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与重庆①:新加坡的全球战略和中国战略

2019年10月09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与重庆近年来的关系非常密切,两地官员互访不断,双方共同推进的中新(重庆)示范项目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在持续取得进展。深入研究新加坡的全球战略和中国战略,将对我们理解中新(重庆)示范项目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新加坡虽仅弹丸之地(国土面积718.3平方公里,比重庆两江新区的规划面积还小不少),但区位重要,控扼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曾是明代郑和船队下西洋的重要中转地,新加坡也成了朱棣时代东亚朝贡贸易的枢纽,但自明朝海禁之后就罕有中国官方船舶涉足。晚明以郑成功之父郑芝龙为代表的中国民间海上力量在马六甲海峡等区域,与荷兰殖民者展开了激烈的海上通商权争夺。无论是中国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还是西方人在东亚的殖民和贸易开拓,新加坡都是绕不过去地方。

现代新加坡的开埠者史丹福莱佛士雕像

今年是新加坡开埠两百周年,1819年的一天,英国人莱佛士登陆新加坡(莱佛士即重庆重要地标性建筑来福士广场名字中的“来福士”,其实叫来福士商场更合适,好与大地名朝天门广场区别)。独具慧眼的莱佛士看到了新加坡的潜力,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力量,从柔佛州和新加坡的当地统治者天猛公手中租赁新加坡作为英国在远东的商港,随后开埠设立自由贸易港,莱佛士对于新加坡的开辟、建设、法制和长远的规划蓝图做出了相当多的努力。

新加坡来福士广场

由于新加坡开埠后的富庶和繁荣,大批华人随着海上贸易来到新加坡定居,华人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同时社会地位和影响日益提高。今天华人在新加坡占了总人口的七成以上,新加坡社会已经实施了近三十年的“五大价值观”也有着浓厚的儒家伦理的特点,新加坡的“服务型政府”“君子执政”等模式对东亚多国都有影响,这在影响力上已经超过了新加坡的物质实力。新加坡对中国的理解力,以及实施的中国战略,正是基于一种历史和文化上的深刻理解,而新加坡的中国战略是其全球战略中很重要的一环。作为中国与新加坡重要合作地的重庆,其相关领域的发展,必须要好好梳理新加坡的全球战略、中国战略及其提出相关战略的历史人文背景。

1

新加坡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纽带

新加坡总体上对自己的文化底蕴保持着比较谦卑的态度。李光耀1978年对邓小平说,“怎么说我们(新加坡)都不过只是福建、广东等地目不识丁、没有田地的农民的后裔,你们(中国)有的却尽是留守中原的达官显宦、文人学士的后代”。

1978年11月 邓小平出访新加坡

李光耀说这番话时,新加坡刚刚建国不到15年。李光耀这位根自广东大埔高陂镇党溪乡的中国矿工之孙,带领新加坡人从刚建国初期面临的马来西亚排挤打压、国内族群矛盾尖锐等困境中解脱出来,积极引入制造业、吸引外资、发展转口贸易、打造石油集散地等,实现了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同时也成为一个政治清廉、社会稳定、秩序井然、风气良好的地区。

那么,新加坡的成功对当时经过十年动乱、正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极具吸引力,通过建立强大而有效的政府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过程中保障政治稳定和秩序井然、社会公平,成为从邓小平那一代中国领导人起赴新加坡考察学习时所关注的重点。

新加坡在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上的一路相伴,其文化影响力主要是依托新加坡作为华人聚集区域在建设现代文明上的成功经验,所产生的影响力,新加坡的经验表明华人社会具有卓越才智和发展进步的无限潜力。开放精神、法治精神、廉政精神、守信精神,这些由新加坡数百年间作为东西方文明融合之地所形成的精神文明,随着改革开放中新加坡与中国的合作不断深入而介绍到中国来,并产生积极影响。

新加坡华人街-牛车水 来源:搜狐网

这是官方层面,在民间的交流层面,新加坡在立国初期就推广了普通话和简体字,这让中国人为此感到很亲切。同时新加坡积累了百年之功培养的高校,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正通过与重庆等地共建研究院、合作办学等,加强在现代教育领域对中国的影响力。新加坡的学者王赓武、郑永年在海外华人、南洋贸易、中国政治等领域的研究也在中国学术界产生较大反响。

新加坡华侨基于文化纽带和母国情结,在上个世纪上半叶曾经深度参与中国政治。新加坡是孙中山的同盟会的重要筹款地,作为南洋富商之女的陈璧君曾猛烈追求在新加坡办报的汪精卫,并在汪精卫赴北京刺杀清朝摄政王失败后,以财力斡旋试图营救,坊间传为一时佳话。可惜陈璧君在抗战时期未把汪精卫往好的方向引导,而在权力欲中迷失了自己,怂恿汪精卫投日叛国,夫妻二人被愤怒的陪都重庆人民铸成了跪像放在沙坪坝磁器口。与陈璧君相比,新加坡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一生所为堪称日月经天、光明磊落,他先后创办集美大学、支持中国抗战、参加开国大典,是爱国华侨的典范。

来源:网络

新加坡作为华人群体在东南亚的一座“孤岛”,周边强敌环伺,有人形象地把新加坡所处的地缘环境比做“一头猛虎(印度尼西亚)和三只狼狗(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而新加坡只是一只小猫”。因此,在外交上,在文化上,新加坡官方不敢与中国走得太近,以免引起周边国家的猜忌。

