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和宗教议题仍是新加坡风险最高的潜在断层线,近半受访者认为种族和宗教议题若管理不当,可能激发对某些族群的愤怒情绪;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不当的管理可能引发暴力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约四成的受访者认为,若种族与宗教议题管理不当,可能引起不同群体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谢智扬摄)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2月4日发布一项针对新加坡断层线的调查报告,共有4000名新加坡居民参与调查。这是调查团队第三次展开这项调查,此前两轮调查分别于2013年和2018年进行。
报告中聚焦的五个社会断层线分别是:种族、宗教、移民、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同性恋、双性恋与跨性别群体(LGBT)议题。
调查结果显示,约四成的受访者认为,若种族与宗教议题管理不当,可能引起不同群体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相较下,只有不超过三成的受访者认为,移民、社会经济地位和阶级差异,以及有关同性恋、双性恋与跨性别群体的议题可能导致不同群体相互猜疑。
整体而言,每十人有约八个相信,若种族、宗教、移民、社会经济地位及LGBT等议题没有妥善管理,会引起重大社会后果。
报告也询问受访者对新加坡种族相关政策的看法,相较于上一轮2018年的调查,受访者更加重视国会里少数种族的比例代表,有84.8%受访者认为这重要,比2018年高出6.8个百分点。新加坡目前通过集选区制度保障国会的少数种族比例代表。
新加坡种族宗教和谐 与信任程度提高 但调查也显示跨族友谊减少
新加坡种族与宗教关系整体向好,超过六成受访者认为新加坡种族与宗教和谐处于良好或非常好的水平,各种族之间的信任度也有所提升。但随着国人总体朋友圈缩小,密切的跨族友谊有所减少。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与种族和谐资源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认为新加坡种族与宗教和谐处于良好或非常好的水平。(吴先邦摄)
种族和谐资源中心(OnePeople.sg)主席、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指出,总体缩小的社交圈意味着各种族之间较难有机会建立和强化友谊,全球多国已出现类似趋势,新加坡必须谨慎应对。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与种族和谐资源中心2月3日发布第三届种族与宗教和谐指标调查报告。65.4%的受访者认为,新加坡的种族和宗教和谐处于良好或非常好的水平,比上一轮2018年的调查高出8.3个百分点。
种族与宗教和谐指标调查,此前分别于2013年和2018年两次进行,旨在定期追踪新加坡种族和宗教和谐情况。这一轮调查于去年4月至8月间进行,共有4000名年满18岁的新加坡居民参与调查,报告结果根据新加坡人口结构加权统计。
调查涵盖的种族与宗教和谐指标包括:受访者对新加坡种族和宗教和谐的评价、不同群体之间的信任、相互接受程度和社会联系。
年长者对新加坡种族与宗教和谐评价较高
年长者对新加坡种族与宗教和谐的评价较高,年满65岁的受访者中,超过七成认为新加坡种族与宗教和谐水平好或非常好。相较下,18岁至35岁的受访者中,只有超过半数给予好或非常好的评价。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管兼首席研究员马修博士说,全球过去十年来面对区域冲突、极端主义等挑战,有可能增加新加坡社会的紧张氛围。“但调查结果展现了新加坡不同的景象,各族都认为新加坡的和谐状态正在强化,不只是作为大多数的华族社群,马来族和印族等少数民族也能就此产生共鸣。”
普杰立指出,新加坡过去五到十年展现出向好的整体趋势,不论种族和谐、国人对其他文化的兴趣,以及对不同宗教的接受程度等指标都有所提升。
他说:“调查结果也显示,年轻一代对社会凝聚力的期待比上一代高。这意味着,随时间推移,每一代的年轻人都会为未来设下更高的标准和愿景。这是件好事,每一代人在社会凝聚和融合方面要求更高,这能推动我们前进。”
各种族之间的信任度在过去三届的调查中逐步提升。77.6%的非华族受访者认为,在出现类似冠病疫情的全国危机时,相信超过半数的华族会提供援助。这个比率比2018年的调查高出6.4个百分点。
在同一道提问中,表示相信过半马来族、印族和欧亚族会提供援助的受访者比率,分别达到69.7%、68.6%和67.4%的水平。较年轻、教育水平较高,以及住在私人住宅的受访者对异族的信任程度相对较高。
逾八成愿接受异族作为好友
愿意接受异族作为好友的受访者,总体维持在超过八成的高水平。受访者对异族文化的兴趣也有小幅提升,41.8%的人表示有兴趣和非常有兴趣了解其他种族的习俗,比2018年高3.5个百分点。
不过,过去六年内,受访者的朋友圈整体缩小,好友的人数从2018年的10.67,减少至6.49。受访者跨族好友的数量也有所下滑,有至少一名跨族好友的受访者比率从2018年的55.5%,小幅降至53.2%。
普杰立提醒,调查凸显新加坡必须在一些方面改进,过去五年跨族友谊减少,是其中的关键议题之一。
他说:“尽管越来越多国人对跨族友谊保持开放态度,但总体缩小的社交圈意味着国人较难有机会建立和强化这类友谊。这不只是新加坡的议题,许多其他国家也出现类似趋势,我们必须谨慎思考如何应对这个挑战。”
文:黄小芳
