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台,对新加坡和中国意味着什么

2020年11月26日   •   2万次阅读

美国总务署署长莫菲(Emily Murphy)在当地时间11月23日发布信函正式通知拜登团队,他们可以正式展开权力转移的工作。

美国法律规定准备卸任的总统必须配合即将接任的总统,让美国能够平稳的进行权力转移。

拜登作为民主党候选人,传统建制派的政治精英,他上台之后的很多举措肯定会与从不按常理出牌、无视规则的特朗普有所不同。

那么拜登上台之后,我们对他的政策可以有哪些预测,尤其是针对亚洲国家,新加坡和中国的政策,会和川普时期有什么重大不同?

以及还是那个必答题,拜登上台对新、中来说是更好的选择吗?

01. 拜登率美国重返亚洲

要预测拜登上台之后的政策走向,就要先了解他的核心团队幕僚,因为他们才是拜登的“政策大脑”。

拜登的外交团队以奥巴马时期行政班底为主,呈现精英化、多元化特点。从学历来看,拜登外交团队成员多是毕业于哈佛、耶鲁等名校,其中哈佛最多。

从性别和人种来看,拜登竞选团队中有色人种占35%、女性占比53%,符合拜登对组建多样性政府的要求。

预计大量关键人物在拜登上台后将担任白宫要职,目前,拜登已确认罗恩·克莱因(Ron Klain)出任白宫办公厅主任。

那么他们在拜登上台之后整体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对待亚洲的政策会如何制定?

拜登上台,对美国在东亚的传统盟友来说,其实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

期待的是过去军费分摊的纷扰终可告一段落,让美日韩军事同盟关系重回正轨;而怕受伤害的是,拜登是否会延续奥巴马时期的“重欧轻亚”政策,重新摆回“战略耐心”路线,让日韩独自面对来自朝鲜及中国的军事威胁。

其实,在过去四年期间,国际大环境已经出现两项质变,这让美国的亚洲政策出现两种不变。首先是中国大陆军事实力快速崛起,并频频在南海填岛造礁,意欲突破西太平洋岛链及进入印度洋。

目前,中国已经取代俄罗斯成为美国主要的竞争对手,美国视中国大陆为战略对手的意向不会改变。

换句话说,抱持积极抗中路线的特朗普虽然下台,但反中思维早已深植美国,成为美国朝野的最大公约数,也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新常态,这让今后拜登的共和党政府,在围堵中国的力道会远大于遏制朝鲜。

然而,过去长期担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也参与奥巴马时期外交政策的制订,让拜登在外交路线上与特朗普出现极大的不同。

他主张以价值观取代意识形态的对抗,以重返国际社会来提升美国的竞争力,以务实对话避免陷入新冷战,而维系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同时又要维持抗中的力道,将成为拜登外交政策的“双核心”,这会让拜登在亚洲政策上出现以下三种改变:

首先是以多边主义取代孤立主义。特朗普时期虽然将奥巴马时期的“亚洲再平衡”扩大为“印太战略”,却吝于投入军事经费支持;目前美国只出资一点一三亿美元,再加上韩国对加入印太战略的态度摇摆,让印太战略沦为美日澳印四国的松散对话。

拜登上台后,将会重新以亚洲地区主轴以日韩盟国为基础,重新建构多边安全对话机制,与盟国合纵连横的多边主义路线,将会成为拜登的主旋律。

其次是以修补盟国关系取代重商主义。

特朗普时期在美国优先的路线下,要求日韩分摊每年八十亿及五十亿美元的驻军费用,同时也以经济关系不对等为由,退出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特朗普的锱铢必较削弱了美国与亚洲盟友的关系。

而拜登则明确主张过,美日同盟是亚洲和平稳定的基础,美韩同盟是鲜血筑成的同盟关系,他不但不会以军费来敲诈盟国,还会寻求以新形式让美国重回TPP,以价值同盟来“重返亚洲”将成为拜登的外交主轴。

最后是以不冷战、不脱钩取代全面性的对抗。特朗普时期以制裁华为、中兴对中国大打科技战,也寻求与盟国建构可信赖的产业供应链,让美中经济脱钩;这种经济新冷战模式,不但会让美国经济受损,也让盟国必须选边站。

而拜登则认为在美中两国绵密的经济关系下,完全脱钩是不切实际的想法,美国应该致力于重建经济来与中国进行良性竞争,而选择性的经济对话与合作,将会成为拜登对中政策的新图像。

所以我们可以预见,拜登政府一定会带领美国“重返亚洲”,尤其是在美国大选之战硝烟四起之际,亚太15国乘势签订了RCEP,组成了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却把美国晾在了一边。