因为地缘政治上的谨慎,新加坡是东盟中最后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但是建交时间是1990年,这年正是中国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孤立而在国际上极为困难的一年,新加坡高调与中国建交,看好中国道路的未来发展,无疑是“雪中送炭”,这正是因为华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深入理解,而使得新加坡做出的睿智决定。这份基于华人与母国共同的历史文化纽带和文化自信的看好中国,使得新加坡在此后的近三十年时间里,获得了绵绵不绝的回报。

2

新加坡的小国生存之道

马六甲海峡现航线 来源:快资讯

新加坡在建国之前,是大国手中的一枚控遏马六甲海峡这一贸易生命线的棋子,明朝实施海禁退出全球海上竞争后,新加坡被荷兰占据,后来英国强大了又从荷兰手里把新加坡抢了过来。在二战中日本攻占了新加坡,为报复新加坡华侨对中国抗战的支援以及华侨对日本的抵抗,日军对当地华人进行了大屠杀,在新加坡从事抗日活动的郁达夫也被日军逮捕并杀害。英国对新加坡的保护不力,唤醒了当地人的自主建国的意识。这种意识在新加坡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马来西亚踢出联邦,被迫单独建国,马拉西亚在供水等方面不断刁难新加坡,以及1971年英军撤出新加坡后就更加明显。

由棋子成为了国际博弈中的弃子,这无论从心理上还是情感上都让新加坡人一时难以接受。但毕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新加坡人逐渐丢掉了对别国帮带的幻想,开始依托自己的区位优势来打造产业优势,以产业优势巩固贸易优势,以贸易优势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以务实的经济和外交政策来拓展新加坡的国际生存空间。新加坡逐渐成长为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一名棋手。

新加坡在建国之前积极甚至卑微地要求留在马来西亚联邦内,主要也是因为新加坡离开马来西亚的人力资源、原材料供应,消费市场,经济上将很难自存。可是新加坡毕竟是被迫建国了,面对面积狭小(刚建国时仅有518平方公里)、自然资源匮乏、工业薄弱、基础设施不足的窘境,只有依靠对外开放和海外市场来生存。

2010年11月14日,习近平会见李光耀

来源:新华网 庞兴雷 /摄

所以李光耀在新加坡建国后就多次强调,新加坡人必须到海外投资,以创造海外经济的基础。从投资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开始,其投资范围在1985年左右拓展到整个亚太地区,投资领域也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过渡到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同时,在此过程中,新加坡运用自己作为本区域的橡胶、石油、锡和棕榈油等国际贸易大宗商品的出口地,发展了具有世界影响的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重庆近年来在咖啡豆、毛钻、生猪等方面都做过建设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的交易中心或转口加工中心的新尝试,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重庆做现货、期货、转口加工的优势产品到底是哪些,值得进一步探索。

同时,基于外交为政治、经济服务的理念,新加坡将美国视为亚太地区的支配力量,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与美国合作,支持美国进行越战,并在东南亚国家中挟美自重,在90年代开始为美军提供服务,最终在2000年升级为樟宜海军基地,美国选派了新型濒海战斗舰在新加坡长久部署,新加坡成为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支点。新加坡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有加强自身国防安全的考虑,但客观上给中国加深了“马六甲困局”(目前,世界超过60%的石油运输、50%以上的货柜货运、1/3散货海运及50%的中国大陆进出口物资和80%的石油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条航道随时可能因战事而被阻断)。

繁忙的马六甲海峡 来源:网络

当然,新加坡作为一个精明的小国,其国际战略始终是根据其利益制定,努力地维持大国均势,而非单纯地向美国一边倒。比如在美苏争霸时期,当英军因撤出新加坡而使得马六甲区域缺乏对美国军事力量的制衡时,新加坡就采取欢迎苏联军舰自由通行马六甲海峡、将新加坡打造成苏联船只在东南亚的修理中心的措施。但是随着美军退出越战、苏联更深地加大对印支区域的渗透、苏联支持越南建立“印支联邦”和越南入侵柬埔寨后,新加坡就积极支持美军势力在东南亚区域的回归,并支持中国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在新加坡看来,外部势力的相互制衡下,新加坡才有存在价值和外部安全。

3

新加坡的全球战略

新加坡建国后,首先就是要先能立足自己,再巩固自身在东南亚的地位,进而建立与东南亚的域外国家的联系,影响世界。在立足方面最重要的除了产业实力外,还有就是打造军事实力。在国土面积狭小,战略纵深缺乏的背景下,为了能“御敌于国门之外”,李光耀提出了著名的“毒虾”理论:即新加坡应成为“能产生剧毒的小虾”,既能与“鱼群”共存,又不会被“大鱼”吞掉。

新加坡为纪念第54个共和国独立日举行阅兵式

为了实施这一计划,除了与美国、马来西亚、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军事合作之外,新加坡还有一支在东南亚地区现代化水平最高、有较强的海陆空打击能力的军队。1967年开始,新加坡推行了近乎“全民皆兵”的义务兵役制,要求年满18岁的年轻男性无论家庭出身,都必须参军服2年兵役,接下来的10年每年还要回兵营进行至少一周的训练。目前除7万多人的正规军外,新加坡还有近40万预备役部队,只要6个小时就能基本完成动员。

1/2
下一页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5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3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10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