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发布了
一波新加坡回忆杀的文章

勾起了很多椰友回忆不说
尤其是那些离开了新加坡的人
纷纷在后台给椰子留言
他们,感触更多更深......

“走在家乡的街道
却充满了陌生的感觉
在新加坡生活了11年后回国
总是幻想着重下南洋
想着那些走过、去过的好地方
甚至有一种感觉
那里,才是我的家
眼前这个陌生的地方只是
我的故里”

他们多数人都表达了
对于这个南洋小岛的思念
在见过了更大的世面后
在兜兜转转一圈之后
怎么还会“留恋”这个
在亚洲小红点呢?
那些离开了新加坡的人
讲述著自己的故事和经历
椰子将椰友的故事整理成文
当初他们为何离开
现在又过得怎么样了呢?

离开理由
Leaving Singapore
“
那些,离开新加坡的理由
”
@小艾
来的时候欠了父母的“债”,离开的时候还是空空的行囊。
我算了下,我毕业赚2200新币,不吃不喝至少三五年才能赚回来学费。但是,不吃不喝那不可能,其实就连攒钱都很困难。
挣点钱差不多都给房东了,我在新加坡上学四年、工作两年,算了算房租交了至少5万多新币,25万人民币呀我的老天爷。
这些钱都能在我家乡付首付买个房子了,而且我这个月薪,猴年马月才能拿到绿卡,别说挣回学费钱孝敬父母了,养活自己都难。

我还是现实点回国吧,既然不能挣大钱孝敬父母,就用肉身的陪伴他们,我要回去“还债”啦!
@大然在奋斗
我在新加坡工作了7年,一直拿着工作准证,走了是比较无奈,公司倒闭了,我一下子就只剩下一个月的白卡,不得不走了。
其实,我也挺不想离开的,都在这边7年了,从SPass变成了EP,但是拿工作准证,始终就是没有安全感。
想当初刚来工作,办理Spass的大楼是和WP在一起,很多孟加拉的劳工也在办卡,环境又吵又乱,当时心里就很不是滋味的。
后来,努力工作涨了工资换了EP,办EP是在专门的一个大楼,不仅有专人的服务,还有沙发和茶饮,窗明几净,当时感觉非常好,甚至有点飘飘然。

然而,公司毫无征兆结束运营了,从通知到离职只有一个月时间,准证取消后,也只有一个月的滞留期,去准备回家的行李。
生活了7年的行李,整理的手忙脚乱,一下子回国了出路也没有想好,你问我这几年怎么不申请绿卡?申请过被拒绝了三次。
这一切,让我从当初在EP办理大楼时的那种飘飘然,回到了现实。
我始终都是个外人,这里也始终不是我的地盘啊。

@ 蔡怡然
原因很简单,在新加坡没有归属感,一直在漂泊;
新加坡的身份不是最难跨越的门槛,认同感才是。
@ James
“您好,飞机即将着陆”,只有听到这句话,只有飞机降落在北京国际机场,我才觉得踏实。

@ 一一
“在新加坡这个小地方到能有什么发展?永远当个外人,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没有人情味,不知道坚持什么?
中国发展太多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所以我决定回中国做一等公民,而不是在国外永远做个“二等公民”。
@Yiran
我感觉说新加坡好的人,说的总是那几点,安全干净什么的,其他就没有了。
但是,槽点我觉得更多,比如天气太热不舒服;成天吃小贩中心的菜饭,没胃口,本地老板事儿多、同事也不爱搭理人,大家都是跳槽跳来跳去,挺没人情味的;没什么好看的电视节目,地方太小了很容易玩腻,挺无聊的;

@等待戈多
离开新加坡的一般就三种人:
一种是留不下的,比如合同工,短期项目,毕业找不到工作,N年拿不到绿卡的人。
一种是不适应的,自从来了那天就不得劲,吃的住的不适应,怎么也融入不了,总觉得回家比较舒服的人。
还有一种是去哪都一样的,欧美国家、北上广有能力随便选,无论去哪,这种人能过的挺爽。

这三种人可能都会选择离开,但是离开后的结局就不尽相同了......
离开新加坡的理由千千万
大家离开后的生活呢?
也是各有各的不同......

