的义务,采访过程中看到有人不守规则还会出言提醒。

虽然工作不是特别“体面”,但这位安哥目前没有任何退休的打算。
“没有再退休了,做到我的真不可以做了,(我才考虑退休的事)。只要能做就做。”

“没有看法啦......我跟你讲,一天过一天就好了。”被问及对退休生活的看法时,安哥的态度似乎又显得相当淡然。
椰子看出他有些无奈。从他的语气中,可以听出著一丝丝“尽人事听天命”的意味。

他不能现在退休,他应该需要这份工作养活自己和家庭,也要为养老生活做打算。
因此,这份在很多人心中不太有“钱途”的工作,安哥只能坦然面对不算太高的薪水:“OK了,省一点咯~”
或许,他是真的觉得工资已经足够了,又或者,他是在用这个想法来安慰自己。

但是,来自生活的压力让他难以承受,但让他感到更加无可奈何的是,他的工作空间正在被外劳(外籍劳工)挤占着。
“(新加坡)有很多老年人在做这个工作。我们学校这边(是新加坡人做),外面的地方都是别人做,不是新加坡人。”



他无法改变什么,他只能默默承受现状,尽量做到最好。
安哥似乎不善言辞,有些话他说得吞吞吐吐,甚至有些词不达意。
他就是新加坡社会上的一些老年人的缩影。
【2】新加坡“冰淇淋爷爷”:做这行很辛苦,但它养活了我
椰子在新加坡最繁华的乌节路上,看到街边推车卖著冰淇淋的一位老爷爷。
他说,自己做这行已经56年了。单单是在乌节路,就待了30多年。
比起上面那位安哥,他显得更“轻松”一些。算算已经足够养老本的他,已经有不干的打算了。
“过两年(我)就退休了,赚够了。”安哥嘴角上扬,掩饰不住的喜悦被捕捉到了。


看得出,他虽然对于这份工作很满意,但并不想一直做下去,而是准备开启养老生活。
他也说:能过一天算一天。但是他是带着微笑说的。
或许这是安哥几十年来养成的其中一个习惯。毕竟这份工作也算是服务业,能不能赚钱,特别是赚游客的钱,也要看他的态度。

退休已然进入了倒计时,安哥心中看起来放下很多挂念。
他现在唯一的担忧就是物价上涨,这将直接决定他的利润。
“(冰淇淋)两块半而已啦......要涨面包的(价格),面包比较贵。”
做着小本生意的他,也有些“靠天吃饭”的意味在。



不过,有网友说,那位现在还在乌节路摆摊卖冰淇淋的安哥,是出于情怀才继续干下去的,并不是真的靠这个吃饭了。
那祝福这位老人未来的退休生活平安顺遂。

【3】曾是上市公司老板的他 现在过着怎样的退休生活?
当然,在新加坡,一些老人现在还在做事,还有一些老人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
一位上市公司的前老板,对于退休的考虑和上面两位安哥完全不同。
这是新加坡社会中的另一面。
“他们(孩子)有他们的生活,我们老年人过快乐的生活,跟老伴在一起。”
让他下定决心退休的原因,一是感觉自己岁数到了,二是因为儿子长大了。




他离开公司决定退休的决定,听起来是那么的自然。“(钱)够花就好。”
他说,退休后他已经放下了工作的是,平时最常做的事情就是运动以及旅游。



他也说,新加坡老人的退休生活很让人安心。
如果想要出门走动,和朋友聚会运动,新加坡邻里社区有很多这样的地方。
想要种花种草,唱卡拉ok的话,新加坡也有足够多场所。
对于奋斗忙活了几十年的他来说,现在是个好好休息的时间了。他也有能力、有资格这么休息。
但我们都知道,不是每一位老人都能有他这样的“福气”。

一个或许有些残酷的事实是:
根据预估,新加坡将在2026年迎来超老龄化社会,人口的21%将超过65岁。届时,由于青年劳动力不足,政府再次延长退休年龄成为必然趋势......
这就意味着,在不久后的将来,生活在新加坡的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出来工作。

图源:凤凰网
在每一天的清晨与日暮时分,我们会看到一些老人不在家里含饴弄孙,而是和我们挤上同一辆巴士、同一趟地铁。
在新加坡的每个角落,也会有更多老人在干着年轻人不愿干的活。因为时代的原因,他们在飞速发展面前有些踉踉跄跄。
新加坡并不是唯一一个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国家。日本、韩国似乎早有预兆。
或许,这也是东亚人的“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