相信拜登政府现在也一定在急求办法来应对。

02. 中美关系走向秩序博弈

如果美国重返亚洲,与中国关系的处理一定是最重要的核心。

整体来看,拜登团队成员对华态度基本一致,强调自由、规则与竞争,不冷战、不脱钩。

因此,拜登一定会调整中美直接对抗的烈度等级。但这不代表拜登会对华更友好,而是说,拜登会用更传统、更工整,或者说更“灯塔国”的方式接过遏制中国的接力棒。

拜登,和他背后的整个美国建制派精英层(包括很多共和党),对中美关系的认知基于三个基本点:

首先,多极化时代,中美硬脱钩不现实,两败俱伤不符合美国利益。

世界早已进入多极化时代,不是中美两家。中美鱼死网破,并不会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国绑定中国,不惜自我伤害也要拖住中国前进的脚步,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中美两国同时下沉。

而那时,坐收渔利的俄罗斯和重新武装的欧洲势必会借机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甚至谋求亚欧大陆的霸权。无论中美,都不会希望看到这种结果。

川普简单粗暴的外交政策不仅让中国敌对,还将盟友和全球化的红利都推了出去,因此中国网友亲切称呼他为“川建国”。民主党人和建制派早就对此深恶痛绝了,因为为他人做嫁衣,不是美国的风格。

其次,美国必须“有序”的收缩,在维持原有平衡体系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对抗中国。

所谓“有序”的收缩,是指美国势力在撤出某一地区时,必须在该地区构建起实力平衡,而不能让某个地区强国一家独大。

他们认为特朗普不管不顾的收缩会导致传统的平衡体系坍塌,这会加速美国霸权的衰落。

这就是奥巴马提的“再平衡”,美国在亚太增加投入以弥合中国复兴带来的力量失衡,而在中东等传统战略方向通过塑造新的平衡,使得地区势力相互制约,避免地区霸权的出现导致美国影响力失灵。

最后,美国必须依靠盟友圈对抗中国,把盟友继续绑在战车上,而不是像特朗普那样把盟友得罪光。

拜登们认为,盟友体系是美国赖以对抗中国的资本,而不是像特朗普那样榨取盟友价值,这种短视的行为只会导致美国盟友体系的崩塌。赤膊上阵亲自和中国肉搏是不明智的。

为了平衡把最重要的盟友,欧洲继续绑上美国战车,美国必须放弃与俄罗斯走近的企图,以继续保持在东欧的高压态势,断绝欧洲与俄罗斯媾和的机会。塑造俄罗斯威胁,是美国拴住欧洲的必要条件。

在亚太方向,美国会继续构建亚太小北约和TPP,从军事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孤立、压制中国。

基于以上三点,拜登会回归美国传统的博弈策略,不强行脱钩、维系亚欧大陆力量平衡、维系盟友体系。

但是拜登上台难道对中国就一点利好都没有吗?也不能这么说,拜登上台对中国在某些方面还是好的。

比如,拜登必须用俄罗斯作为假想敌把欧洲拴住,美俄难以走近,这样俄罗斯在中国复兴之路上背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另外,前期特朗普折腾了四年,对抗中国投入的资源大半成了沉没成本,而这种政策的断层对于美国而言是一种消耗。

至于拜登可能采取的更温和的对抗方式,很多分析家也认为并不算是什么利好。拜登当选,中美有望回到斗而不破的状态,但是这种温水煮青蛙的遏制,并不会比特朗普的疾风骤雨来的善良。

无论拜登还是特朗普,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根本上代表的都是美国利益。遏制中国已经在美国精英层形成了共识,指望美国对中国友好就大可不必了。

不过中美对抗的长期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美国的焦虑,根源不在于中国。其根源是美国霸权体系已经不再适应这个时代。马克主义哲学最基础的一个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放在国际关系上同样成立。

中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崭露头角,再加上巨大的人口和市场优势、统一稳定的政治向心力,中国已经站在了时间这一边。

03. 新加坡的"选择"

其实,要说新加坡会在中美两国之间选择哪个国家站边,还不如说说新加坡会站边哪种价值观。

首先,新加坡作为具有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的一个岛国,它一定是坚定站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这一边的。

而拜登多次表示自己支持自由贸易、回归多边主义、反对关税,这对比特朗普一直以来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来讲,将带领美国更加开放。新加坡对于这点肯定是高兴的。

因为对于新加坡来说,美国是第五大进出口的合作伙伴,贸易总额达到了430亿新币,美国也是新加坡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来源。

星展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泰米尔·拜格(Taimur Baig)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拜登当选美国总统会对亚洲有利,因为基于规则和多边主义的贸易方法将恢复,新加坡的商业和市场也将会更加进步。

1/2
下一页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5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9576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