离开后生活
Our Life
“
从新加坡回国的人这么说:
得到了热闹,失去了自由
”
“在新加坡没有身份,摸爬滚打了很多年,感觉心好累啊。
也不是突然就这样了,主要我一直都是一个人,不像身边的同事们,有亲人家庭让我很是羡慕,至少逢年过节还有人陪伴。
新加坡,是一个人很难坚持下去的地方。

一直就觉得很孤独,加上工作也不是很顺利,天花板说白了还是身份啊,语言啊,这些让我心理压力很大,大病一场之后,对于生活失去了信心。
刚好这个时候我妈说在北京,给我找了一份工作,也算是一时冲动吧,我就回去了。
于是,匆匆告别了新加坡,我回到了大帝都。
刚开始感觉是挺嗨皮,某宝某团很方便,自己也再不是“外国人“,更不是“少数民族“了,感觉像是回到了自己的舒适区。

但久了后,反思我当下的状态时发现:
在北京我仍然买不起房子,还在出租房里奋斗;
发烧了,还是要一个人照顾自己;
工作的天花板还是无法突破,这次不是身份而是人情......
很多人都是自愿加班到深夜,因为在大城市里却不缺少的就是奋斗的人,为了生存下去,大家都很拼搏。

像新加坡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原来有着一样的气质,一样的冷漠、一样的昂贵、一样的需要忍受孤独。
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能不能做一等公民,靠的从来不是你是哪里人,而是能力!
不久后,我就回到了家乡。
回家乡之后生活还算是轻松,只是大家都在谈论房子、教育、医疗,谁买了豪宅,谁投资了多少房产。
亲戚见面问你的无外乎,什么时候结婚啊?挣多少钱啊?
我突然有点怀念在新加坡的日子,怀念大家在东海岸烧烤,在植物园听免费音乐会,在乌节路的商场穿梭.....

回想这两年我的生活,突然觉得自己走的太草率了。如果当初,我能够努力一下,坚持一下,是不是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新加坡的辛苦是一时的
但是冲动放弃的不甘心
会一直如影随形!
现在,我在一所学校工作,钱不算多,事儿确实很少,主要是离家近。生活朝九晚五,陪在父母身边,过的也挺不错。但我还是深刻的感觉到:
新加坡的生活是孤独的
中国的生活是热闹的
但是,新加坡的生活是充满了自由的.....我收获了热闹,失去了自由。

生活这个围城,城内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回来。
翻过这座墙头的我只想说,后悔也没用,只能活在当下,但求无愧于心吧。”
“
从新加坡去欧美的人这么说:
别再抱怨了,新加坡挺好的
”
@Lyee
“很多人来新加坡之前,是对外国有过很多想像的。
所以下了飞机那一刻,看到街上熟悉的街景,还有满街和自己长的差不多的华人,很多人都听见了梦想的泡泡,啪嗒破碎的声音。
新加坡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刚开始让人有点失望,待久了觉得很烦,离开了又会有点想念的,魔性地方。

我那个有美国梦的闺蜜,就是这样说的。
她一直就想去美国,一起看美剧的时候就跟我描绘过,大洋彼岸的样子,她对那里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她是一个很拼的人,有点完美主义,所以新加坡在她眼里有不少的槽点。
所以,自从公司有了那个去美国的机会之后,我就很少见到她了。她就一直在努力争取,白天上班晚上补习英语,还去考了一个国际会计证书。
最后,她如愿以偿去了美国!

她去了那边我们经常会联系,聊天的内容渐渐地从新生活的意气风发,变成诉说,新生活中的那些无力。
她是一个很有自尊心和努力的人,但是新工作并不顺利,她很难参与核心的环节,感觉外派就是去打酱油。
她还说美国人就是表象友好,看到你就特别热情,但都是假笑充满了距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